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杭东 《武当》2014,(11):36-37
李小龙是世界武道变革之先驱,是武术技击家、功夫电影的开创者和截拳道创始人、华人武打影视演员、中国功夫首位全球推广者、好莱坞首位华人演员。李小龙通过电影,把中国功夫传遍了整个世界。因此,李小龙对中国武术的影响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2.
最近,各电视台热播的《李小龙传奇》经典再现了李小龙在异域的传奇风采,在观众纷纷为中国功夫扬名海外而心生自豪时,中国足球国青队用点球出局这样看似悲壮的方式,给2008年四大皆空的中国足球画上了一个尴尬的句号。诚然,功夫和足球颇有些风牛马不相及,但星爷用他的才华将两者很好地结合了起来。事实上,不单是星爷,中国足球的很多人都和功夫颇有渊源,只不过,中国功夫没能拯救他们,而他们也没有给中国功夫增辉。  相似文献   

3.
《精武》2006,(11):F0003-F0003
李小龙的拥趸们熟悉了这位“截拳道”创立者惊人的功夫,熟悉了这位在海外掀起“中国功夫电影”热潮的创新者的尖叫与凌厉身手。但李小龙作为一位标准的东方美男子,他还引领着时尚,创造着属于自己的个性。无论是功夫、电影表演还是穿着;李小龙都喜欢打上“BRUCE LEE”的品牌,以展示自己独有的魅力与性格。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70年代香港功夫电影经由李小龙迈入一个全新时代,而香港功夫电影文化自身所蕴含的精神特质又为李小龙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相应的文化温床.文章运用文献法、文化比较法等研究方法,追溯香港功夫电影的由来与演变历程,旨在全面解读李小龙的功夫对香港影视文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在诠释香港功夫影视文化的精神意涵基础之上,阐释香港影视文化对李小龙个人的反射性作用,进而更好地论证李小龙与香港功夫影视文化二者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承磊  陆国军 《精武》2010,(7):77-77
2010年7月20日,是截拳道宗师李小龙逝世三十七周年纪念日。李小龙作为中国功夫扬威世界武坛的带领人之一,为中国武术事业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为影视业动作片做出的贡献无可替代,为中国功夫的快速发展和普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1965年李小龙回香港的时候,我有幸拜会了他。那时香港人对李小龙的武功还不怎么了解。尽管当时他的电影已数次打破票房纪录,但由于他很少当众表演功夫,因此他的影迷们经常怀疑:李小龙的功夫是真的吗?  相似文献   

7.
博文 《中华武术》2000,(1):15-15
李小龙武术功夫的卓越成就,在武术界无与伦比,追随者甚多。在进入 2000年的时刻,李小龙的功夫、电影、研究、书本等又将昂然踏进21世纪。 在深切怀念李小龙逝世20周年的时候,香港武术界、牙买加太极拳协会及李小龙俱乐部,共同举办“21世纪李小龙功夫武术大赛”,旨在让学习李小龙武术功夫的年轻运动员能一展所长,以认真的态度互相学习、切磋武艺同场竞技。大赛于1999年12月 17日,在香港李小龙俱乐部举行。大赛设最佳李小龙功夫武术运动员奖、最佳武术指导将、最佳两节棍奖、最佳散手组合奖及最佳形态奖。21世纪李…  相似文献   

8.
黄易 《中华武术》2006,(1):12-12
2005年11月27日,是功夫之王、20世纪的英雄与偶像、华裔国际武打巨星——李小龙诞辰65周年纪念日。香港李小龙会在这个特别的纪念日,为竖立在香港星光大道的李小龙铜像举行了隆重而热烈的揭幕仪式。我和身兼香港李小龙会顾问的广东省李小龙研究会副会长李炎才先生一行4人应邀参加了这个典礼,与来自世界各地数千名李小龙迷、游客共同见证了这件盛事,度过了令每个龙迷都毕生难忘的美好时光。  相似文献   

9.
截拳道创始人李小龙宗师在创建截拳道之前,是一个忠诚的咏春功夫修习者和教授者,那时的李小龙一直坚信咏春功夫能让他在一些实际的打斗中取胜。时间到了1964年,李小龙由于坚持教授一些非黄色  相似文献   

10.
侯胜川 《武当》2009,(8):1-1
“功夫”一词响誉世界,得益于李小龙的影视作品推广。至今,很多老外仍然对“功夫”情有独钟。事实上,中国的“功夫”一直被神话所笼罩着,即使在文明程度如斯的今天,功夫依然没有脱去“神”的外衣。人们提及“功夫”,顿觉满纸江湖,令人回味无穷。霍元甲拳打俄国大力士,一雪“东亚病夫”之耻;李小龙在电影《精武门》中凌空一脚踢断上海租界公园门口“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匾,打的西洋武士跪地求饶……。功夫的民族“国粹”特质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每每提及此处,无数国民无不血脉贲张、手舞双拳——“功夫”理当如此。  相似文献   

