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一书的译者董乐山先生在为该书写的《译序》中说到,“人文主义“在汉语中有多种译法,他列举的译名有: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人性主义等等.在他看来,这属于“一词多释“,都源于英文humanism.……  相似文献   

2.
"卟e sea of troubles"构成了莎士比亚悲剧《哈姆雷特》中"To be or not to be"独白段的主导性意象.人物在跨越这一"沟壑"过程中所表现的行动与迟疑的"哈姆雷特式"的悖论既是人物特定性格的表征,又折射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特征,伴随着忧郁的行动酿成了哈姆雷特的悲剧,深刻地反映了他那个时代人文主义思想的不成熟性及人文主义斗争的悲壮色彩.  相似文献   

3.
《李尔王》作为莎士比亚著名的悲剧之一,他的悲剧作品中无不透露出人文主义的特点,当然这与他所处的时期——文艺复兴有直接的关系。《李尔王》中塑造了李尔这一人物形象,他一开始非常的顽固,真是一个不可救药的小老头,但是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他的性格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使读者逐渐对他产生一种特有的喜爱,本文就以李尔王为主着重阐释莎翁对人文主义的悲观。  相似文献   

4.
作为人文主义信仰者的莎士比亚,几乎在他的每一部剧作中都高举人文主义的伟大旗帜。但在他后期的传奇剧中,因为对社会现实的厌倦和失望,他的人文主义理想则不可避免的幻灭了。《暴风雨》作为莎士比亚晚年传奇剧的代表作,体现的正是莎士比亚幻灭的人文主义理想。在这个作品中莎士比亚寄希望于超自然因素和宽恕思想来解决社会矛盾,正是其人文主义理想幻灭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一书中首次提出普及义务教育的主张和为全民服务的教育制度.他的泛智教育思想和一系列教育原则以及一切教育工作都遵循自然的主张,都是以"教育适应自然"原则为核心的.他认为,教育适应自然原则就是研究自然规律并按照自然规律办教育,这也是夸氏民主主义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论及意大利诗人但丁,我们自然会想到恩格斯的话:"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现在人们一般都是从"人文主义"这一概念来诠释恩格斯的话,认为:"尽管但丁没有提出人文主义这一概念,但他是一位伟大的人文主义先驱."这样,"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便意味着"人文主义先驱".我觉得,这种看法虽然很流行,但它并不准确.因为但丁著述中的主导倾向,与当时的人文主义思想基调并不合拍,有时甚至是根本相悖的.人文主义推崇人的权利和价值,宣扬  相似文献   

7.
希罗多德在《历史》一书中肯定自由在激励人们创造历史中的积极作用。他平等地记载了各民族的历史,使《历史》成为一部世界史。这使希罗多德的史学具有人文主义的特征,奠定了他在西方史学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林语堂是"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文化文学史上一位风格独特的文化学者,他一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宗教信仰探索过程,探索历程就是寻找、认同各种宗教思想中人文主义精神的历程.但在林语堂的思想观念中,西方的人文主义与中国的人文主义的内涵是有所差异的,这正是促使林语堂最后阪依基督教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1.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说:"必须理解:一位君主,尤其是一位新的君主,不能够实践那些被认为是好人应作的所有事情,因为他要保持国家,常常不得不背信弃义,不讲仁慈,悖乎人道,违反神道。"其观点①体现了人文主义的进步性②与当时人文主义潮流背道而驰③其产生的社会背景是正值资本主义发展和资产阶级成长时期④反映了中世纪欧洲封建势力顽固地维护其统治的思想⑤反映了意大利资产阶级实现统一的政治要求  相似文献   

10.
《哈姆雷特》(1601-1602)与《麦克白》(1606)创作于同一时期且两部作品在人物、主题上有很多相似处。把两部作品对比阅读能发现在17世纪文化转型期,莎士比亚面领着文化焦虑,莎士比亚有莎士比亚式的人文主义,他既不把上帝当成绝对权威,也不无限夸大"人"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神曲》是一部划时代的杰作,这部巨著所阐发的以人为主题的文艺思想,开创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艺理论的先河。但丁的思想表现出十分复杂的特征,他的世界观带有旧的痕迹,但是从他的创作和思想著作中可以看出,其思想内核是人文主义的。  相似文献   

