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务管理与互联网逐步走向深度融合,微博、微信、微视频和移动客户端成为政务新媒体发展新趋势,"微传播"日渐成为大众传播中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移动互联网时代全民化、移动化、社会化、碎片化的微传播,为党委政府推行政务公开,提升服务水平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以安徽发布和安徽政务发布两个政务微博微信发布平台为例,总结了当前政务新媒体的发展经验以及存在的难点问题,并从抢占舆论阵地、改造评价体系、提升服务能力、扩大传播效果等多个方面,提出了不断提升政务新媒体影响力、吸引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信息系统工程》2013,(5):10-11
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大大拓展了网民获取信息的渠道,政务微信在政府职能部门的运作中悄然兴起,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正成为公众喜闻乐见的网络问政新渠道。2013年微信将成为政务信息发布和开展政务工作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3.
政务微信是电子政务在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极速发展阶段的主要表现之一,同时也是当前政府探究如何结合互联网移动终端发展电子政务应用模式的重要尝试。政府与普通民众之间的交流伴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不再是空想,各种政务新媒体助力政府开展日常事务,移动政务在世界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借力于移动政务为民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是各国政府的愿景,政务微信就这样以自身的点对点信息传播可达性优势及互动优势,火速在全国各地兴起并且不断壮大发展,它正在为政府展现沟通、便民、施政价值,实实在在地将"微服务"提升到更高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继微博之后,微信被政府部门接受和认可成为与民众沟通交流的有效平台,创造了网络问政的新形式,也开启了"指尖"延伸官民关系的新时代。本文运用"使用与满足"理论对新疆大学生政务微信行为进行分析,并对政务微信的运行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东南传播》2014,(12):147-148
“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是移动互联网行业从业者义不容辞的责任。”2日下午,国家网信办召开成立以来的首次移动互联网业界代表座谈会。来自中央新闻单位、中央新闻网站、新闻客户端、微博客网站、即时通信工具企业、应用商店企业、移动搜索企业、政务类公众账号和微信公众账号等领域代表发言,为推动移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6.
在目前这个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微信公众号以方便、快捷、直观、大众的特点被广泛地运用于各个行业、企业、乃至个人。就目前来讲,国家警务、商业、政务等领域已普遍地应用微信公众号。本文就移动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的微信公众号服务模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政务微信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发展迅速,为政府在危机事件中的舆论引导提供了一种有力的途径和平台。与传统媒体相比,其自身的功能特点使政务微信在引导舆论时发挥更有效的作用:议程设置功能更加明显;信息传递直达"最后一公里";精准化推送,提升引导质量;信息二次转发更有说服力。但由于目前政务微信的整体发展情况缓慢,这种作用没有得以完全发挥,并存在诸多问题:政务微信发展不平衡,影响引导效果;推广力度不够,潜力未发掘;信息以单项传递为主,缺少互动菜单;引导缺乏科学性、策略性等。本文拟对政务微信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加以研究,并对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通讯技术发展和手机功能的不断完善,我国微信用户数量不断增加,有关党政机构也及时开设政务微信,发布政务信息,服务民众。政务微信产生发展至今,也伴随着一些问题和局限。本文以"武汉发布"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政治传播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建议从加大对政务微信的宣传力度、提高政务微信的回应性、丰富政务微信推送内容的感情色彩三方面着手,来提高政务微信的政治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移动互联时代,根植于社交功能的微信成为最方便快捷的媒介,得到党政机关和其它职能部门的重视。我国政务微信发展迅速,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内涵建设初见成效,但地区之间、部门之间差异大。政务微信在社会信息传播、服务、管理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政务微信发展现状的分析,探索政务微信传播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朱小妮 《传媒》2017,(24):58-62
继2011年"政务微博元年"后, 2013年"政务微信元年"到来,政务微博与政务微信凭借社会化媒体快速、便捷、平等的交互特性,迅速成为政务传播体系中的重要的传播载体.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动政府执政方式的改变,"互联网+政务"的电子政务模式迅速渗入公共生活,成为执政党社会治理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的兴起,政务微信逐步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并成为政府实现政民互动、信息咨询与发布的重要抓手。政务微信在快速涌现的同时,也容易出现盲目跟风、定位模糊等问题,如何更好地借助政务微信强化政民互动、破解所面临的一些新问题,成为当前理论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对政务微信内涵和功能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媒体时代政务微信创新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极大的改变了原有的社会格局,政务微信因其"强关系"的特点迅速崛起,成为党政机关强化社会关系、促进政民沟通的新平台。通过梳理分析安徽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微信公众号的现状和问题,探索积极发挥政务微信的作用,突破传统教育治理由于观念和管理机制所触发的"路径依赖",创新教育治理体系,为教育主体获取信息、表达诉求提供渠道,构建一个多主体共同参与管理、协同处置教育事务的多元开放教育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3.
