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机酸与醇反应生成的酯,分子结构通常可表示为R-(C=O)-O-R’,其中-(C=O)-O-是酯的官能团,称为酯键,在一定条件下,酯键中的碳氧单键可以断裂:-(C=O)-O-R’,断裂后的烷氧基-OR’能够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  相似文献   

2.
中学化学教材中用乙酸乙酯的水解作为酯类水解的演示实验,教材通常采用闻乙酸乙酯的芳香气味,根据气味的浓淡来判断酯水解程度的方法。许多教师按此方法进行教学,却效果不佳。为此,许多一线教师绞尽脑汁,设计了许多改进实验,其中大多数是将酯层或水染色,通过视觉观察酯层或水层高度减少的现象,来增加演示实验的直观性。但同时也存在分辨率低、不能使全班同学获得明显  相似文献   

3.
乙酸乙酯水解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科书上讲酯的水解性质时,演示乙酸乙酯的溶液分别在中性、酸性、碱性条件下水浴加热,比较酯在不同条件下水解与否及水解程度如何。反应物分别盛于敞口试管中,经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靠鼻子闻乙酸乙酯气味浓淡或有无来得出结论。我认为上述做法不足之处有三点:一是乙酸乙酯沸点只有77.15℃,若水浴温度超过该温度,则敞口试管中酯易挥发掉而误认为发生了水解;二是若水解时间不足,则酯在酸性环境下与中性情况下靠耳闻气味不易区分;三是作为课堂演示实验,闻气味浓淡受时空限制。笔者进行了如下改进。①用胶塞塞紧试管,使酯的溶液与…  相似文献   

4.
最近看到一本全国有影响的杂志刊登的一篇获奖论文,文中说,我们有责任对教材中的不规范提法加以纠正:“ATP在酶的作用下水解时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断裂,储藏在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释放出来。这和化学中键能理论相矛盾,a化学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化学键的形成才释放能量。b高能磷酸键提法不妥。”文中还说:“应如下补充,ATP水解时,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酶键断裂时要吸收部分能量,但转变成ADP时又有新的化学键形成,这个过程释放大量能量,从总的来说是放能的。”文章最后强调,在运用相关学科知识的同时,应与相关学科的概念相…  相似文献   

5.
普通高中<化学>(2002年人教版)第二册第168页的演示实验6-11,是利用相同量的乙酸乙酯(6滴)分别在5.5 mL的水、酸、碱三种液体中进行水解,通过闻乙酸乙酯的芳香气味,根据气味的浓淡来判断酯的水解程度.  相似文献   

6.
中学常用乙酸乙酯的水解演示实验。乙酸乙酯是一种有香味的无色透明油状液体。在纯水和通常的无机酸、碱溶液中也呈无色透明状。按照现行高中化学第二册(试验修订本)中所述,采用闻气味的方法来区分乙酸乙酯在不同介质中的水解程度,经过多次实验效果不佳。这主要是因为:其一,实验借助嗅觉来区别酯的水解程度,对于在酸性、中性中的水解情况分辨力低,不具有说服力,并且不能使全班同学都能获得明显的体验;其二,乙酸乙酯水解生成的乙醇的特殊气味也会对人的嗅觉造成干扰;其三,课本中所用乙酸乙酯的用量较小(仅加入6滴),若时间控制不当,则在酸性、…  相似文献   

7.
乙酸乙酯在中性、酸性、碱性条件下水解很难在短时间内观出酯层的变化,所以本文对乙酸乙酯水解实验所需的条件进行了探究说明,并通过向在酸性、碱性条件下进行的乙酸乙酯水解实验的试管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进而通过溶液颜色变化来判断乙酸乙酯在不同条件下的水解速率,实验现象明显,适合于高中课堂教学。本文作者在实验中设计了实验器材"四孔安装板"。  相似文献   

8.
在化学教学中,对阴离子、阳离子的水解反应,已有较详细的论述,而对共价化合物的水解,则缺乏技系统、深人的讨论.本文拟就共价化合物水解机理及影响因素从结构上进行一些探讨,恳请同行指导,水解反应类似配体取代反应,有多种反应机理,以卤化物(MXn)水解为例,第一种,水分子先与中心原子M缔合,形成新键M-OH2,中间态配位数加一,然后旧键断裂,脱H十完成水解,这是“先立后破”的过程,称为缔合机理,以A表示;第二种是“先破后立”的过程,在水分子扰动下,旧键M-X先断开,生成配位数少一的中间态,然后取代基团插入,称之…  相似文献   

