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门镜结构和成像原理的分析,解释了为什么室内的人能通过门镜看清室外景物而室外的人不能通过门镜看清室内景物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防盗门已进入千家万户,大多数防盗门上都装有门镜(俗称"猫眼").室内的人能通过"猫眼"看清室外的人或物,而室外的人却不能通过"猫眼"看清室内的人或物,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3.
余得水 《物理教师》2011,32(2):61-61
现代居民家的房子大都安装了防盗门,在防盗门上可以看到一个圆形的小孔,小孔中装有玻璃片,这便是门镜.透过门镜,室内的人可以清楚地看到室外的“缩小”的人一一个正立缩小的虚像,从而判断来人是熟人,还是生人,决定是否开门.可室外敲门的人却不能透过玻璃片看清室内的景象.装上此门镜,对于家庭的防盗和安全,能发挥一定的作用.所以,门镜被称为“警眼”.又因为光线通过门镜折射、反射后在远处看它闪光的样子很类似波斯猫的眼睛,所以它还有别名叫“猫眼”.  相似文献   

4.
猫眼是现代家庭中常见的光学装置,让学生了解猫眼的结构并尝试解释为何室内的人可以通过猫眼看清室外的人,而室外的人却不能通过猫眼看清室内的景物,并画出光路图。  相似文献   

5.
防盗门的“猫眼”可以使室内的人清楚地看见室外大范围的景物,而室外的人却看不清室内的景物,这是为什么呢?人能否看清景物取决于两个因素;一、透镜成像是否在人的明视距离(人能看清景物的最近距离,正常视力的人的明视距离为25厘米)的范围之内;二、有足够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  相似文献   

6.
防盗门的“猫眼”可以使室内的人清楚地看见室外大范围的景物,而室外的人却看不清室内的景物,这是为什么呢?人能否看清景物取决于能两看个因清景素物:一的、最透近镜成距像离是,否在人的明视距离(人正常视力的人的明视距离为25厘米)的范围之内;二、有足够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其实通过“猫眼”的内外观察时之所以结果不同也是由这两个因素决定的。原来“猫眼”是由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组成(如图1所示)。假设某种防盗门的“猫眼”的凹透镜焦距为1.0cm,凸透镜的焦距为35cm,两透镜之间的距离为2.1cm,通过“猫眼”在室外看室内的景物的光路图…  相似文献   

7.
同学们对"猫眼"一定不陌生."猫眼"又称门镜,就是安装在防盗门上的小玻璃片.透过"猫眼",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室外的人,从而判断来人是我们的朋友、同学,还是陌生人,然后决定是否开门.因此,装上"猫眼"的防盗门既能保护我们家庭的安全,又能帮助我们不拒客人于门外.虽然很小可是作用很大啊!我们使用"猫眼"能看清外面的景物,在门外能不能看清门内的情景呢?善于观察的同学一定会说,在外面看不见里面的东西的.为什么会这样呢?  相似文献   

8.
猫眼是现代家庭中常见的光学装置,让学生了解猫眼的结构并尝试解释为何室内的人可以通过猫眼看清室外的人,而室外的人却不能通过猫眼看清室内的景物,并画出光路图。1拆开猫眼,观察猫眼的结构拆开一个猫眼,可以发现,猫眼由四个透镜组成,从外到里是三个靠得很近的凹透镜和一个2相距猫较眼远的的原凸理透及镜成(如像-光路下图图)组成。三个靠近的凹透镜可以等效成一个焦距很短的凹透镜为一组,称为物镜;凸透镜为另一组,称为目镜。2.1从里向外看的成像光路图室外的人经物镜和目镜,最终成一个正立的、缩小的虚像(A2B2),故室内的人看见室外的人的…  相似文献   

9.
安装在门上的门镜又叫“猫儿眼”,用它正看和倒看的效果回然不同。从里向外看时,你看到的门外景物全缩小了,整个视野的范围大约有120°,门外来的是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都能看得一清二楚。但是,从外向里看时,却什么也看不清了。 为什么门镜不能从两头看呢?这是由它的光学结构决定的。门镜由两块透镜组成,从里向外看时,光路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0.
警眼在有些居民住宅的大门上装有“警眼”,窒内的人眼睛贴近“警眼”,可以清楚地看到室外的物体,而从门外却无法窥视室内的一切,奥妙在什么地方?原来,“警眼”是一个凹透镜,它对光有发散作用.眼睛离凹透镜近些,物体通过凹透镜进入眼睛的光就多些,眼睛离凹透镜远些,物体通过凹透镜进入眼清的光就少些.人在室内眼睛贴近“警眼”,就容易看到室外较大范围的物体.人在室外眼睛难以贴近“警眼”,窒内光线又较弱,就难于看清室内的物体了.鱼缸养鱼用鱼缸或透明的罐头瓶养蚕,从侧面观慕缸内的星,会霍到会变大了,这层因为国征装水…  相似文献   

