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0 毫秒
1.
语文园地一习作要求: 在口语交际课里,我们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这次习作就来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可以写课余参加的活动,可以写课余发生的有趣的事.高兴的事,或者你愿意写的其他的事。写好以后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和我们分享习作的快乐。  相似文献   

2.
口语交际课是根据现代社会对人的口语交际能力的高要求而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需在特定的话题情境中产生言语活动,这种言语交际活动离开了特定的话题情境就无法进行。因此,我们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应尽量模拟社会生活中口语交际的实际创设情境,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口语交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改革将原来的“听说训练”改成了“口语交际”,这正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要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口语交际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规范地使用口头语言,准确、得体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和情感,并做到与他人文明地沟通、合作、交流.事实证明,口语交际教学应立足于生活,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以贴近生活的话题或情境来引导学生开展口语交际活动,尽量把课堂模拟练习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去,切实培养学生适应真实生活的交际技巧与语言交流能力。然而,现在有些教师在上口语交际课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能力是孩子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生活技能。笔者在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中发现.低年级孩子刚刚接受口语交际的训练.他们往往对贴近自己生活的话题更有交际的欲望.  相似文献   

6.
一、启:选生活中的话题师:同学们,今天这节口语交际课我们先从酒这个话题开始说起。酒,作为一种独具风格的饮品,伴随着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一直延续到今天。你们知道在现代人的生活中,什么时候会饮酒?生:朋友聚会时会饮酒。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以贴近生活的话题或情境来引导学生开展口语交际活动,尽量把课堂模拟练习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去,切实培养学生适应真实生活的交际技巧与语言交流能力。然而,现在有些教师在上口语交际课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将"听""说"整合,提出"口语交际",这不仅仅是一个名称的变化,更是一种理念的更新。口语交际是人们借助口语这个工具相互交往、建立联系、交换信息、沟通情感的一种社会活动。它是一个双向信息交流的矛盾运动过程,可以说口语交际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特别要注意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享受生活的乐趣。  相似文献   

9.
语文园地一习作要求:在口语交际里,我们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这次习作就来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可以写课余参加的活动,可以写课余发生的有趣的事,高兴的事,或者你愿意写的其他的事。写好以后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和我们分享习作的快乐。  相似文献   

10.
一、活用教材,扩大口语交际的潜在源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都设置了专门的口语交际课。譬如,《我们的课余生活》《秋天的快乐》《我的发现》等,都是富有童趣、贴近生活的交际话题。教师不妨在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中适当渗透口语交际训练,创造性地利用教材,挖掘口语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根据这一要求,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启发学生观察社会生活,思考生活,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现就此谈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2.
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及语文新教材把原来的“听话说话”换成了“口语交际”这不仅仅是提法上的变化 ,更重要的是体现了观念上的变化。口语交际与听话说话主要差别是什么呢 ?一、“口语交际”的特点“口语交际”教学的特点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与听话说话来区别。1 .听话说话常常是单方面的 ,口语交际则是双向互动的。参与交际的人不仅要认真倾听 ,还要适时接话题 ,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这样 ,在双向互动中实现信息的沟通和交流。2 .口语交际比听话说话更具有实用性。口语交际的话题来源于学生生活 ,形式多是当面交谈 ,与生活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13.
[教学理念]口语交际是一种生活交往活动。口语交际训练应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充分凸现其生活化的课程理念,让生活感受与口语交际训练融为一体。[教学目标]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让学生乐于参与口语交际活动。2.在交际活动中渗透表达方法。指导学生把话说清楚、  相似文献   

14.
张家芳 《亚太教育》2019,(12):171-171
本文主要阐述当前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论述如何让口语交际课走进生活,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5.
"口语交际"教学任务繁重,意义深远。但从教学实践中感觉得到,许多同学怕与人交谈,害怕参加口语交际训练。有的同学想说,可又表达不清,不断需要别人提醒和帮助。那么,我们于口语交际教学中,如何落实课标精神,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我认为口语交际教学应立足生活,走向生活,激励交际。  相似文献   

16.
生活处处有语文,生活处处用语文,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提倡"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也有这层含义,小学口语交际与此一拍即合。口语交际教学把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置于双向互动的交际活动中,运用生活教育思想设计口语交际教学能够让教学做合一。  相似文献   

17.
<正>《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但在实际操作中,口语交际课低效甚或无效的教学行为并不鲜见。一、问题透视1.情境不见人教版课标本中出现的诸多口语交际话题是贴近学生生  相似文献   

18.
口语交际课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课型,是为满足现代社会对人的口语交际能力的高要求而产生的必然结果。语文课标指出,口语交际目标是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口语交际教学则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具体生动的交际情景、交往活动的设置和开展,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及口语表达水平的一种课型。该如何培养低年级的口语交际能力呢?我就此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口语交际”教学任务繁重,意义深远。但从教学实践中感觉得到,许多同学怕与人交谈,害怕参加口语交际训练。有的同学想说,可又表达不清,不断需要别人提醒和帮助。那么,我们于口语交际教学中,如何落实课标精神,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我认为口语交际教学应立足生活,走向生活,激励交际。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新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必须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创设具体的交际情境,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一、在口语交际课中落实口语交际训练课堂是学生发展语言的主要阵地,教师应切实地在口语交际课上落实口语交际训练,构建让学生在双向互动中实现信息的沟通和交流的课堂。1.就地取材,创设情境。根据口语训练要求,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就地取材,创设情境,使之成为“说”的最佳境界。一位教师在教学口语交际《我想这样做》时就结合本班实际模拟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