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灵的故乡     
我们不能够选择自己的出生,也就无法左右命运之神将我们安放何处。但是我们可以追寻一个地方,一个可以让心灵小憩的地方,那,就是我们心灵的故乡。孔子心灵的故乡在游走列国,布行礼乐仁政之上。春秋的战火烧毁了古朴的民房,也烧毁了为人的道义;春秋的铁骑踏破了黄土,也踏裂了为政的仁德。孔子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  相似文献   

2.
以书为师     
林高明 《师道》2009,(7):51-53
法国作家尤瑟纳尔说:“我们真正的出生地是那个自己有生以来第一次用智慧的眼睛关注自身的地方。对于我来说,我的第一故乡就是我的书籍。”书不仅是我们生命中的第一故乡,而且书也是我们心灵的导师,书还是我们精神生命的父母。人要成长成一个真正的人,就必须用书籍来哺育,否则,他必将是心灵残缺不全,精神混暗不明的。  相似文献   

3.
最亲切的永远是乡音,最依恋的永远是乡情。故乡的一年四季都是美景,故乡的一切皆是诗情。故乡,给予了我们宝贵的心灵财富。我的故乡在河北省乐亭县,那里地理位置优越,南望齐鲁,西眺京津,是紧邻渤海的好地方。那里是孙中山《建国方略》中的北方大港,也是革命先辈李大钊的故乡。那里四季分明、瓜果飘香,有百年美食缸炉烧饼、刘美烧鸡,那里的方言也有趣难忘。现在,就请跟随我们的脚步,一起来领略我们故乡的风情吧。  相似文献   

4.
曾经看过一篇关于家乡的文章,文章的题目记不得了,只记得里面的一些话——"故乡是一种容器,故乡是收藏我们童年哭声的地方,一石一础,一草一叶,井栏树冠,那都是我们的见证,那里勾留了我们的年轮……没有故乡的人,没有根基,没有身世。"其中还有一句话让我琢磨了很久,"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我最终的理解是,一个人不能没有心灵的寄托,失去了寄托,心灵便好像没有了归宿一般,  相似文献   

5.
故乡情     
迟焕彩 《老年教育》2008,(10):33-33
故乡山东龙口,令人魂牵梦萦的地方。告别生我养我的故乡已有几十个春秋,无数次在梦里与她相逢,故乡的山山水水给了我太多慰藉、太多欢乐。石头山,清水河……时时缠绕着我这个游子,少小离家的我终究  相似文献   

6.
心灵故乡     
说到心灵的故乡,得先有心灵。如果根本没有心灵,故乡又从何说起?没有心灵的人,他活在世上少一分痛苦:心灵漂泊的痛苦。但是,我们对他并不羡慕。心是心,物质;灵是灵,精神。两者各有乡园,必须能在两地自由出入才好。但是,心灵两字合成一个词,就只能指精神了。这精神,居然常常藏在物质里。对许多人而言,心灵的故乡在银行存折里,在房地产所有权状里,在首饰保险箱里。新约说,你的钱财在哪里,心也在哪里。心,在这里,可是灵在哪里?能看见吗,不能,能摸到吗,不能。可是我们承认它有,只要承认,它就存在。至少作家、艺术家承认有心灵,否则他的专业怎么…  相似文献   

7.
端午的粽子     
<正>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在我们故乡,家家户户都会品尝独有家乡温柔味道的五芳斋粽子。所以在我的记忆中,它是一个美好而温暖的名字。端午节,相传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初为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抱石自投汨罗江而死,又成为华人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故乡端午节的习俗也像其他地方一样,用艾草、菖蒲、蒜头连梗  相似文献   

8.
刘函烨 《新读写》2009,(11):15-15
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夺目光芒;一本好书,可以升华人们的美好心灵;一份对童年记忆的保留,可以让人永远年轻。因为林海音对自己的故乡北京这种挥之不去的爱,我们便有了一部言之不尽的《城南旧事》……  相似文献   

9.
<正>"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故乡"对每个人都具有特殊意义,我们虽然可以像鸟儿一样远飞,像云儿一样远游,但我们热爱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它的一切让我们觉得都如此舒适、惬意与自然。生命从故土开始,吸吮故土精华,从此扎根故土,再远也会牵挂,故乡终究是中国人心灵最后的归宿,也是影响人一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所谓"叶落归根",也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相似文献   

