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周书 《教育论坛》2008,(3):48-49
班主任工作是连接学生与学校、家长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服务者。做好班主任工作要具有“五心”、树立“五观”、做到“五勤”、处理好“五与”、注意“五忌”。  相似文献   

2.
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教育变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与最早提出“五育并举”的蔡元培及其时代相比,新时代所提出的“五育并举”,有独特的时代需要和时代问题;“五育融合”给新时代带来的是“教育新体系”;“五育融合”是一种“育人假设”“育人实践”“育人理念”“育人思维”和“育人能力”;“五育融合”难在“日常”“机制”“评价”“主体”和“生态”,它们同时构成了破解“五育难题”的基本维度和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3.
陈松 《小读者》2010,(6):48-49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农历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相似文献   

4.
“五育融合”是在“五育并举”基础上形成的教育理论新构架,是当前教育改革实践的新探索,亦是未来育人方式转变的新方向。在“五育融合”实践中,教师是直接的承担者,其对“五育融合”的理解与实施直接影响着“五育融合”的育人实效。通过对一线中小学教师的深度访谈发现,实施“五育融合”存在现实困境,教师对“五育融合”的认识有限导致概念理解偏误,教师专业素养不足致使“五育融合”实施困难,缺少外部资源支持限制“五育融合”落地,“融合育人”评价体系的不健全难以引领“五育融合”的深化。为有效推进“五育融合”的教育改革,应活化教师对“五育融合”的理解与认识,建构面向“五育融合胜任力”的研修机制,打造“五育融合”的协同工作系统,全面完善“五育融合”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5.
当下,作为新时代育人风向标的“五育融合”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议题之一。但存在的现实困境有:功利主义教育观肢解“五育”完整性;封闭的教育场域压抑“五育”自由性;教育主体的模糊使“五育”承受融合的割裂性。生命哲学作为具有哲学秉性的学理,以其与教育之间的同源构建“五育融合”的路径。基于个体生命样态的憧憬,坚守合理适度的“五育融合”信条,进而重筑生命自由与心灵解放,弥合“五育”起点与其内在精神的异化缺失,最终使“五育”得以落地,让生命得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徐耀光 《甘肃教育》2023,(18):47-50
“七彩教育”是“五项管理”背景下,为落实五育并举基本要求而探索推进的一项校本育人项目。落实“五项管理”为推进“七彩教育”提供了有效的政策依据,推进“七彩教育”可以提升学校育人质量,为实现“五项管理”的育人价值提供了质量保障。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这一目标追求上,“五项管理”与“七彩教育”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尤其是“七彩教育”校本课程的探索与实践,不但成为初中学校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有力支撑,也为“五项管理”落实落细和学校教育减负增效提供了参考。文章结合实践就“五项管理”背景下借助“七彩教育”校本课程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实践与探索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7.
“五育并举”“五育融合”作为新时代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政策概念,既是不同的,又是相互关联的。“五育并举”主要针对“全面发展教育体系问题”,强调全面性、完整性,而“五育融合”主要针对“全面发展教育机制与方法问题”,强调融通性、有机性。从政策逻辑、学术逻辑、实践逻辑三个方面来看,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和有关重大政策的需要,是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解决学校“教育拥挤”“课程拥挤”现实问题的紧迫需要。在实现“五育并举”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五育融合”,要采用系统性思维,转变教育观念,加强顶层设计;提升教师“五育融合”的意识与能力,强化“教育者”与“人生导师”的身份认同;构建引导和指向“五育融合”的学校评价体系;将人格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五育融合”的桥梁和纽带,提升“五育融合”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8.
高中数学总复习的“五个必须”与“五个重视”上海宝山区教师进修学院金惠明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有规律可循的,高中数学总复习也不例外。根据多年来的探索、实践与反思,我们得出了这样一些规律,这就是“五个必须”与“五个重视”。一、关于“五个必须”1.必须继续深入...  相似文献   

9.
“南园五先生”是明初崛起于岭南的诗人群体,他们对明中叶“南园后五子”、晚明“南园十二子”具有重要的影响。“南园五先生”作为一个晚起的概念,有个生成过程,即黄佐从“南园诗社”中抽“五先生”之观念、“重正五先生诗集”的出现、“南园与五先生”之论述,到最后以“南园五先生诗集”冠名之确立。本文在联系明中叶“南园后五子”、晚明“南园十二子”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南园”已从一个自然的地域概念转化为一个具有精神内涵的人文语汇———南园诗魂。  相似文献   

