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保罗·康纳顿在哈布瓦赫“集体记忆”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记忆”的概念,他认为社会能和个体一样具有自己的记忆,并通过纪念仪式和身体实践的方式实现其保持和传递。仪式体育为参与者提供了一个追忆和习得族群文化、信仰、社会风俗、社会规范、族群技术、族群历史等知识的“场域”,在反复参与、体验的过程中,这些知识成为了他们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经由仪式的渲染和社会的建构成为了族群共享的记忆。从本质上说,仪式体育作为一种社会行为,也是以身体实践为基础的,是一个体化的过程,通过体化实践社会记忆得以在操演者体内沉淀,并以此实现社会记忆的保存和传递。  相似文献   

2.
以非主流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及个案研究法,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活动所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旨在通过研究为问题的解决提出对策,促进当前我国少数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活动的传承与发展。研究结论:1)少数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活动在当前存在着:商业化与泛市场化下,少数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活动逐渐失范;政府干预减少及私有化下,少数民族传统节庆体育以身陷危机为代价促进经济发展;盲目乐观与缺乏危机意识,缺少对少数民族传统节庆体育内在缺陷的思考;对外开放过度及对内开放不足等问题。2)提出:构建双驱动模式;提升政府执政效率;加强保护,树立危机意识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湖北少数民族地区城市社区体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湖北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居民社区体育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居民体育人口比例为21.35%;运动项目以简单易行、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的跑步、篮球、门球、羽毛球、交谊舞、乒乓球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主;居民基层体育组织缺乏,管理落后;居民体育健身设施非常落后;居民对体育的功能认知程度较高.对“全民健身计划”和体质测试的了解程度差;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比例大,但较缺乏体育锻炼方面的知识;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主要表现为“强身健体”、“喜欢体育运动、有锻炼习惯”、“预防疾病”、“减肥、健美”。建议采用以下主要对策:加强全民健身计划的宣传、改善居民体育活动的硬件设施、以学校体育的发展促进社区体育的发展、走有民族特色的社区体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萨满跳神是滦河流域古老的宗教信仰,是引领北方文明发生、发展的历史逻辑与现象逻辑,开创了滦河原始体育文明,成为仪式体育的符号象征。通过历史发生学、哲学和宗教文化图式理论,对萨满与北方巫傩之间的统摄关系加以简化澄明,并对滦河流域仪式体育宗教祭祀文化哲理进行深层考辨。认为:萨满跳神是北方巫傩文化的分支,可追溯到红山文化时期;从体育“巫术说”角度提出滦河体育文明“萨满说”;巫傩与萨满跳神仪式体育的哲学意义在于用身体现实“在场”与“不在场”实践对原始体育宗教阴阳哲学观的深层逻辑支撑、克服与精神超越;巫傩面具与萨满跳神面具符号充斥着原始二元神论宗教思维,是假面阴阳哲学“能指”与“所指”的本义表达,在巫统与血统构成的关系谱系中确立“天、地、人”三界宇宙空间相通的哲学命题;巫傩向萨满跳神仪式体育推演的文化图式实践着自然宗教向神教、自发宗教向人为宗教、部落宗教向民族宗教变迁的文化程式。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本分析、田野考察等研究方法,融合特纳仪式理论、族群理论等,基于福建珪塘"三公下水操"仪式中身体运动为研究样本,对历史记忆、身体运动及族群认同之间的相互逻辑进行探究.认为,乡土社会仪式中身体运动的展演具有重要的历史记忆保持与传递功能;在身体运动呈现历史记忆的现实场域中,始发性历史记忆勾勒出民间乡土体育文化的多元化源起,建构性历史记忆强化了族群认同,历史记忆的现实"结构与反结构"升华了身体运动象征内涵;在历史情景再现的场域中,论证了历史记忆、身体运动及族群认同三者之间的相互建构逻辑.  相似文献   