11.
[续上期]二、世界李小龙迷大观以下是世界各国的12位李小龙迷和有关他们的简介,通过这些简介,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李小龙在世界各国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在广大青少年功夫爱好者心目中的地位。1、杜加金·穆拉哈撒尼(南斯拉夫,科索沃)现年29岁的杜加金原籍阿尔巴尼亚,从事截拳道研究与练习已颇有些年头了。他的收藏品包括欧洲各国出版的有关李小龙的杂志、书籍、海报等。他认为功夫不仅仅是一种业余爱好,更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他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成为功夫影星。杜加金鼓励自己像李小龙般进行肌肉训练,通过长期坚持训练,他现在已能摩仿…  相似文献   

12.
《精武》2009,(5):26-29
问:先生,和您讨论一个问题。继李小龙之后,成龙、李连杰主演的武打片日益火爆,成了功夫片的亮点。长期以来,武术界对成龙、李连杰是不是有真功夫争辩不已,更有人质疑李连杰的功夫不是中国功夫。请问先生,您怎样看待这些问题?您以为他们的功夫能代表中国功夫吗?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中国功夫”吗?刘万峰北京市宣武区手帕口北街7号武友沙龙看了中国功夫──美国拳击擂台赛,首先为中国武术界的年轻健儿以悬殊的比分获胜而高兴。但也感到有些美中不足。中国选手的得胜既不是靠李小龙的寸拳威猛之力,也不是靠陈真式的频频有力的腿上功夫,反倒像学了些武术花架子的少年在打架。 中国武术以其博大精深而闻名于世,它有百家门派和上千种功夫,李小龙通过电影把它推向世界各个角落。中国武术的真谛之一是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后发制人。高级的武术较量,不是以力取胜,而是当对手与其接触时感到深不可测,一旦动劲就…  相似文献   

14.
李小刚     
《武魂》2013,(2):12-13
出生于武术世家,自幼习武,打下了扎实的武术功底。1993年因迷恋李小龙功夫-振藩截拳道,潜心在国际李小龙特训总部练习截拳道;1996年拜截拳道第二代弟子郝刚、陈琦平、朱建华为师,  相似文献   

15.
2003年6-12月,时逢“功夫之王”李小龙逝世三十周年。为隆重纪念李小龙,在李小龙曾经旅居多年的美国西雅图,举办了一场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历时半年之久的“李小龙收藏家展览会”(The Bruce Lee Collectors Exhibit)。  相似文献   

16.
很多人都知道闻名世界的“功夫之王”李小龙的身手十分了得,但却很少有人知道李小龙的身体本来是存在先天缺陷的。  相似文献   

17.
文明 《精武》2005,(6):26-27
李小龙年纪轻轻,便已功夫精绝,许多人感叹他是不是得了秘笈,于是他的训练方法也就成了众多功夫爱好者的追求。笔者根据李小龙的训练日记“复制”了他的训练方法,以供截拳道爱好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金澄宇 《中华武术》2003,(11):46-48
李小龙亲笔中文书信金秋首展内地 今年11月27日是“功夫之王”李小龙诞辰63周年纪念,10月金秋,在广东省佛山市博物馆的叶问堂(为李小龙师傅叶问建立的纪念堂),展出了一系列李小龙生前的照片和他所编著的书籍等,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则是三封静静陈列在玻  相似文献   

19.
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龙离开我们已经30多年了,但他在武术上的成就和影视上的非凡业绩让很多人望尘莫及。他不仅是一位才华卓著的武术家,更是一位哲人,对中国的武术和传统文化提出了自己精辟的见解,他的伟大之处在于用西方的理念解读了古老的中国武术,也让西方的牛津词典里多了一个“功夫”的词汇,代表了东方文化的尊严。  相似文献   

20.
《中华武术》2006,(5):58-58
为弘扬中华武文化,打造继李小龙、成龙、李连杰之后新一代中国功夫巨星,“中国功夫之星全球电视大赛”3月30日在京正式启动。此次大赛由中国最年轻的卫星频道深圳卫视与具有1500年历史的少林寺携手主办,并联合海内外多家实力传媒机构,通过大众参与的方法,以全新的视角向世界展示中国功夫的魅力,甄选出新一代中国功夫代表。嵩山少林寺住持释永信认为,本次大赛是以展示、弘扬中国传统的“武文化”为主要目的,也是探索中华武术继承与发展途径的一次新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