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越来越多,但家长和幼儿园老师能做些什么呢?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可以及早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或者有防惠意识,能够重视感觉统合的意义,及早地对孩子进行干预,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本文介绍了感统失调的表现及早期于预方法。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9,(83):30-31
儿童感统失调表现出的动作不协调、注意力不集中、自理能力差等问题,不知不觉中会演变成各种偏差行为,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学习。本文以一个感统失调的学生为例,尝试从四个方面去阐述如何手捧爱心,胸怀智慧地科学干预和纠正:走近孩子,正确认识感统失调的孩子;陪伴孩子,科学有效地干预和训练;耐心等待,引导身边的人宽容对待;持之以恒,期待孩子的每一次进步。  相似文献   

3.
在火爆的儿童教育产业中,一个新的巨大市场正浮出水面,那就是儿童感觉统合(简称感统)教育。采用国际权威的感统协调训练体系,对1~15岁感统失调儿童进行矫正训练,对正常儿童实施预防。据权威机构调研:中国有3亿15岁以下的儿童,患有不同程度感统失调(孩子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咬手指、  相似文献   

4.
覃静 《父母必读》2023,(6):8-10
<正>疱疹性咽峡炎的感染性比较强,通常夏秋季呈流行趋势,1~7岁的孩子更容易受到侵袭,而且有可能重复多次感染。做好预防,可以让孩子少感染。正确护理,可以减轻孩子患病之后的痛苦。【诊室镜头回放】4岁的孩子因咽喉痛、发烧到诊室就诊。家长告诉医生,两天前孩子开始感觉不舒服,当天晚上嗓子疼、发烧。第二天晚上孩子的食欲明显下降,不怎么愿意吃东西,只喝了些凉牛奶。家长认为是扁桃体发炎,给孩子吃了抗生素,但没什么效果。  相似文献   

5.
崔玉涛 《父母必读》2023,(12):20-22
<正>流感及时确诊非常重要!因为治疗流感的特效药需要尽早使用,越晚使用,效果越差,甚至基本无效。【诊室镜头回放】家长带着5岁的孩子来看病,孩子3天前感冒了,发烧2天,经常喊身上疼。刚开始家长以为孩子就是普通感冒,两三天就好了,所以没有特别在意。但家长发现孩子的精神越来越不好,  相似文献   

6.
覃静 《父母必读》2023,(4):26-28
<正>春天是万物复苏、一片生机的季节,但也是过敏高发的季节。家长需要提前做些功课,帮助孩子度过这段特殊时期。【诊室镜头回放】来看诊的是一个5岁的孩子,家长说,最近两三周孩子的眼睛发红、发痒、流泪,还总是打喷嚏、流鼻涕、鼻痒,滴了眼药水、吃了感冒药,但却不见好转。  相似文献   

7.
诊室镜头回放一个3岁9个月的小男孩被家长带到了诊室,家长说,孩子的身高、体重增长都很正常,睡眠和运动能力也不错,平时爱喝奶粉,爱吃软的食物。但是孩子经常鼻塞,早晨起来总说口干。而家长迫切希望能够解决的问题是孩子说话不清楚,发音不准。家长说:"孩子平时不爱说话,g、l、zh、ch、sh这些音都发不清楚,因为这个问题,幼儿园都没上!"  相似文献   

8.
正诊室镜头回放家长带2岁6个月的孩子来体检,诊室医疗团队对他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孩子的饮食、睡眠都不错,身高、体重增长也在正常范围内,且增速平稳。但眼科检查结果却显示,孩子的双眼远视储备只有50度,远低于这一年龄段儿童的理想远视储备值。家长对此表示疑惑:"远视储备是什么?远视储备值低会有什么结果?"  相似文献   

9.
崔玉涛 《父母必读》2014,(10):46-47
孩子生病了,不同的父母,表现出来的心态和行为也不一样,这对孩子的康复有直接的影响。诊室中,有三类父母,崔大夫都有特别的话要说。带孩子去医院看病时,家长的表现有诸多不同。作为医生,面对不同的家长,也要用不同的方式来应对,所以,我们一天当中“变脸”数次。  相似文献   

10.
覃静  刘畅 《父母必读》2022,(4):28-31
[诊室镜头回放] 家长带着6岁的男孩来到诊室,担心孩子的身体姿态不太好.家长说,孩子从小就习惯坐在地垫上弯腰低头看书、玩玩具,现在上小学了,写作业时上半身离桌子很近,近乎趴在桌上,虽然会一次次地提醒他坐直、坐好,但孩子往往也就能坚持3分钟,很快就又恢复趴的状态.家长觉得,孩子坐着的时候身形已经不太板正,还有点探头,很是...  相似文献   

