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沈琳 《文教资料》2008,(30):144-145
游戏是儿童自主自由的活动,但并不意味着成人或教育者对游戏中的儿童可以放任自流.儿童游戏的过程就是教师给儿童施加教育影响的过程.只有当教师与儿童在游戏中互相作用,游戏促进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功能才能充分发挥出来,而且儿童的个性特征在游戏中充分而自由地展现,也提供了观察、了解和有针对性教育儿童的最佳时机.因此教师对游戏过程的指导是游戏实施计划得以实现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
儿童户外游戏场中成人的适当角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游戏场游戏更为自由,成人的适当角色是:游戏前让儿童参与准备游戏,游戏后指导儿童积极商讨游戏冲突问题;低限度干预,支持儿童的深度和创造性游戏,使儿童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在环境方面为儿童创造多种条件,使儿童的游戏更丰富、更真实、更健康;最后还得帮助儿童应付日趋混乱的世界.  相似文献   

3.
游戏是促进儿童智力、体力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儿童的集体感、责任感和合作精神的有效途径.儿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高质量的游戏环境.对城市儿童来说,街道、广场等公共开放场所是他们经常光顾并且较为喜欢的游戏场所,所以公共开放场所中儿童活动空间的建设质量直接影响着儿童的成长.  相似文献   

4.
对自闭症儿童的治疗一直是自闭症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文章通过对自闭症儿童的行为表现及游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游戏疗法对自闭症儿童的积极作用等,以促进自闭症儿童认知、语言、情感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儿童的游戏往往需要凭借一定的游戏材料。所谓游戏材料,是指以玩具为主的一切可以用来满足儿童游戏需要的物品。成人为儿童提供游戏材料的初衷是为了使儿童更好地游戏,以愉悦身心,但事实上并非所有的游戏材料都能提供给儿童。根据日本 1988年的统计,家庭用品对儿童致害排列前 5名的是:烟草、医药品、玩具、化妆品、体温计①,因此,玩具 (及其他游戏材料 )对儿童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在人们对游戏价值的认识不断深入,儿童游戏材料越来越丰富多样的今天,游戏材料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及托幼机构对游戏材料的管理尚缺乏应有的关注,本文对…  相似文献   

6.
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并成为儿童认识世界的渠道.游戏不仅带给儿童快乐,帮助儿童认识社会,而且还承载着人类文化.三喻文化的存在为儿童游戏提供了理论支持.本文从文化学角度分析儿童游戏与三喻文化的内在联系,以期引起人们重视儿童游戏、关注儿童生活及理解儿童文化.  相似文献   

7.
体育锻炼和游戏活动是儿童成长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体育和游戏作为儿童喜爱的活动,以其独特的方式,对儿童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化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游戏,是儿童生命的存在方式。游戏精神是儿童游戏观念形态上的高度抽象,是游戏具体形态特征的思维概括与美学表达。以游戏和游戏精神为核心的儿童观走过了一条异常漫长而曲折的荆棘之路。站在儿童立场上,认同儿童本能的生命欲求与发展趋向,并将自身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情感融入其间,最终引领童年生命走向健康、和谐、美丽、完满的价值行为和精神趋向,都属于游戏精神的范畴,都是文学和教育之于儿童游戏的想象眷顾和精神缠绵。  相似文献   

