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网络世界及生活中,世界观的问题是根本问题,它决定着人的网络人生观、道德观和法律观,并左右着人在网络中的行为。显而易见,若要以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来解决网络社会的问题,就必须首先抓住人们网络社会意识的核心问题,即网络世界观问题。通过网络世界观教育,引导青年正确认识网络世界与现实社会的关系,处理好网络生活与现实生活的冲突与矛盾,是关心青年一代健康成长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网络传播形式中,网络恶搞视频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并影响着他们的人生价值观。本文结合网络恶搞视频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解析网络视频短片在创作上如何对青少年进行教育感化。  相似文献   

3.
实施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科技的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一种无法逃避的社会生活。电子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在为人类道德进步提供历史机遇的同时,也造成了某些负面的、消极的影响,甚至导致了严重的网络道德的失范行为。它直接危害着社会的健康发展。诸如:网络文化的误导,传播暴力、色情内容;网络诱发着不道德和犯罪行为;网络的神秘性“培养”了电脑“黑客”等等。因此,净化网络环境、加强青少年的网络伦理、网络道德教育,刻不容缓。网络道德失范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4.
网络环境下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爱国主义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在当今网络环境下,爱国主义教育既受到网络的冲击,表现在网络冲击着传统的国家意识及国家主权观念,冲击传统的民族认同意识,淡化爱国主义情感、消解着人的爱国意志以及挑战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同时,网络又以其形象化、即时互动以及开放性等特点,增强着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当今之世,原来只为军事、科研和教育服务的因特网,正广泛渗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引起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形成了人的第二生存空间———“网络社会”。网络冲击着社会,冲击着经济,冲击着军事,冲击着教育,也同样冲击着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面对如此来势汹涌的冲击,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在这个新坐标系上找到自己的位置,迎接挑战,决胜网络。一、网络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互联网(Internet)的形象化和趣味化,网络中的图形、影像、声音、视频图像、动画,有趣而直观,对青少年学生具有很强的…  相似文献   

6.
网络及其网络文化对整个社会产生的巨大冲击毋庸赘言。网络传播着各种信息,也在一个虚拟世界里检验、考验着“网民”道德伦理水准。在由网络引发的诸多社会问题中,道德问题颇受关注。网络文化属于新的文化形态,网络道德也属于新型的道德规范。国人需要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也需要健康的网络伦理道德。营造新型的网络道德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更需要“网民”行为规范的自觉与自律意识。网络是虚拟的,但人永远是真实的,真实的人理应接受道德的规约。  相似文献   

7.
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掌握高知识、高技能的大学生已成为网上最为活跃的群体.其网络道德素质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也直接影响着我国未来网络社会化建设的道德基础。要使大学生适应网络社会生存的需要,在网络空间中获得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其网络道德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由于网络技术的产生及其在会计领域中的广泛应用,网络会计应运而生,成为会计发展的新领域。网络会计在产生及逐渐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制定相应对策,使网络会计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已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正在改变着我们,改变着世界。我们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应用网络,驾驭网络,而不应成为网络的奴隶和受害者。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利用QQ与学生进行“零距离”的“亲密接触”,经过一个学期的探索与尝试,感到利用QQ开展班主任工作有着意想不到的积极作用,为更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第四媒体”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生活越来越深刻地介入并改变着人们的思维与生活模式,交际、沟通方式的革命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表现。E-mail正取代着纸质信件,免费网络视频在冲击着电话消费,而以MSN、ICQ和腾迅QQ为代表的新型通讯工具也逐渐成为人们即时交流、信息沟通的重要选项——它们在共同引领我们进入网络交际的Q时代。本文将以腾迅QQ的表情符号为中心,探寻它的构形分类、规律及其在网络交际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网络课程传播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步入信息时代,网络(Internet)成为知识、信息传播的先进载体,网上教育代表着未来教育技术,也代表着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为了实施网络教学,中网络课程纷纷开通。作为一个特殊的教学授递环境,网络学习 可以支持多种教学传播活动,并且其传播功能也可以突破时空限制,有着自身的特色,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探讨有关网络课程传播模式的特点,就是本文将要论述的话题。  相似文献   

12.
网络道德伦理教育的迟滞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伦理教育是教育中的一座“天平”,影响着教育的效果,制约着教育目的的实现。在网络环境下,道德伦理教育显得更加重要。在现实中,网络道德伦理教育迟滞渐呈激烈化的态势。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是非常值得深思和探究的。应从网络道德伦理教育迟滞产生的根本原因着眼,加以认真分析,为加强网络道德伦理教育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苗珍 《河南教育》2004,(5):18-18
青少年学生群体作为网络的受众主体之一,不但是现有网络的积极登录者,信息的接受者与扩展者,同时也是新的网络空间的开拓者。他们改变、创造着网络,同时网络也塑造着他们,并且随着由“电视人”到“电脑人”的逐步升级转换,网络异化现象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4.
挑战与机遇: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世纪,是网络普及化的世纪,是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并存的世纪。网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全方位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大学生是一个活跃的群体,在一定的意义上,也是一个前卫的群体,他们是最早接触网络和“触网率”最高的群体之一,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但网络的便捷,双向,复制,剪接和粘贴着功能又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发挥网络的优势,钳制网络的不足,是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当今社会,网络已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作为网络主体的广大青少年陷入了一场严重的网络危机,由此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上世纪90年代末,教育部推出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拉开了网络教育的帷幕。新时代新形势伴随着新问题:网络时代青少年道德教育面临着怎样的问题?如何让青少年在虚拟的网络中得到现实的道德教育?本文不揣浅陋,意在对上述问题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6.
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正在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它在被人们所利用的同时,其中的负面信息对青少年的侵袭尤其难以防范,网络无异已成为一把“双刃剑”。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网络观,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与学习相关的网络正面效应上来,形成对信息的判断力和防范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安全、有序、充满活力的绿色网络环境,教师承担着重大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教育情报参考》2006,(4):59-60
一、课题背景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为人类的学习提供了越来越大的便利条件,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标志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教育观和教学方式,同时也促进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化的发展。网络时代向学生的学习观和学习形式提出了挑战,在网络环境中的学习观,是主动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建立在网络之上的学习。立足网络环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误区及矫治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红彬 《教育探索》2003,(11):79-81
目前,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在观念上、方法上和内容上存在着许多误区,中小学校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转变思维方式,辩证地认识网络,提高驾驭网络的能力,科学面对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问题,培养青少年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9.
基于网络的教师专业发展是当今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目前已有多种网络教研形式在不同层面上推进着教师专业成长。然而,现有的网络教研形式还存在着一些自身难以突破的“瓶颈”。  相似文献   

20.
当今社会已进入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网络正以它不可抗拒的活力,逐步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刻而微妙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现实已表明,网络已成为广大青少年们不可缺少的伴侣。网络正猛烈的冲击着传统的教育模式,在崭新的历史格局下,如何顺应时代要求做好德育工作,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因此,运用网络进行高校德育教育将是值得我们研究探讨的新型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