9.
<正>1问题周伟[湖南省耒阳市第一中学(421801)]ATP的高能磷酸键中能储存大量能量吗?ATP的高能磷酸键断裂会释放大量能量吗?一种化合物水解时释放能量的多少取决于该化合物整个分子的结构,以及反应物能量与产物能量的差异,而不是由哪个特殊化学键的断裂所致。其次,无论简单磷酸盐或复杂磷酸盐的基本结构单元都是磷氧四面体,即这些P-O键之间并无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醚的烃基结构和反应历程,分析醚键在酸催化下断裂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正>在2010年《中学生物教学》第1~2期合期P.48刊登了黄建华老师撰写的"如何理解磷酸二酯键中的‘二'"一文。笔者在认真研读之后,觉得文中把磷酸二酯键中的"二"解读为"两个酯键"和"第二个酯键"都有不妥之处,现就该问题与黄建华老师及广大同仁进行商榷。1磷酸二"酯"键还是磷酸二"脂"键  相似文献   

12.
在高中有机化学教学中学生面对复杂的分子结构有些茫然,特别是判断产物方面抓不住共价键“断键”规律,因此无法书写正确的有机产物,笔者根据当前中学化学教学实际总结出九个方面共价键的“断裂”规律,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书写正确有机反应方程式将有所帮助一例2.加聚:例3.3CH。CH+10KMno。+ZH。0、10K0H+10MllO2上十6C02T五.醇起基、控经基、酚通基中健断裂1.酸羟基键断裂:1).置换:2.洗羟基键断裂3,酚羟基键断裂九,未环上大。推断裂大。键在加热、催化、紫外线等条件时,可发生断裂.“断键”与产物规…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中《化学》(2002年人教版)第二册第168页的演示实验6-11,是利用相同量的乙酸乙酯(6滴)分别在5.5mL 的水、酸、碱三种液体中进行水解,通过闻乙酸乙酯的芳香气味,根据气味的浓淡来判断酯的水解程度。该实验现象不明显,说服力不强,演示效果不好,主要原因:①查资料可知: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为8.5g/100g 水,密度为0.901g/mL,故6滴乙酸乙酯有可能溶解在5.5mL 的蒸馏水中;②乙酸乙酯的沸点为77.15℃,而实验要求的水浴温度是70-80℃,在这样的温度条件下,乙酸乙酯的气味可能因挥发而消失;③在无机酸或碱存在的  相似文献   

14.
纪耀清 《考试周刊》2011,(16):185-186
水的电离的本质是水分子内的氢氧键断裂,生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类似的还有氨分子的极其微弱电离。无论是纯水,还是酸、碱、盐等溶液,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乘积均为一个定值,离子来源不一定来自于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只与温度有关。最后本文提出了计算pH值的计算一般方法和规律。  相似文献   

15.
有机化学反应类型是高考必考点,再现率100%.高中化学中重要的有机反应类型有取代、加成、氧化、水解、酯化、消去、氧化、还原、加聚等.一、根据有机物断键方式判断根据有机化学反应概念确定断键方式,如取代反应: R—X A—B→R—A x—B;加成反应一定是断裂双键或三键,断键  相似文献   

16.
在中学化学《烃》的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乙烯和乙炔何者容易发生加成反应?"这样一个问题.不少学生根据教材的知识,产生以下两种观点.1.从键能分析:乙炔比乙烯容易加成碳碳键键能乙烷乙烯乙炔(kJ·mol-1)348615812在乙烯中C=C双键的键能并不是C-C单键键能的两倍,而是比两倍略少.因此,只需要较少的能量,就可使双键里的一个键断裂.在乙炔中C≡C叁键的键能比三个单键键能之和要小得多,也比一个单键和一个双键键能之和小,因此,要使参键中的一个键断裂,所需的能量比双键里一个键断裂更小,所以乙炔比乙烯容易加成.2.从实…  相似文献   

17.
<正>有关磷酸二酯键的知识是高中生物中的一个重难点,其中关于磷酸二酯键中的"二"就有不同的理解,笔者总结如下:1"二"指两个的意思磷酸二酯键是指一分子磷酸与两个醇(羟基)酯化形成的两个酯键,该酯键成了两个醇之间的桥梁。在核酸分子中,磷酸与两个五碳糖之间连接的键为磷  相似文献   

18.
1 问题的提出 酯的重要化学性质是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跟水发生水解反应。酯的水解反应是酯化反应的逆反应,也是吸热反应。为了说明酯在不同介质条件下的水解程度,高中化学新课本(试验本)第二册(Ⅱ)第223页上安排了乙酸乙酯水解反应的演示实验(实验7~11)。若按实验7~11所述的方法实验,存在以下3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了无机化学教学中的两个问题。其一是探讨BX3分子中存在离域π键,从而使得它的稳定性提高,水解程度不同。共二是用“极化理解”解释了配合物的顺反异构。  相似文献   

20.
乙酸乙酯水解演示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乙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程度最大,酸性条件下次之,中性条件下最弱的结论。按照现行高中化学课本第二册154面所述,经过多次实验效果不佳。其主要原因为:①乙酸乙酯取量太少,致使乙酸乙酯无论是在碱性条件下还是在酸性条件下都有可能全部水解,不利正确结论的得出;②实验采用闻气味的方法,不能使全班学生都获得明显的现象;又由于嗅觉的适应性,会使学生造成乙酸乙酯的碱性、酸性、中性介质中水解程度没有什么差别的错觉。故对本实验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