6.
彝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彝族与其所居住地区的自然背景相适应的,彝族宗教祭祀仪式与民族传统体育之间相互促进、相互依存。本文通过对云南彝族宗教祭祀仪式活动实地考察,运用民族学、宗教学、体育学及其人类学的相关理论从体育的起源、形成到沿革发展进行正反两方面的阐述,分析了彝族宗教祭祀仪式活动对传统体育及其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于“富足矛盾”理论,分析了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困境,提出了破解之策。研究发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存在“富足矛盾”,具体表现在:“中心-外围”结构突出;选择了“点源型”发展模式;存在“挤出效应”和“制度弱化”。破解之策在于:培育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强化自觉,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制度建设,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散性外向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舞”动风格的产生,与云南独有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密不可分,特别是少数民族的采摘文化、宗教与祭祀、节日庆典、人之天性、情感交流的需求及云南的自然地貌,更是形成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不同“舞”动风格的直接动因.此外,少数民族舞蹈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和表现形式的丰富、观赏性和艺术性的增强,也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形成“舞”动风格的重要因素.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舞”之魅力则在其节庆日、全省乃至全国的各种赛场上及整个社会的发展中得了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近30年内,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对策,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和逻辑方法,发现了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区别于现代体育的、现实的存在方式和存在基础的个性特征。得出了未来30年内,促进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逐步现代化的对策主要是:通过行政力量主动介入而强化引导方式,在促进民俗活动和业余文化活动的开展中促进其发展;关注社会需求、坚持服务社会方向,更为充分挖掘和实现其课程资源、旅游资源和健身文化资源的价值;组织竞赛,借助竞赛的杠杆作用推动其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消解工业化进程给现实社会带来的诸多不和谐,运用文献法、逻辑方法、系统方法,就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当前存在的不和谐特征、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构建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和途径进行了研究.得出:广泛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并在活动中进行人文精神、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教育,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课程资源价值、旅游资源价值等促进西部地区社会发展,能有效地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的和谐.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问法。对浙江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进行分析,从奠定理论基础、推广和发扬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健全的比赛制度、各级学校成立专业的训练队伍、加强专项科研队伍力量、完善民族体育管理制度以及各级部门对少数民族体育发展的投资与政策等七个方面,提出浙江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对策,旨为促进浙江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抢救和保护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运用社会调查法、实地考察法、比较法等多种学科的研究方法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行研究.旨在对部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正在消亡这一现实问题进行讨论,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以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一些理论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调研、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以特纳《仪式过程》理论为导向,以福建厦门“送王船”仪式中“阈限”范畴内的身体运动为研究对象,挖掘“送王船”仪式活动沿承的社会元素。认为,“送王船”仪式中“阈限”过程中的身体运动是该仪式活动的核心支撑及象征之展示。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原始宗教观促生了以肢体运动的象征寓意,以身体运动文化反应精神和心灵需求。这种肢体运动的内涵与外延,在海峡两岸关系和谐发展中具有积极的文化政治导向功能,对村落经济发展具有可视的补偿性功能,有利于实现村落传统文化功能激活,是时代发展中村民们的重要精神寄托,对农村劳动力素质培植将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实地考察法,探究少数民族村落体育组织的生成方式与运作的机制,为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村落体育管理提供参考。研究认为:少数村落体育组织依托宗族关系,按照“自下而上”的“自生”方式生成;宗族关系是村落体育运作的重要依托;民间信仰是村落体育组织运作的精神推动力;族群认同是村落体育组织运作的社会心理基础;传统节庆是村落体育组织运作的载体;习俗和舆论是村落体育组织实现体育社会控制的手段;村落体育组织具有独立性和开放性。最后指出:村落体育组织在村落体育管理中处于主体地位;政府组织在村落体育管理中处于“辅”的地位;民间信仰是村落体育组织运作的重要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5.
对内蒙古高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开展现状进行实证调查,在内蒙古独特文化背景下对其民族体育发展的实际情况、项目分类、活动开展依托的方式进行整理,分析其在社会变迁背景下内蒙古高原传统体育的发展与走向,提出加大对内蒙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挖掘与整理工作,促进内蒙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全新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广西少数民族传统社会组织的文化共性进行了分析,认为:以血缘关系形成为核心的少数民族传统社会组织已成为族群权威或民间传统,虽具有明显的宗法性,但仍以特有的方式合理的存在着。而民间传统滋养的传统体育活动已内化为民族文化,自然地被传统社会组织传承和传扬。研究以南丹白裤瑶"油锅"组织为个案作为切入点,探寻传承传统体育文化的潜文化力,为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寻找更具有生命力的渠道。  相似文献   

17.
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开展现状进行详细调查,在新疆独特文化背景下对其民族体育发展的实际情况、项目分类、活动开展依托的方式进行整理,提出了加大对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挖掘与整理工作,加强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的融合,促进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全新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我国少数民族妇女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充分认识少数民族妇女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使其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和世人的关注,确保少数民族妇女的合法权益。研究结论:我国少数民族妇女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主体,积极有效地确保她们的社会地位,保护她们的经济权益和受教育的权利将是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提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模式,应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少数民族妇女权益2者为保护客体的双重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问法对桂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研究表明:桂西北是少数民族聚居地,众多少数民族群众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中创造出了种类繁多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开展这些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提出发展的对策和措施,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以人类学的视角对大型体育赛事的仪式化传播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体育媒介仪式通过与媒体联接、即时传播、拓展外围文本等方式实现了媒介仪式语义的形成、主体文本的实现和仪式语境的建构;媒体通过先进的媒介技术实现了体育传播方式的变革,加速了传统仪式的世俗化,使体育媒介事件演变为一种分散状态下的现代仪式;体育媒介仪式就是大型体育赛事的仪式化展演,通过这个在当代社会具有典范意义的视窗,表达了体育媒介仪式之于人类社会的意义,传递并倡导着当代社会的公共价值观。研究为学界更深入地探究现代仪式变迁的理论动因与人类学内涵提供了新的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