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邓武 《青年记者》2009,(22):76-78
自上世纪80年代末至今,中国纪录片走过了从幼年到成熟的历程,而中国制作拍摄的国际题材纪录片作为其中的一个分支,纵然有《大国崛起》这样出类拔萃的作品,总的制作规模和制作水平却难与国内题材的纪录片相比,也与中国电视媒体在国际上日益重要的地位不相符。对中国拍摄的国际题材纪录片进行梳理,有利于找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所在。  相似文献   

2.
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力作《超级工程》系列,一改具有影响力的中国工程题材的纪录片由海外纪录片大鳄把持的尴尬局面.在数十年的兼收并蓄下,中国本土工程类科学纪录片终于在国际纪录片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文章以央视《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超级工程2·中国桥》以及美国国家地理频道《伟大工程巡礼·中国桥》三个表现"中国桥"题材的作品为例,分析中国本土工程类科学纪录片是如何在国际视野下吸收西方同类作品的精华、塑造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的.  相似文献   

3.
2001-2002年中国电视纪录片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和2002年度国产电视纪录片总体发展平稳,没有奇峰突起之作。纪录片题材宽容度较大,部分纪录片表现出了关注主流社会问题和重大历史事件的自觉;有关人与环境关系的题材增多,而且制作质量比以往更精致;普通人题材依然占据这两年度纪录片作品的主体,但总体来看,这类纪录片依然欠缺对普通人群的真正关怀,呈现出记录的表面性和琐碎性。从创作手法和风格上看,这两年的纪录片几乎都采用纪录手法。一部分作品纪实手法更纯熟,制作更精良,另外多数作品的纪实手法比较粗糙。2001、2002年纪录片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与争议纪实手法、多样化与纪录片本体价值的表达;市场化与评奖问题;“电视台制造”与民间作品问题。  相似文献   

4.
侯洪  刘杰 《现代传播》2007,(1):98-100
近年来,中国当代主流纪录片的国际题材的开拓与创新,标志着中国纪录片的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它提升了主流纪录片的美誉度和亲和力.本文试图就新时期以来,我国主流纪录片国际题材的创作与传播略做一回望与总结一是回眸近年来中国国际题材纪录片的谱系;二是关注中国主流纪录片的使命与书写高度.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国纪录片创作不容乐观,如何走出困境,实现中国纪录片创作的持续发展,这是纪录片人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尽管我国电视纪录片创作的数量逐年递增,但有个性、高水准的纪录片并不多见。创作题材雷同、主体模糊、记录手法大同小异的情况普遍存在。中国纪录片在国际上虽时有获奖,但题材狭窄,主要局限在人文类、环境与自然类,不少种类在国际大奖中尚处于缺席状态。2000年10月底举行的“北京国际科教纪录片展评研讨会”聚集了近200部来自各国的科学纪录片,但没有一部中国纪录片。2001年第14届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上,中国纪录片处…  相似文献   

6.
杨旭 《东南传播》2018,(5):94-97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丝绸之路成为我国纪录片创作的重要题材。从央视1980年版《丝绸之路》开始,一大批以丝路为话题的纪录片在国内外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丝路热"正在成为汇聚世界目光的国际文化交流新风尚,涉及内容、关注角度丰富多样的丝路题材纪录片成为传播丝路文化、展示中华民族辉煌发展历程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国内丝路题材纪录片在创作历程、主题特征变迁以及纪录片在叙事环节当中的叙事视角、声画特点进行分析,进而研究探讨丝路题材纪录片在历史文化传承方面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7.
王洋 《中国传媒科技》2012,(24):198-199
镜头语言是表现纪实性电视作品的重要美学手段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审美层次的不断提高,我国电视纪实作品创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如何运用丰富的影视语言和表现技巧,在坚持主次分明、充足摄影、综合运用等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技巧性、富有内涵的"镜头语言",切实提高纪实片的审美内涵和文化品位,创作出艺术表现与题材内容相得益彰、反映现实生活实际和民族审美追求的电视纪录片艺术精品,已经成为摆在电视纪录片创作者面前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8.
2003年3月,由成都电视电影家协会、成都电视台经济频道联合举办的“中美国际纪录片学术研讨会”在成都电视台经济频道举行。美国媒体集团Appalshop共带来了5部纪录片作品。这5部纪录片用简单明了的画面语言直击社会敏感问题的做法给中方人员留下深刻印象。这5部纪录片题材广泛,事件典型,囊括经济问题、法律问题、边远山  相似文献   

9.
刘琳 《视听》2023,(5):73-77
乡村记忆是乡村文化的根脉,农民是乡村文化的创造者、受益者和传承者。创作农民口述历史纪录片,可抢救性保存我国当代乡村“活历史”,拓展口述历史纪录片创作题材,提供乡村振兴路径借鉴,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目前,我国农民口述历史纪录片处于萌芽阶段,在学术水准、艺术表现力和市场影响力方面存在瓶颈。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坚持业内学者的“在场”,提升创作者的口述历史理论与实践水平,创新节目内容和制作方式,强化市场意识,拓宽作品传播渠道,提升作品的话题热度。  相似文献   

10.
对于中国电视纪录片来说,2010-2012年又是一个丰收期,甚至因为《舌尖上的中国》使一向低调的纪录片重回大众视野,掀起一股纪录片热潮.总体呈现丰富的题材、故事化的叙述、国际化的视野等特征,既有现实题材的全面回归、也有历史题材的热中含忧的创作情态.本文以2010-2012年度获奖的所有作品为依托,进行风格特征的总体描述和衍变评析.  相似文献   