11.
梦会 《小读者》2012,(2):66
寒假期间,如果你一个人在家,听到有人敲门,要先从门镜里或打开有链子锁防护的门看清来人是谁,警惕性要高些,一般情况下最好不要开门。如果来客不是你所熟识的,一般不要让他进来:如果来人说要找你家里某人商量事  相似文献   

12.
正黄昏时分,摄影师透过玻璃窗朝窗外拍摄时,相机的闪光会被玻璃反射,从而导致无法看清窗外的景色。如果这时室内已亮灯,相机没有闪光的话,因室内比室外要明亮得多,那么照片上窗外的景物应该是模糊不清的。可是,从该男子出示的照片中,我们能清晰地看见窗外女子坠落的情景,显然这张照片是经过电脑处理过的。由于当时是盛夏,刚从外面带进空调房间的巧克力才会是软软的。由于女子家的房门并未遭破坏,所以可推断,事发时段有熟人曾带着女子爱吃的巧克力进入过  相似文献   

13.
防盗门上的“猫眼”能让门内的人看清门外的人和景物,而门外的人却不能看清门内的人和物.这是由于“猫眼”有特别的构造.有人说:从门内向外看,可以看到门外物体正立缩小的像,由此推断“猫眼”是一个凹透镜.  相似文献   

14.
生:从门镜里看人总是把人看远了,这是为什么?师:门镜又称为猫眼,主要由凹透镜、凸透镜组合而成,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请看光路图。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美术教材中对美术技能技巧的训练和介绍过于简单、抽象,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加之作业大多又以临摹为主,因此,作品缺乏生气。长此下去,不利于培养和提高他们对美术的兴趣。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和提高他们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呢?加强室外美术写生的教学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室外写生不同于室内临摹,恰当地说,室内是“学”(较死)室外是“用”(较活),把室内学到的理论和技巧要及时地运用到室外的自然景物的写生之中,方能起到“学”、“用”结合,立竿见影的作用,使他们能真正学习和掌握到一定的美术理论和技能。同…  相似文献   

16.
现代城市中,许多临街建筑物除窗户外,也常采用玻璃,特别是一种镀膜玻璃作外装饰墙.这种玻璃材料有一个神奇的特点,即在白天,站在户外远处的人,一般无法透过玻璃看到建筑物的实际墙面,也无法透过玻璃窗看到室内景物,但房间里的人却能够透过玻璃窗将窗外景物看得清清楚楚.相反,在夜间,当房间里亮灯时,站在户外黑暗处的人能够清楚看见房间里的景物,而处于室内明亮处的人却看不见户外较  相似文献   

17.
在唐代的边塞诗中,有不少都是传世名作,尤其是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历来受到人们的推崇。在这首诗里,作者抓住一些虽很细小但很具代表性的景物,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风景奇异的环境。这首诗没有出现“寒”字,却处处令人感到寒意。边塞的雪景很有气势,一夜之间,“千树万树梨花开”。作者用“散入珠廉湿罗幕”这个细节,把室外的景色和室内人的感受联系在一起。在这么冷的室内,即使是披着“狐裘”“锦衾”也会感到“不暖”,在室内都感到寒冷,室外就可想而知了。不少诗人在描写严冬恶劣天气时,常写北风凛冽,大雁南飞。的确,…  相似文献   

18.
三问三答     
第一问:为什么白天从竹帘外看不见室内的物体? 答:人眼之所以能看见物体,是由于光源发出的光,或者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人的眼睛.白天,室内不开灯,室内比室外要暗.室外的自然光照射到竹帘的表面,有一大部分入射光被竹帘反射并进入人眼,使人看到竹帘.还有一小部分穿过竹帘的缝隙进入室内,照射到物体上,这些物体再将入射光反射到竹帘的内表面,内表面又将大部分光反射回室内,由竹帘缝隙射向室外的光线就更少了.对于室外的观察者来说,竹帘外表面反射到眼睛里的光线比室内物体反射到眼睛的光线要多得多.所以从竹帘外看不清或看不见室内的物体.  相似文献   

19.
一、门镜的基本构造及其功能 1.门镜的基本构造 门镜是由一个共轴的凹透镜和一个凸透镜组成的,相对门外物体而言,物镜是凹透镜,目镜是凸透镜,物镜的焦距较短,目镜的焦距较长,且目镜的焦距大于物镜与目镜的距离(门镜的长度)和目镜的焦距之和。  相似文献   

20.
张爱民 《辽宁教育》2003,(10):42-42
新版的小学语文教材,特别是低、中年级教材,基本上每篇课文都安排了一幅、两幅甚至多幅彩色插图。这些彩色插图的凸现,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认知能力,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发展思维能力等提供了极好的平台。那么,如何紧紧依靠插图,灵活运用插图,为口语交际服务呢?一、看清图画,明确内容口语交际训练首先必须看清教材上提供的插图。为了看清画面,可采用如下步骤进行:1.粗看画面,分出类别。一幅图画出现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很快辨出是景物画,还是人物画,或是童话故事。如果是景物画,就应该从景物的特点出发,让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来看看图上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