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毋庸置疑,“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因此,教师要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人们也相应的赋予教师以崇高的地位,尊称教师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把教师这一职业称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一度成为别人羡慕的职业。  相似文献   

2.
人们称教师这一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称从事这一职业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见,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授业解惑”,更要给学生“传道”,让学生先“成人”后“成才”。常言道:文以载道。这方面,语文教师的责任尤为重大。  相似文献   

3.
一名教师,要想成为“善教者”,那首就先要成为“善学者”。学海泛舟,“善学者”一定是高超的舵手;大漠探宝,“善学者”一定能占有属于自己的一块“绿洲”。这就是说,由于职业、教养、环境、禀赋的差异,各人都要寻找自己学习上的主体优势,寻找那颗“属于自己的太阳”。几十年来,我的学习经历告诉我,应当善于用“他山之石”,为我“攻玉”;应当在“转益多师”的基础上,使自己也成为有真才实学的合格教师。这就是:“他山之石我攻玉,转益多师我亦师。”  相似文献   

4.
教师要成为“研究者”,而且是“主动的研究者”,应该提倡:让研究成为教师的职业习惯。  相似文献   

5.
幸福,是每个人追寻的目标与理想。教师亦希望能过上一种幸福的生活,感受生活的纯美。同时,教师也希望从职业中收获幸福、尊严与快乐。
  一、什么是教师的职业幸福
  有学者认为:“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基于对幸福的正确认识,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实现自身和谐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自我愉悦的生存状态。”刘次林认为:“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重复而是创造,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黄正平则认为:“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6.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即将到来了!这是我国第一个以职业为主题的节日。22年前设立这个节日,其主要目的之一是倡导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为共和国的教师们争取与他们的职业身份相称的社会地位。22年过去了,至少在上海,教师已经从当年的“孩子王”“教书匠”“臭老九”逐渐成为了一份令人羡慕的职业。22年,不只记录了上海教育改革发展的巨大变化,还记录了教师职业内涵的变迁。在第22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我们走访了几位上海教师,记录他们的生存状态和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听他们用朴实的语言诉说:“教师”是什么?“教师”的分量有多重?我们离“好老师”的标准还有多远?  相似文献   

7.
一、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为教师职责所作的这一解说,成为教师们时刻铭记的一句至理名言,一直为后人称道,并传诵至今。然而,一些资料表明,目前越来越多的教师正遭受着职业压力的困扰。在职业压力面前,越来越多的教师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出以下症状:  相似文献   

8.
论高校教师的劳动特点和基本素质熊新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下决心,采取立大政策和措施,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大力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努力使教师成为最受人尊敬的职业。”教师的职业非同一般。那么,教师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职业?这一职...  相似文献   

9.
顾绍聚 《师道》2008,(7):94-95
教师作为社会职业的一种,本该和其它职业没什么两样,可是由于我国自古以来就把教师视为神圣的职业,因此让从事这一职业的教师必然要扮演着高大的形象。从人们赋予教师的种种角色定位可以看出来,由古代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和“先生”,演变到后来的多种角色:像“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吐尽心中万缕丝,奉献人生无限爱”的春蚕,“心甘情愿为人民大众服务、无私奉献”的孺子牛,  相似文献   

10.
人们常说:“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们把教师比喻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比喻成“园丁”,辛勤地浇灌着娇嫩的花朵。这是多崇高的评价呀!这朴实的语言高度地赞美了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也充分地说明了教师这一职业的与众不同。特别是国家推行新课程改革后,农村中小学教师在特殊的工作环境和特殊的岗位,其职业观就更特殊了。  相似文献   

11.
教师对教师专业化的理解与困惑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这一职业具有它自身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化也可以说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在实践中,用的比较多的是“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这两个概念,一般认为两者是可以相通的,均强调加强教师专业性的过程。但细究起来,它们之间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相似文献   

