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0 毫秒
1.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创造性地揭示了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决定作用,建立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科学的实践观,并把科学的实践观作为"新唯物主义"的基石,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决裂。准确地把握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对于我们正确领会新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处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关系。因此,探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实践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次把费尔巴哈作为批判的对象,标志着马克思思想发展中"从前的哲学信仰"阶段的结束和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的诞生.<提纲>确立了唯物主义的实践观,立足于人类现实生活,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问题,阐述了新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历史观的一些基本的原理,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中 ,马克思深刻地揭露了“直观性”是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 ,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 ,提出了一条从物质实践出发去理解、考察自然、社会、人以及人的认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路线。这表明马克思要创立的新唯物主义是以实践为本质特点的。马克思正是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 ,贯彻了自己提出的这条哲学路线 ,从而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直观性”及其他缺点 ,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完成了哲学史上伟大变革。传统的哲学原理教科书在这些重大问题上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的观点 ,因而没有真正把握马克思是如何实现哲学变革的  相似文献   

4.
作为"实践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是其主导原则和核心范畴,是一种"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要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必以历史的视角,梳理"实践观"嬗变的基本脉络。从亚里士多德始,经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到马克思,"实践观"的内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马克思以批判的武器,建立了"科学实践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成果,科学实践观获得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1845年,马克思在布鲁塞尔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这个被恩格斯誉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中,马克思第一次以崭新的姿态揭示了革命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决定作用,阐明了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标志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决裂,一种崭新的哲学体系在科学实践观基础上建立了起来.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即实践唯物主义高度重视人及其实践活动,并为我们提供一种真正关注人的现实生活的实践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对于我国哲学在新世纪的发展与建构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形成了科学实践观。在标志着马克思哲学形成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把科学的实践观作为自己全部哲学理论的基石、原则和出发点,提出和贯彻了一条从物质实践出发去考察自然、社会、人以及人的认识的新唯物主义哲学路线,因此,马克思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我们不仅要坚持实践唯物主义基本思想,更重要的在于自觉地按照实践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办事,尊重人民群众的实践,发扬人民群众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7.
"实践"是马克思唯物主义形成的理论起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开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使马克思科学的实践观予以正式确立,两者的实践观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宣言。它第一次把实践纳入自己的哲学范畴,在彻底批判和改造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的基础上,阐述了自己哲学的基本观点,创立了新唯物主义的理论形态,宣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哲学界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式各样的理解。《关于马克思和费尔巴哈关系的两个事实》一文所揭示的长期被我们忽视的两个事实具有颠覆性意义,我们据此可以明确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传统的人道主义,不是超越论,也不是传统理解的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不是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简单结合,而是对费尔巴哈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继承和超越,是以实践为核心的新唯物主义。我们要正确理解马克思,必须遵循理解马克思的前提和相关原则。  相似文献   

10.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并非马克思“新世界观”的起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已确立了唯物主义实践观,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超越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新世界观。《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世界观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实践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延续和深化,是马克思先前业已形成的“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进一步表达。澄清这一关系有助于正确认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价值、地位,还原马克思思想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通过批判包括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在内的旧唯物主义,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第一次明确地把实践的观点作为区分新、旧唯物主义的分界限,指出一切旧唯物主义的缺点在于它不理解实践活动的伟大意义。马克思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正确解决了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强调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真理的标准,从而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创立的新世界观———实践唯物主义世界观正式诞生的源头。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彻底清算了费尔巴哈哲学:既充分肯定费尔巴哈哲学的历史功绩与合理因素,又深刻揭露其根本局限并彻底改造其根本局限。它标志着以费尔巴哈人本唯物主义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被马克思创立的新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所取代,从而真正实现了对费尔巴哈哲学的全面超越。  相似文献   

13.
我们过去主要把马克思创立的新唯物主义理解为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理解要能成立,需要三个必要的逻辑前提:一,马克思以前的唯物主义特别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机械的或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二,马克思认为机械性或形而上学性是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通过批判这种唯物主义的机械性或形而上学性而创立辩证唯物主义;三,马克思在创立新唯物主义哲学时的主要内容是阐述辩证唯物主义的一般世界观。本文通过历史考察,表明这三个逻辑前提都不能成立,因而表明,我们过去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解是不深刻的,没有把握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的实质。马克思创立的新唯物主义是实践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将费尔巴哈看作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家。但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并非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旧唯物主义哲学中有许多辩证法观点,费尔巴哈哲学中同样也充盈着大量的辩证法,从运动观、联系观、矛盾观、认识论等视域均可揭示费尔巴哈哲学中的辩证法成分。  相似文献   

15.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欧洲哲学的实践观理论领域,一方面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场合,另一方面,各派有成就的学者又多多少少在这个问题上作出了自己的理论贡献。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实践观是马克思实践观的批判吸取对象,康德的实践观也对毛泽东同志有所影响。回顾欧洲前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有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科学实践观,同时澄清对它的某些误解曲解。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根本超越在于: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变革了对感性对象的理解方式,由直观的理解转变为实践的理解,引起了唯物主义哲学形态上的变革,从旧唯物主义进入新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洞察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主要缺陷,破除了实践概念上的亚里士多德传统,将实践活动理解为一种对象性活动,进而把实践的观点作为自己哲学的核心观点,以实践为枢轴去把握世界。新哲学核心观点的确立及其贯彻也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性质:它是实践唯物主义,也是辩证唯物主义,也是历史唯物主义,或者说是实践的、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实践概念中包含着辩证法的原则和历史的原则,所以,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不是三个主义,而是具有内涵的一致性,从三个侧面分别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维度及其实践性,辩证法维度及其批判性和革命性,历史维度及其历史的方法和原则。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分别用实践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来称谓新唯物主义哲学,显示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实质或侧重点理解的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其哲学观、自然观和历史观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之分。马克思的哲学观是“实践唯物主义”。《反杜林论》和与之相一致的《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表达的只是马克思的自然观,它们与马克思哲学的整个体系并没有什么相违背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费尔巴哈哲学作为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的“中间环节”,他并不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者。从哲学史考察,费尔巴哈对作为辩证法大师的黑格尔的批判,并未否定黑格尔的辩证法,只是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思辨性;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批判,并未否定费尔巴哈的辩证法,只是批判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直观性。事实上,费尔巴哈哲学中包含有相当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他承认联系、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因果性、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观点,矛盾观和否定观等。但费尔巴哈的辩证法并不是科学形态的成熟的辩证法,他的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结合是基于直观方式的结合,他的辩证法不是“世界观”意义的辩证法,他不了解辩证法的批判性和革命性,在社会历史领域仍然跌入唯心主义的泥淖。这些缺陷决定了费尔巴哈的“唯物”辩证法必然被马克思的实践辩证法所超越。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以对话形式论述了马克思唯物史观新哲学中实践标准与生产力标准的统一关系问题 ,认为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在唯物史观之外讲实践 ,忽视生产劳动实践观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观点 ,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模糊了马克思唯物史观新唯物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邓小平用生产力标准深化了实践标准 ,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又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唯物史观实践论的生产力标准哲学。文章还从主、客体尺度上论述了生产力标准的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