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讲故事这一艺术手法在时下的电视屏幕上屡见不鲜。新闻说故事、栏目讲故事、探索解谜类的题材打的还是故事的牌,相比之下纪录片也在努力地追赶,以故事形式出现的纪录片也不少。中央电视台《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开创了国内电视专栏的纪录片在具体创作上讲故  相似文献   

2.
徐明 《东南传播》2010,(8):125-127
纪录片是一种供人们观赏的艺术品,有故事是纪录片创作的核心。影像叙事中有故事的纪录片,总会令人有无尽的回味。纪录片怎样用影像讲好故事,并非是画面优美、解说精练、结构严谨、叙事顺畅,更重要是选好题材、设好悬念和情节、用好细节等,这才是讲好故事基础,是能让观众愿意看你讲故事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王辉 《声屏世界》2004,(9):19-19
纪录片要赢得更多的观众,“讲故事”是其重要手段之一。而纪录片要讲好故事,应在叙述手法、拍摄手法以及剪辑手法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4.
纪录片是将现实生活作为创作的素材,将表现对象化作真人真事,并对其进行艺术展现与加工,以期引发人们思考的影视作品形式。纪录片的核心就是真实。《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使中国的纪录片界眼前一亮。该片虽是以饮食为题材,但是它始终在讲中国人的故事。作为人文纪录片中的范本,人情是其核心表现之一。本文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探析国产纪录片中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5.
纪录片是文化传播和价值观传递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渠道。一部优秀的纪录片同时也是会讲故事的纪录片。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走红网络,其原因正是在于擅于讲故事,从创新叙事视角、丰富叙事情节、着眼于人物叙事三方面,对于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6.
在新闻资源丰富的今天,专题片、纪录片创作已经走到了一个相当成熟的阶段,传播环境的变化、受众需求的变迁,"新闻故事化"已经成为电视从业人员的共识,"讲故事"、"讲好故事"是广大电视工作者追求的主要话语方式。如何从讲"好故事"到"讲好"故事是值得广大从业人员认真思考的问题。怎样把故事讲好只是一个技术方面的问题,讲什么样的故事才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要讲什么样的故事呢?可  相似文献   

7.
李政 《视听》2016,(7):135-136
以历史文化为题材的纪录片近几年层出不穷,对于如何讲好中国好故事、重构中华民族的文化系统、提升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具有重要的意义,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文化基础。本文以纪录片《记住乡愁》为例,从题材选择、解说词设计、画面选取、适当"搬演"几个方面,浅析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制作的一般模式,为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导演和编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于中国电视纪录片来说,2010-2012年又是一个丰收期,甚至因为《舌尖上的中国》使一向低调的纪录片重回大众视野,掀起一股纪录片热潮.总体呈现丰富的题材、故事化的叙述、国际化的视野等特征,既有现实题材的全面回归、也有历史题材的热中含忧的创作情态.本文以2010-2012年度获奖的所有作品为依托,进行风格特征的总体描述和衍变评析.  相似文献   

9.
当前,电视台专题片讲故事已蔚然成风。故事化在给专题纪录片带来活力的同时,也极大提高了栏目收视率。但专题片的无限制追究故事性却伤害了纪录片的应有品质。如何把握故事化的分寸,以及如何在专题纪录片讲故事是人们亟待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跨文化传播视域下,乡村纪实影像正成为传播民族文化、形塑国家形象的重要介质。近年来,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战略的引领下,众多乡村题材纪录片相继涌现。其中,中外合拍的中国乡村题材纪录片,凭借新颖独特的影像表达在海内外取得了不俗反响,实现了中国乡村故事和中华文化的柔性讲述。本文以多部中外合拍的中国乡村题材纪录片作为研究对象,从表达视角、呈现内容、表达策略三个维度展开论述,总结其影像表达经验,并在此基础之上提炼适合我国同类题材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1.
故事是文艺作品中用来表现主题的情节,它具备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从纪录片诞生以来,它就注重"讲故事".纪录片的开山之作<北方的纳努克>自1922年诞生近百年来仍被放映,这部影片质朴的叙事手法是它至今仍能够吸引观众的原因之一.探索频道的神秘悬疑系列和历史人物系列纪录片在故事性上尤为见长.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则以"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开创了国内电视专栏的纪录片"讲故事"的先河.  相似文献   