11.
杨新丽 《家长》2023,(4):13-14
<正>有一些孩子称自己有“无兴趣症”,顾名思义,就是每天浑浑噩噩,对学习、生活甚至一切都提不起兴趣。其实,这并不全是因为孩子懒惰、没有学习的自觉性,而是因为孩子缺乏生活的目标感。那么,如何让孩子拥有目标感,并为之不懈奋斗呢?建议家长最好从孩子小的时候开始,为孩子做好职业规划,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自己的使命,自觉地向着职业目标前行,为未来走向社会打好基础。有的家长可能会觉得,孩子的年龄小,还在上小学或初中,现在就急着给孩子做职业规划为之尚早。其实,孩子对职业的认识,从幼儿时期就开始了。比如,  相似文献   

12.
孩子学习困难多动症是主因 在少儿心理诊室,经常有许多家长因为孩子学习成绩不佳。心急如焚地前来咨询。尤其是在刚开学与临近学期结束时。经过与孩子的交谈、进行学业相关心理技能测试后,我们发现在小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存在神经发育性障碍,  相似文献   

13.
张红飞 《考试周刊》2024,(10):105-108
感统失调儿童专注力的缺失使其常常伴有课堂行为问题,这将直接影响儿童的学习效率及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文章着力分析感统失调儿童课堂行为问题的表现及成因,从课前预设任务、课中分层关注、课后专项锻炼三个阶段进行有效干预,来增强感统失调儿童在数学课堂中的专注力,使其身心得到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4.
查可 《福建教育》2022,(3):49-51
<正>“感觉统合”是由美国南加州大学艾尔斯博士于1972年提出的,是指人的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感觉统合失调即为大脑功能失调的一种情况,也可称为学习能力障碍。有调查显示,我国城市儿童感统失调的比例呈逐年攀升态势。儿童出现了感统失调,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训练,感觉统合的最佳矫正期在6岁前,如果不及时进行干预,不仅影响儿童当前的学习和生活,而且影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作为幼儿教师,  相似文献   

15.
在北京有一所大医院,它的一个诊疗室是经过国家评定的可以测查“智商”的机构。在诊室外的长椅上,经常有家长带着孩子排队测智商。其中有不少家长是从外地千里迢迢带孩子来测查的。这些年为什么人们这样热衷于智商问题呢?我认为跟人们的如下认识有关:高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记录了一名感觉统合中度失调的幼儿参加感觉统合训练的过程,概述幼儿一学年的转变。研究发现:系统、科学的感统训练可以从前庭功能、触觉防御、本体感等方面显著改变感统失调的幼儿,有效促进其在认知、运动、社会性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离异父母不正确的教育方式,有以下四种:一是粗暴。父母离异,孩子无人管。没有责任感的父母,一旦看到孩子学习退步,就对他们责骂加棍棒。孩子就对家产生了恐惧、反感和厌恶,甚至在外过夜、离家出走。二是放任。离异父母对子女只养不教,孩子不是觉得有冷漠感,就是觉得有无聊感,与家庭日益疏远。这时,外界一旦有人给他们“关怀”、“温暖”,他们就很容易“羊入虎穴”。三是简单。离异父母对子女生活学习无暇照顾,一味地限制孩子外出与人交往,与外界隔绝。然而孩子的心是关不住的,为了对付家长,他们学会了撒谎,找到了对付家长的…  相似文献   

18.
上一期我们在《茜茜为啥这样胆小》一文中,介绍了一位叫茜茜的孩子,她有种种家长和老师无法理解的问题。我们说小茜茜是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那么,什么是感觉统合失调呢?  相似文献   

19.
在少年儿童研究杂志社的家教热线咨询中,我们曾经接触到这样的例子:有个8岁男孩,他从4岁起开始学钢琴,考级也很顺利。但上学后出现了学习障碍,看书会漏字、串行,写的字经常不在框里。父母反复提醒也不管用。他妈妈很奇怪:孩子挺聪明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后来经过专业咨询,才知道孩子是统感失调。这  相似文献   

20.
说到感觉统合,多数家长都会感到陌生。不过,有些家长在宝宝的早教课程中或许也了解:适当的感统训练对不同阶段的宝宝都有很大的帮助。可至于什么是真正的感统课程,其概念却是模糊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感觉统合”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