在政务微信蓬勃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如何利用新媒体平台建设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智慧型城市,成为各级政府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本文以"上海发布"政务微信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用户对该平台电子化公共服务的使用频率及满意度状况,并在此基础上,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思维,对政务微信电子化公共服务的创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赵紫芸 《视听》2016,(6):124-125
随着"互联网+"深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政务工作转型刻不容缓。本文分析了政务微信的传播模式,研究了我国政务微信的现状,提出了在当前这样的历史转型期里,政务微信应该强调公信力,提升内容和功能定位,加强与民众的交流,从而实现"指尖上的政民对话"。  相似文献   

15.
赵雯 《传媒》2019,(5):25-27
2016年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级政府加大力度建设“互联网+政务”,实现智慧政府目标,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服务效率与透明度,全面提升公共治理能力。此后,以“互联网+政务”为依托的政务新媒体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政务微博、政务微信、政务APP不断涌现,数量不断增加,发布信息的频率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6.
朱琳 《传媒》2016,(11):80-82
“互联网+”时代,迅猛发展的移动网络与社交媒体重构了信息的传播格局,政务新媒体也因此闪亮登场了。2015年,河南省政务新媒体在规模数量及影响力上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河南省政务微信由井喷式激增进入到务实发展阶段,如何更高效地回应公众的诉求,实质性地提高政府的整体公共服务水平成为这一时期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7.
张瑶  刘宗元 《今传媒》2016,(5):16-18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互联网迅速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运用互联网来查看政务信息,以获取其所需要的资讯、服务等.但由于当下中国的政务微信起步较晚,且发展不成熟,从而使得政务微信在联通“官民”的同时,形成传递信息不对等、无效服务较多、发布信息时效性差等弊端.因此,本文将从用户需求的角度,对政务微信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探究,并为其今后的发展策略作以展望.  相似文献   

18.
党西民 《青年记者》2017,(15):83-84
政务微信的发展现状 自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政府2012年8月最早试水政务微信以来,政务微信攻城略地,发展迅猛.目前已经稳步占领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不断扩展.公安、医疗、党委政府办的政务微信总量位居各职能部门微信前三. 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平台成为新的传播渠道,移动化的社交媒体消解传统媒体已成为大趋势,舆论场正处于重构之中.微信正在从社交功能向服务功能延展,政务微信整体渗透率较高,平台聚合倾向凸显.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更加多元,需求结构不断升级,需求从刚需型向发展型转变.在微信中,查询、预定、办理、办结、支付等功能正在不断上线,用户正在通过碎片化时间享受公共服务,打造全流程全天候的公共服务成为趋势.政务微信能够逐步解决公众对公共服务不满意的痛点,也成为优化公共服务的契机.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移动互联和微时代的到来,社会公众的信息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继政务APP、政府微博之后,政务微信逐步成为当前各级政府采用的电子化公共服务平台,借助政府微信电子平台进行公共社会管理和服务,不仅能够提升社会组织、党政机关、社会公众等角色的信息沟通效果,也能够实现政府公共管理的科学化和亲民化。2016年,中国政务微信公众号已经超过10万,政务新媒体实现了快速发展,"两微一端"成为政务领域的新常态,政务微信作为一种社会管理创新工具,在发展和运行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一些新问题和新挑战,如何利用政务微信电子平台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是当前理论界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李兴利 《档案管理》2022,(1):88-90,93
移动互联网时代,管好用好档案馆新媒体,不再是"可有可无"的加分项。通过对同时开通政务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的江苏、浙江、山东、四川四个省级档案馆"双微联动"运行现状的比较和分析,对推进档案馆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