12.
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曾经轻率地断言,中国古典戏剧只是“戏剧草样”。事实已经一再嘲笑了他在这方面的无知。中国不仅有无比丰富的古典戏剧遗产,而且早在英国出现人文主义戏剧家莎士比亚之前,就出现了伟大的戏剧家关汉卿。他的影响深远的社会悲剧《窦娥冤》,比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要早三百多年。  相似文献   

13.
汤显祖不仅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剧作家,而且是一位站在时代前列的先进的思想家,是一位伟大的人文主义思想的先驱。他的优秀剧作《临川四梦》,正是他的人文主义世界观和时代精神的体现。因此,我们在研究他的戏剧成就时,只有和他所处的时代、他的世界观结合起来,才能得到更加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对莎士比亚的研究多集中在戏剧,他的长诗《维纳斯与阿都尼》受关注相对较少。通过对《维纳斯与阿都尼》的文本细读,并联系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背景,我们可以看出:长诗中体现的莎士比亚独特的文化思考,既有对当时人文主义中张扬个性的认可,也有对传统基督教文化中节制忍耐的继承;作品中人物形象体现了他对希腊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的批判继承,剔除了教会禁欲主义的极端成分之后,显示出了独特的人文主义的温情。  相似文献   

15.
克冰先生的《倾听自我》是一部探讨"美的艺术"的杰出著作。在《倾听自我》一书中,克冰先生直面了什么是"美的艺术"这一基本问题,他结合自己丰富的审美体验和深厚的理论修养,并通过有效地批判前人的相关理论成果,成功地回答了这一问题。不仅如此,克冰先生还以此为标准,重新审视了包括"人文主义"、"审丑"等在内的一些被误用了的理论概念,并对一些流行的艺术现象和美学理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另外,他还通过中西对举的方式,解读了中国文论中的一些关键概念。  相似文献   

16.
英语教学中的人文主义——纵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艳琳 《华章》2008,(15):97-98
当今国内的英语教学界越来越重视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体现出西方人文主义教学思想的影响.但由于长期重技能轻人文的倾向,人文主义教学思想对我们的教育实践还很难有真正深入的影响.许多教师对其概念的理解还很模糊.本文从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人文主义心理学、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人文主义教学法这一脉络自上而下地回顾了有关人文主义的一系列概念,分析了外语教学中人文主义教学法的人文主义渊源和心理学基础,指出我们的英语教师需要转换观念,从培养怎样的"能力"过渡到培养怎样的"人".  相似文献   

17.
莎士比亚既是一位伟大的戏剧家,又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154首十四行诗有一个共同的主题——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思想体现在他献给友人及爱人的颂歌中,也体现在他对人类艺术及爱情的赞美中,其人文主义思想反映了他对人类的热爱,对人的本性——真、善、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奥赛罗》揭示了人文主义思想具有内在的矛盾,具有脆弱性和局限性,体现了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深刻的反思和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同时他也没有丧失对人文主义理想的希望。  相似文献   

19.
浅析《我弥留之际》的重要叙述者与主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拟分析《我弥留之际》中达尔作为叙述者的重要性,以及困扰他的诸多因素。通过这一人物,福克纳凸显了作品的人文主义主题。  相似文献   

20.
以朱迪斯·巴特勒代表性的专著《性别的麻烦》《至关重要的身体》《消解性别》和《安提戈涅的声明》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关注她的后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轨迹,尤其是后期理论从性别身份问题向社会伦理学的转向和迁移。从"性别三部曲"到《安提戈涅的声明》,巴特勒开始从对性与性别的集中探讨扩展到对身处政治困境的"他者"的人文主义关怀,从单一的主体性别身份的解构延伸到对"他者"的生存策略的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