11.
房慧萍  吴木坤 《东南传播》2021,(12):125-126
脱贫攻坚题材电视系列片是记录人类文明史上伟大的中国奇迹的影像志.从前期策划,到设计叙述,再到制作呈现,创作团队须同政府、企业等相关各方深入沟通、密切配合,用纪录片的手法关注个体,用政论片的高度思辨论证,用精细的拍摄手法、巧妙的剪辑叙事和融合的媒体传播将民间故事的"柔情"与专题政论片的"阳刚"融合在一起,才能创作出"刚柔并济"的好作品,才能不负脱贫攻坚题材电视纪录片的光荣使命.  相似文献   

12.
给DV安个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冶夫 《传媒》2004,(3):39-41
近几年,我国的纪录片创作领域出现了一种“个性化”的创作趋势,一些DV爱好者,他们拿起DV摄像机,像有身份的主流媒体记者一样,开始深入底层,自选题材,有的甚至自掏腰包,拍出了一批“另类”的纪录片,个别作品还屡屡在国外获奖。但就DV人的民间性和独立于体制外的身份,使他们的“个性化”作品,往往不能适应主流媒体的需求,所以一些DV纪录片爱好者不得不选择了境外,因为他们没有一个可以播出的“家”。  相似文献   

13.
林斌 《采.写.编》2021,(10):144-145
无论是历史文献纪录片还是现实题材纪录片,它的主要功能就是讲故事,但讲什么故事、如何讲故事、讲给谁听,这里面却大有学问.本文认为,现实题材纪录片的审美表征主要体现在作品的纪实美方面,通过反映现实生活来表达时代主题.作为城市电视媒体,要积极利用纪录片这个有效载体讲好现实生活中的精彩故事,路径应该是在寻找社会热点内容、采用线性叙事结构的基础上,丰富视听传播符号.  相似文献   

14.
江逐浪 《现代传播》2006,(1):114-116
"真实再现"是否能够运用于人文历史题材的纪录片、如何运用于人文历史题材的纪录片的讨论的回音尚未散尽,人们又看到英国BBC在制作人文历史题材的纪录片上又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探索.这种创作技法是"真实再现"的延伸与递进,本文将它称作"背景重建"."背景重建"与"真实再现"一样,再一次挑战了纪录片与传统剧情片的界限.本文将主要通过典型的"背景重建"作品2003年BBC制作的<庞贝古城最后的一天>,来探讨这种创作技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2011年,中国纪录片在创作题材、表现方式及传播理念等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2011年,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反映党的历史及大国情怀的主旋律纪录片成为年度热点。与此同时,新媒体冲击下传媒格局的变化对纪录片的创作和传播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微观叙事,多元素表达,国际视野,多渠道传播,展示了中国纪录片在不断追求艺术审美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纪录片产业化进程,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向世界进发。  相似文献   

16.
在跨文化传播视域下,乡村纪实影像正成为传播民族文化、形塑国家形象的重要介质。近年来,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战略的引领下,众多乡村题材纪录片相继涌现。其中,中外合拍的中国乡村题材纪录片,凭借新颖独特的影像表达在海内外取得了不俗反响,实现了中国乡村故事和中华文化的柔性讲述。本文以多部中外合拍的中国乡村题材纪录片作为研究对象,从表达视角、呈现内容、表达策略三个维度展开论述,总结其影像表达经验,并在此基础之上提炼适合我国同类题材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7.
黄巍 《声屏世界》2014,(12):45-46
<正>纪录片是人们获取知识与信息、体悟人性与人生以及反映社会与时代变革的重要载体。近几年来,我国的纪录片制作在曲折中不断向前推进,制作水平不断提升,播出后的收视率也普遍提高,可以说在制作与播出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诸如题材狭窄、创作观念陈旧以及市场不规范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势必会影响中国纪录片今后的发展。中国纪录片现状问题探析从整体上来看,中国纪录片存在很多不足,如在纪录片的题材选择方面视野不够广阔,不能满足当前许多国际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无论是国际、国内的一些重大摄影赛事,都增加了“自然与环保”类摄影专项奖。可见,环保题材的摄影,已成为近年来摄影界的热点拍摄题材。在此类作品的创作中,笔者以为,作品在坚持真实性的同时,更要有忧患与警示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实现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之一。本文认为,优秀的电视作品具有很强的舆论引导功能和示范作用。就纪录片而言,在创作拍摄时要多关注现实题材,像三集纪录片《山路弯弯》就把脱贫攻坚的故事讲得非常生动和感人,无论是内容选择、角度把握,还是人物刻画,作品都体现出了很强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  相似文献   

20.
张晓嫣 《传媒》2023,(16):47-49
地理纪录片在讲好中国故事上拥有独特优势,空间立体性、视觉奇观性、延展式叙事结构和微观宏观相结合,有利于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地理纪录片要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把握新思想,紧扣时代脉搏,精选题材展开叙述;搭建新视角,调度多种视听手法,触发观众共情与共鸣;确立新聚焦,将中国独一无二的特色突显出来,发扬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地理纪录片要记录当下时代、提升作品内涵,承担起“讲好中国故事”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