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具有巨大的来华留学需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我国来华留学生主要生源国.本研究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策略,对26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进行深度访谈,通过对其留学动因、人际互动、学习投入、留学变化的探讨,获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就读经验图景.留学生就读经验包括四个维度,即行动选择性经验、互动性经验、实践性经验和反思性经验.提升来华留学生就读经验,需要国家、高校、教师多方通力合作.  相似文献   

2.
对于西安"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来说,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引起的文化不适应是不可避免的。基于此,本文主要对西安地区"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的"文化调适"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相关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一项重要内容,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教育是构建国家间关系的一项长期而基础性的工作。然而,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民族宗教问题、外部反华势力的干扰等因素,使得我国"一带一路"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知华友华"成效面临挑战。此外,来华留学生教育存在教学质量缺乏保障、管理法规存在政策盲区、教育配套政策规范尚不明确等问题。中央、地方、高校及社会力量等参与主体需相互配合,协同应对多方挑战,推进"一带一路"沿线高端留学生教育工作持续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4.
学习动机是汉语学习中最重要的情感因素之一,学习动机又是一个动态的心理过程,它和学习者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都有一定的关系。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来中国学习汉语的人数在不断增加,其中不少来华留学生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广西毗邻东南亚,来华留学生大都来自东盟10国,这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汉语学习现状如何?有何学习动机?通过对广西南宁各高校的印度尼西亚留学生的调查,发现印尼汉语学习者在自然状态下的学习动机特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依据学生的需要和学习动机,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刘进  杨莉 《高教发展与评估》2020,36(3):38-49,89
近年来,来华留学生质量问题日益凸显。缺乏考核生源质量的有效标准、当地高等教育落后是"一带一路"地区来华留学生质量问题的形成原因。"一带一路"大学排名通过评价当地来华留学生原就读高校质量,能够为招生部门选拔留学生提供一定参考,此外,"一带一路"大学排名还具有"以评促教"的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当地整体高等教育质量,进而提高当地来华留学生质量。基于此,以"一带一路"大学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些大学在四大主流世界大学排行榜的排名表现及其原因。然后以"一带一路"沿线五国本土大学排行榜为研究样本,基于"五类指标+两个维度"的分析框架,多角度对比分析这些排行榜的指标体系与权重分配。分析结果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学在主流世界大学排行榜表现弱势、"一带一路"本土大学排行榜总体缺失且不同评价体系各具特色。研究表明:重建包括"一带一路"沿线绝大多数大学、兼顾"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特色的"一带一路"大学排名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到石油工程专业学习的本科生规模逐渐扩大,国别也逐渐增多,来华留学生本科教学问题日益增加,来华留学生本科教学趋同化研究备受关注。本文针对石油工程专业来华留学生本科教学的趋同化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实施方案,对提高来华留学生的培养质量,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提高教学效率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对湄公河流域国家留学生开展中医药对外教育将在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和与周边国家开展中医药交流合作中发挥显著的作用.文章分析了对湄公河流域国家留学生开展中医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提高湄公河流域国家留学生中医药教育质量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建设已经进入了深耕细作的"工笔画"阶段。甘肃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理应在"一带一路"以质量提高为中心的关键阶段发挥更大作用。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交流层面入手,围绕留学生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智库建设、孔子学院建设,考察了甘肃高校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现状,发现:近年来,来甘留学生规模增幅较大,留学生生源地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主;高职院校国际品牌建设初显成效;智库数量增加且类型多样。但甘肃高校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程度仍不能令人满意。甘肃留学生分布与西部各省区相比总体规模偏小;留学教育校际发展不均衡,"名校"效应突出;中外合作办学起步晚,进展缓慢;智库整体影响力不足,管理机制有待完善;孔子学院发展相对滞缓。  相似文献   

9.
2013年习近平主席倡议"一带一路"至今已经成为中国发展的最大背景,截至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留学生数达到32.72万,全英文专业硕士留学生培养成为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留学生生源教育水平差别大,语言交流存在障碍、缺乏国际的和中国实践的通用英文教材、全英文师资国际教学经验不足、缺乏留学生实践机会和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国家和政府政策引导和奖学金设置应从国家战略高度出发,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理布局;高校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在招生、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考核标准等方面建立明确制度和标准;培养具有国际化教学经验的全英文授课师资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朱雷  王毅 《职教通讯》2017,(8):22-27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实现不同国家间的交往、合作,语言互通是基本前提。通过分析"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高职语言才培养体系的目标、优势、弱势、机遇和挑战,提出构建高职"一带一路"外语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语言能力、挖掘"一带一路"高职教育国际化的语言教育功能等对策建议,以实现高职外语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论《受戒》的"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的《受戒》最大的特点是“淡”,它主要表现在情节的散淡,时代背景和人物情感的淡化,语言的平淡等方面。这与汪曾祺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现代人类学的开端,可追溯到19世纪,但人类学作为现代科学真正被确立起来,则要到20世纪20年代。长期以来,学科内部由于理念不同逐渐分野,形成两大主要分支,即以英、法两国为首的社会人类学,和以德、美两国为主的文化人类学。两派虽在学术理论、方向、思考方式等方面有所分歧,但并不妨碍他们各自为人类学学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旨在介绍两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及在人类学四大领域研究当中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17.
18.
北朝民歌《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扑朔""迷离"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扑朔",即"缩动"或"爬搔"之意,为兔走时足伸缩之貌;"迷离",即"朦胧",为眼色朦胧。第二种:"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本文对这两种说法作了较具体深入的评析,并赞同第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19.
"囷""廛"辨疑     
~~“囷”“廛”辨疑@杜香娟$中原油田第一中学!河南濮阳457000~~  相似文献   

20.
释"五"与"六"     
通过形体比较,利用同音假借原理,历史渊源法,阐释出“六”与“庐”的关系,即“六”是“庐”的初,从字族学角度,利用形训和历史推源法,揭示了“五”族字的乳化关系,并推究出“五”的本就是“抵牾”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