12.
张晓嫣 《传媒》2023,(16):47-49
地理纪录片在讲好中国故事上拥有独特优势,空间立体性、视觉奇观性、延展式叙事结构和微观宏观相结合,有利于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地理纪录片要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把握新思想,紧扣时代脉搏,精选题材展开叙述;搭建新视角,调度多种视听手法,触发观众共情与共鸣;确立新聚焦,将中国独一无二的特色突显出来,发扬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地理纪录片要记录当下时代、提升作品内涵,承担起“讲好中国故事”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3.
纪录片故事化的趋势和成因传统观念认为,纪录片只能是对现实的真实记录,与故事性无关。我国早期的纪录片创作,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失"讲故事"的观念,于是,千篇一律的慢节奏、没有多少信息量的长镜头、自然主义的消极刻板的原生态记录……这些都导致我国的纪录片越拍越乏味,越来越不受观众欢迎,纪录片成了让人视觉疲劳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4.
李旭 《记者摇篮》2014,(1):62-63
纪录片的题材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历史、军事、传记、时政、社会类等。社会类纪录片又大致可分为人物、文体、日常生活类等。笔者就仅以社会类纪录片的题材选择提出观点,这就是:要以小见大,从细微处见精神。社会类纪录片,关注的是现实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类纪录片取材现实生活,容易引起观众的关注。怎样以小见大,从细微处入手,在片子中体现时代的脉搏、人生的真谛,用高尚的情操和向上的精神去感染受众,  相似文献   

15.
丰富的现实题材是我国纪录片事业向前发展的引擎,扶贫纪录片发挥出记录并传播中国减贫经验,客观呈现乡村与纪实性的作用.扶贫纪录片应该在乡村呈现、纪实表达与社会价值三大方面,突出扶贫工作的讲述路径,以达到讲述中国故事及传播中国经验的双重主旨.近年来拍摄的《山里山外》《中国扶贫在路上》等优秀扶贫纪录片以较高的艺术质量与丰富的镜...  相似文献   

16.
实现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之一。本文认为,优秀的电视作品具有很强的舆论引导功能和示范作用。就纪录片而言,在创作拍摄时要多关注现实题材,像三集纪录片《山路弯弯》就把脱贫攻坚的故事讲得非常生动和感人,无论是内容选择、角度把握,还是人物刻画,作品都体现出了很强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  相似文献   

17.
林斌 《视听》2018,(11):32-33
在对外传播中,纪录片能起到树立地区形象、弘扬本土文化等作用,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一个有效载体。城市台在外宣纪录片创作与传播方面也可以大有作为。本文以绍兴台的操作实践为主要案例,从"挖掘本土题材打造地域名片""融通中外文化讲好真实故事""凸显审美特征提升传播效果"三个层面切入,对城市台如何从事外宣纪录片的创新与创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何静  庞敏 《青年记者》2020,(9):64-65
中外合拍中国题材纪录片的发展现状.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政策支持下,具有“国家相册”之称的纪录片是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与电视剧、电视新闻并称为对外传播的“三驾马车”.纪录片的国际合作是讲好中国故事、把握国家话语权的重要途径,通过重大项目的国际合拍可以增加国内外行业交流、扩大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对强化中国媒体在国际业界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凌宇 《视听界》2008,(1):90-92
近年,一些电视媒体陆续推出单纯的讲故事栏目,叙事方式多采用单人评书式或多人谈话式,过程加外景画面或当事人访谈,前者如江西卫视的《传奇故事》、南京台的《周涛说故事》,后者如湖南卫视的《真情》、江苏卫视的《人间》,每次只讲一个故事或一个人物,题材主要集中在情感故事、法律故事和传奇逸事等。这些栏目所讲述的故事并没有很强的新闻性,  相似文献   

20.
李政 《青年记者》2017,(20):76-77
纪录片是一种与电影相伴而生的影像叙事文本,也是一种影像建构的历史话语.①综观纪录片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故事化”是其经久不衰的呈现技巧之一.从学理层面讲,“讲故事”属于叙事学的范畴,其本源来自于对神话及民间传说的研究.按照法国叙事学家热拉尔·热奈特的观点,叙事包含三个层次的概念:叙事话语、故事和叙述行为,在叙事文本和想象世界之间存在着“顺序”“时间”和“视角”三种关系.②叙事者采取何种视角、使用何种语法规则,以及如何呈现事实来建构故事,直接关系到叙事客观效果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