10.
温馨家园     
正家园,是我们每个生命诞生、成长的地方,是我们的心灵故乡。也许,家园给了你无尽的养分,使得你的心灵丰饶、温厚、美丽;也许,家园让你欣赏到自然景观的美丽,感受到泥土气息的芬芳;也许,家园呈现的朴素的民风民俗让你沉醉不已;也许,家园里质朴而恬淡的人性之美带给你永远的温暖;也许,家园里沉默而厚重的父爱母爱总是让我们泪流满面……且让我们欣赏下面一组文章,看看"家园"给名家们带去了怎样的精神养分。  相似文献   

11.
阅读,是件美丽的事情。书就像广袤的草地,是心灵栖息飞翔的地方。法国作家玛格丽特·尤瑟娜尔说:“我最初的故乡是书本。”这句话深刻地揭示出了书对于人的重要性。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调查,看看现在小学生的阅读情况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1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风华正茂的我们,渴望着离开母亲的怀抱,自由地飞翔。我们想看看外面广阔的世界,我们想经历丰富的人生。可是,当岁月沧桑了我们的心灵,坎坷疲累了我们的双腿,我们的心中就会涌起对故乡深深的眷恋。叶落归根,多少文人墨客面向着故乡,大声地吟哦——  相似文献   

13.
故乡与远方     
<正>故乡是我们成长的地方,它让我们魂牵梦绕。作者笔下的故乡是美丽的、韵味十足的——“森林中松针淡淡的清香,脚下的落叶在低吟浅唱,流水击打在岩石上溅起的清亮水珠……”这山有母亲的味道,我们一起走进故乡,品味故乡吧!(小好奇)远方,有多远?在我居住的这座小城,最远处可以看到西天边的一道山脉——昆嵛。它巍峨,连  相似文献   

14.
《故乡》之真切,不仅在于有残败的萧索荒村、残云暮卷、枯草断茎、岁暮天寒,更因为有善良的失落、真爱的远离、理解的缺失、感动的放逐。在《故乡》中,鲁迅除了赞美了儿童心灵的高洁与美好,更抨击了封建礼教对人的戕害,《故乡》既使我们认清了残酷无情的现实,又使我们坚定了追求理想家园的信念。《故乡》对精神家园的追寻,是以追求真善美为基础向"天国"的迈进,是无路可走后的坚定与执著,它让希望和信心穿越荒漠到达永恒。在这种炽烈的赤子之心中,《故乡》也成了残壁断垣中开出的一朵希望之花。  相似文献   

15.
李白笔下的明月有各种各样的名称,他望月、咏月、醉月,寄情明月,明月可以表达他成功的喜悦,也可以寄寓他失意的慨叹,明月是友情的象征,明月是他心灵自由的故乡,明月更是他审美的对象。  相似文献   

16.
各位团友你们好!我非常高兴当你们的导游。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就是我的故乡——乌鲁木齐,我希望到了那儿你可以吃得开心,玩得尽兴!”  相似文献   

17.
<正>当下中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不高,从根源来看,我们对语文学科的理解还有不到位的地方,所以想再说说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认识与实践。当一个生命呱呱坠地,祖国的语言就随着母乳一起浸染他的身心,日夜哺育他的心灵,所以德国语言学家洪德堡说:"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使用一种语言意味着接受一种文化,隔断一个人与母语的联系,也就意味着使他与自己的文化传统断绝了联系。"母语是每个人的精神故乡,后人的成长总是从语言这块沃土汲取营养的。可以说,我们的灵魂因为母  相似文献   

18.
博客链接http://wangkailingcctv.blog.163.com/如果说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只能指认和珍藏一个故乡,且故乡信息又是各自独立、不可混淆的,那么,面对千篇一律、形同神似的一千个城市,我们还有使用"故乡"一词的勇气和依据吗?我们还有抒情的可能和心灵基础吗?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们身边发生的最多的灾难可以说是火灾了。有许多人在火灾中被烧死了,也有许多财产被烧毁。2008年,乌鲁木齐市德汇国际广场发生火灾,许多儿童服装和财产都被烧毁。还有一部动画片,名叫《小鹿斑比》,动画片中描绘了一场森林火灾,  相似文献   

20.
熊培云 《中文自修》2012,(Z1):80-81
他们站在中国与世界的不同地方发问——为什么我们曾经"热爱的故乡",变成了一个自己不愿回去或回不去的地方?"我刚刚离开我的摇篮,世界已经面目全非。"大约在两百多年前,当夏多布里昂回到湿漉漉的布列塔尼故乡时,曾经这样感慨。因为在那里,作家再也寻找不到"儿时的圣马洛了",小时候曾在船舶的缆索间玩耍,现在港内看不到船;而自己出生时的公馆也已经变成了旅店。故乡,游子梦里的天堂,和作家远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