10.
“五育并举”教育理念引领课程迭代升级,课程则是落实“五育并举”教育目标任务的核心载体,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贯彻教育方针政策、优化既有课程体系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均印证了“五育并举”学校课程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和紧急性。一般而言,“五育并举”学校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对课程诸要素进行整体设计与系统规划的过程,学校要在澄清“五育并举”课程体系构建理念的基础上,阐释“五育并举”课程目标的应然之意、推进“五育并举”课程结构的整合融通、组织“五育并举”课程内容的内在逻辑、制定“五育并举”课程的运行方略。为保证“五育并举”课程体系的科学性与适切性,应组建课程审议小组作为五育课程体系的组织保障,融通课程资源作为五育课程体系的条件保障,建立课程“评价—监控”机制作为五育课程体系的机制保障。  相似文献   

11.
五色不仅是对自然万物表象特征的基本概括,而且还与五行、五时、五态、五性等相互对应,共同构造了一种复杂的哲学认知体系。这种富有哲学意义的色彩认识观成为中国画色彩法则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2.
农村远程学习者有其特殊性,调查表明.他们普遍存在着学习动机外在性、学习障碍多重性、学习方法传统性、学习心理脆弱性、学习能力缺乏性等学习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开展五项教育,落实五大常规,提供五项支持.培养五种能力,采取五项措施的“五五”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五霸"考释     
"五霸"之说历来纷繁,前人以为有"三代五霸"与"春秋五霸"之别.实际上,任何一个"五霸"说都不是以某一标准(如主持盟会、天子赐伯等)可以归集的,"五霸"的概念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这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相似文献   

14.
五行学说是我国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具有浓厚的思辩色彩,它包含的哲理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有某种程度的契合,对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运用五行学说,将人生分为五大内容,针对当代大学生对五大内容的态度,运用五行思想指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统筹兼顾,平衡协调人生五行,端正人生态度,领会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已成为新时代推进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趋势。“五育融合”并不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且五育之间的融合是有限度的。就教学目标而言,“五育融合”更适合情感类教学目标的达成而不太适合知识类教学目标的实现;就教学内容而言,“五育融合”更适合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而不太适合陈述性知识的教学;就教学方式而言,“五育融合”更适合开放性教学而不太适合预设性教学。教学中“五育融合”的实现应树立“扬长式”的融合教育理念,设计富有“节奏性”的五育内容,倡导“默会式”的融合范式,建构“欣赏性”的融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我国“七五”到“十一五”期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的学前教育规划课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此期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共设立了114项学前教育课题,其绝对数量与相对数量都在逐年增加;研究课题的主要承担者是高等院校,并主要分布在沿海城市等发达地区或是具有重视学前教育传统的地区;研究涉及范围较广,但主要集中在五大领域、儿童与课程三类研究选题上;呈现出特色课题不断涌现、研究选题凸显时代背景、研究内容由宏观向具体易操作方向发展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高校就业指导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艳 《闽江学院学报》2009,30(4):137-140
由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在教育对象、机构设置、队伍建设、课程管理、教材教法等方面存在的".五重五轻"现状,对此,我们应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五变五建"的改革思路:变"毕业生"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变高校"就业"指导为"职业"指导、变单一就业部门管理为责任分担、变"讲授式"教学为行动导向教学、变"游击队"师资为专业化师资等.  相似文献   

18.
明代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首先提出《金瓶梅词话》第五十三至五十七回存在“陋儒补入”的现象。笔者详细地梳理了词话本一百回的情节、回目和结尾方式。比勘了词话本和绣像本的异同。文章从四个方面来论证这一论断的正确性:一是词话本这五回中大量存在和其他九十五回相互抵牾之处;二是绣像本对词话本的改写方式在这五回中显示出不同于其他回的弥补缺陷的特征;三是这五回的回目和结尾方式和其他回相比表现出差异;四是这五回征引小说、话本和戏曲的方式和其他回相比表现出差异。  相似文献   

19.
《文心雕龙》的"文之枢纽"五篇是著者刘勰设置的阐述全书文学理论纲领的五个着眼点,五篇是一个整体,由"原道"至"辨骚"依层递述,完整地阐述了作者"依《雅》、《颂》,驭楚篇"的创作主张。对"文之枢纽"的理解,不能停留在某一点上,而应该从五篇之间的整体构成上最终提取全书的论文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