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的要求,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实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在落实学生合作学习上下功夫,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因此教师备课已升华为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备课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凡有几年教学经历者都能从备教材、备学生,备目标.备过程、备教法等方面说个子丑寅卯。但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的要求,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实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在落实学生合作学习上下功夫,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因此教师备课已升华为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么新课程下语文教师如何备课呢?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要想实现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备课方式。备课不应是教学内容的简单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展示。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实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要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实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上下功夫。因此教师备课已升华为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么新课程条件下,语文教师如何备课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要求。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工夫,在落实每一名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工夫,在落实学生合作学习上下工夫,在充分调动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工夫,在防止学生的学习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工夫.因此教师备课的灵活性已升华为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备课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凡有几年教学经历者都能从备教材、备学生、备目标、备过程、备教法等方面说个子丑寅卯。但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的要求,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7.
在新课程改革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安排,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在落实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上,在落实学生合作学习上,在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在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因此,教师备课已升华为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一、准确定位学生学习目标,保底目标和开放目标并重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重要任务之一。传统备课中的目标是一种知识的预设。新课堂的特征具有开放性,要求达成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目标设计上要做到“三个并重”。即保底目标和开放目标并重,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并重,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并重。保底目标、显性目标、短期目标可理解为本课和本单元知识、能力点要求,从这个角度说,传统的知识点、能力点要求仍然是教师备课中必须重视的。开放目标、隐性目标、长期目标的理解,一是过程和方法的考量,必须重视设计每个学生自主思索的平台,必须让每个学生都能用语文...  相似文献   

8.
<正>一、注重备课细节,别因计算机的存在而流于形式一堂精彩的课是细细地"磨"出来的,新课程背景下的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依据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实  相似文献   

9.
备课是一个老话题,略有教学经历者都能从备教材、备学生、备目标、备过程、备教法等方面说出个大概。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通过实践发现,要想实现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备课方式。备课不应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备课的性质、功能、方法已发生了变革,它要求教师从课改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遵从学生发展天性上、落实学生合作学习上、提升学习原动力上和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而关系到这些目标任务的有效落实,语文阅读教学备课中的研读文本是最为关键的奠基工作,尤其是亟待强化“角色”和“学点”这两种意识.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备课的性质、功能、方法已发生了变革,它要求教师从课改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遵从学生发展天性上、落实学生合作学习上、提升学习原动力上和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而关系到这些目标任务的有效落实,语文阅读教学备课中的研读文本是最为关键的奠基工作,尤其是亟待强化"角色"和"学点"这两种意识。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个性安排、教学方法的“套装”展示,而是一种创新型的备课方式,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要求教师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上,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师生走进了新课程。这次改革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是一次真正意义的学习革命。如何实施新课程将成为广大教师十分关切的问题:在本学期的课程实施中,教师应当做些什么?本学期的课程目标如何分解与落实?新课程的教学活动设计如何进行?如何实施本学期的学业评价?为了帮助广大教师解决新课程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新课程怎样教》丛书为教师实施新课程提供了一个创造性的平台。它能引导教师把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到每一个教学活动中、落实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它能帮助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各具特色的教…  相似文献   

14.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倡导至今,已经由实验进入到全面推广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中学化学教学如何落实新课程标准,已成为广大化学教师探讨的热门话题.新课程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每一位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彩的化学世界,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  相似文献   

15.
新的课程标准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也对我们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有效.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切实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要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保课堂教学富有成效.  相似文献   

16.
董谦 《甘肃教育》2014,(8):62-62
正学习新课程,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好新课程理念是每一位教师现阶段艰巨而重要的任务,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教学,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教师的教学行为和策略无疑是关键因素,它既决定着课堂的成败,也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关系着学生的发展。一、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和指导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新课程的学习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同时成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如何落实新课程理念,课堂中每一个学生是怎样学习的?教师在课堂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发展。课堂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学科素养的综合提升。  相似文献   

18.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我认为,教师要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在学生合作学习上、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工夫.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9.
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备课包括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目标、备过程、备教法等。随着教师角色及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备课的要求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展示,其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以学生发展为总体目标,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习惯和能力,防止  相似文献   

20.
在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学生学习的过程性和情感因素被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如何详细解读新课标的要求,并使新课标的要求在实际教学得以落实,这是每一位生物教师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