9.
儿童异常发展的整合干预是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及时地发现与防治儿童行为问题、促进他们健康发展的综合措施。本文在探讨儿童异常发展的原因的基础上 ,认为健康教育和三级预防是整合干预的主渠道 ,早期干预、游戏治疗和家庭治疗是儿童行为干预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游戏,是人类生存、活动的基本方式,更是儿童的天性与权利。游戏精神与道德教育实质有着惊人的统一。作为一种实际的道德教育,游戏能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有利于培养与完善儿童健康独立的人格、形成儿童优良的个性品质。然而,在儿童道德教育实践中,游戏却被冷落或被异化着,这严重削减了儿童道德教育的实效。因此,游戏必然也必须成为儿童道德教育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1.
儿童游戏通常被界定为以其本身为目的的活动,除了教科书通常所列的特点外,游戏还具有生物性与原发性、愉悦性与自发性、新异性与创造性等特点.把儿童游戏作为行为种系发生与个体发生之间的桥梁这一隐喻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游戏,行为的种系发生影响其个体发生.游戏提供心理的适应性和更加广泛的行为库.在游戏中,儿童自发地掌握大量行为技能和策略,使其更好地适应当前环境,并为以后的生活作准备,更重要的是游戏使儿童得以渲泄本能,自由想像,缓冲焦虑并体验愉悦情绪.同时,行为的个体发生通过游戏影响种系发生,个体在游戏中的创造和学习有助于整个种群的适应,即环境压力导致有机体产生新的表型、身体的或(更有可能)行为的改变,并能传递给下一代,这就是所谓的鲍德温效应.总之,可以把游戏看作是儿童发展的核心动力系统的表现.儿童游戏是行为种系发生与个体发生之间的桥梁这一命题的教育涵义在于:游戏与儿童期(不成熟期)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或者说,游戏是不成熟儿童的核心成分.游戏在儿童生活的理性与情感、纪律与自由、个体与社会、本能与文化、幻想与现实、主体与客体等诸多二元对立范畴之间提供了缓冲与中介.无论人类社会如何朝着信息化、虚拟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游戏仍然是幼儿期最主要、最基本的活动形式.  相似文献   

12.
将数学学习融于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中,是基于儿童视角、适合儿童需要的教育教学路径,是课程改革背景下儿童本位思想的充分体现。数学内涵游戏的合理开发与有效运用,对促进儿童健康、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儿童游戏教育课程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与教育学、心理学及基础教育中各个领域课程设计紧密联系.儿童游戏教育课程设计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能力,又要注重提高学生指导游戏、创编游戏的综合实践能力.其课程内容设计可采取模块形式,突出实践教学的比重.同时,要为儿童游戏教育课程的实施创造条件,包括师资、环境、文化氛围营造等.  相似文献   

14.
合作装扮游戏是幼儿园自由活动中最为突出的游戏形式,有大量研究致力于合作装扮游戏与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之间关系的探讨.早期的研究指出,合作装扮游戏为学前儿童提供了发展特定语言能力的机会.后期的研究将焦点放在元交际技能上,指出元交际技能既有帮助儿童进行装扮游戏中的互动与合作的功能.还与儿童未来的学业成就与社会成功相关.  相似文献   

15.
儿童经验与游戏是紧密联系的。经验是儿童游戏的基点,它为儿童游戏提供了原材料,并提升了儿童的游戏质量。游戏是儿童经验的生长点,儿童发展的生长点。构建丰富儿童经验的通道,基于儿童经验精心设计游戏.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儿童教育应为学前儿童提供与同龄、异龄伙伴交往的机会,营造一种自然、真实的社会情境.深人研究学前儿童的混龄游戏,探寻开展科学、全面、系统的混龄游戏策略,有助于促使学前儿童交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帮助学前儿童健康地渡过向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17.
儿童游戏的本质——基于文化哲学的视角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儿童与游戏都是文化性的存在,儿童是"游戏人"同时又是"文化人",游戏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本身就具有文化的本质.儿童游戏就是儿童的生活,就是儿童文化,是儿童的一种自由与创造、轻松与愉悦的诗性表达,是儿童在文化习得、文化适应基础上的文化生成、文化创造与文化超越,是人生财富的源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农村留守儿童健康为切入点,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在身体、心理健康发展中出现的普遍问题,研究体育游戏对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倡议通过体育游戏的方式促进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假扮游戏伴随着儿童认知技能的发展而发展,儿童只有具备必要的认知技能才能参与假扮游戏.与假扮游戏有关的认知技能主要包括社会参照、解读意图、现实与假扮世界分离、符号化假扮、角色扮演等.假扮游戏的发展与儿童认知技能的发展是一个交互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儿童群体游戏是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一类游戏,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人类生存方式的改变,儿童自然群体游戏逐渐消失.儿童群体游戏的缺失对儿童的生理、心理、社会交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构建新型的自然与人造环境相宜的群体游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