12.
近两年,自从接二连三的弑师事件被曝光以后,有人惊呼:教师,也属高危职业从业者之列。 其实,教师职业的高危性质,还不在于被弑,而在于被“防范”。因为被弑这毕竟还没有成为普遍现象。在被弑之外,他们承受的心理重压,才是导致这一职业“高危”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13.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是上世纪人们对教师的敬称。20年前,教师虽然清贫,却得到了整个社会的尊敬,教师也受到了人们的尊重。如今,国务院决定为教师发放“绩效”工资,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成为现实,教师职业成为令人羡慕的“香饽饽”。  相似文献   

14.
谈到师生之间的关系,校长、教师们耳熟能详的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其实,如果用哲学的思维来分析推敲“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说法的话.不难看出该说法是有逻辑性错误的。因为,主体对应的应该是客体而不是主导;主导对应的应该是被主导而不是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说法.把鲜活灵动的教师给固化了,导致许多人认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绝对不能成为教育的主体,为什么?则没有人能够阐述清楚:“学生为主体”这一说法,导致许多人认为:学生只能是主体,绝不能成为客体。“学生为主体”这一说法也把充满灵气的学生这一角色给极端化了,至于学生为何只能成为主体而不能成为客体?又如何成为主体?理由是什么?这些也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  相似文献   

15.
中国高校学术职业的结构性变迁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教师学术职业的结构性变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指教师间学术职业结构的分化,由过去教师-行政人员间的二元结构,演变为现在的教师-课题经理-亦管亦教亦研的“学者官员“-纯管理者之间的多元关系和分层;另一方面指教师本人职业的分化,主要表现在教师学术角色的多元化.此外,本文还从大学学术行政化的管理体制、课题管理商业化操作、教师量化考核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引起这一结构变化的原因和后果.  相似文献   

16.
每月谈     
洪畴铝也谈“这碗饭不易吃”时下,有些教师发出感叹:“教师这碗饭也不容易吃了。”教师也是人,要食人间烟火,把自己的崇高职业说成是“这碗饭”,虽不怎么动听,不怎么响亮,但的确也是一句大实话。在现阶段,任何职业,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一种谋生手段。“这碗饭不容易...  相似文献   

17.
当今的教师应努力使自己成为学者、专家型教师,亦“教”亦“学”、亦“教”亦“研”则是实现这一转型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中小学一线教师,除应具备必要的教育、心理学常识和注重学习有关现代教育理论、新理念外,接触运用最多的,还是操作性强的实用性经验。  相似文献   

18.
《今日教育》2013,(9):28-33
《周礼》说:“师者,教人以道者之称也。”教师这一职业不同于其他任何职业,一是其工作对象为成长中的人,二是工作载体是“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教师是每一个时代专职的知识、文化、道德的薪火传递者。  相似文献   

19.
王坤 《青年教师》2005,(7):10-10
教育是最大的社会公益事业。教育的这种公益性特点要求它的从业人员——教师首先应当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善良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职业要求。很难设想,心地不善良的教师会成为职业道德高尚的教师。孟子说:“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每一位端教师饭碗的人都应成为“与人(学生)为善”的“君子”。  相似文献   

20.
部分教师职业精神的“自由落体”成为当今教育的近忧。近忧不排,必有远患。站在教师发展的视角,探寻忧患症结与疗治,成为学校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教师职业倦怠,精神滑坡,动力疲软,原因何在?所能想得到的因素有:社会转型期的经济浪潮冲击着教师原本宁静的心灵与精神定力;社会对教育的高期待所形成的压力让教师深感力不从心;教育内部的无序竞争导致教师的职业安全感弱化;用心良好却仓促出台的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在执行过程中的“分配不公”使“激励”缩水:区域之间“绩效”工资的高额反差使教师心理失衡……上述种种.虽不构成对办学的致命性伤害和教育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但对教师这一“生产力”的能量削弱却显而易见。情绪焦虑和精神的“不满足”。成为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隐患和学校发展的阻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