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今后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面向21世纪,在即将急剧变化的社会里,教育需要根据对未来的展望不断地进行改革。我们认为,今后孩子们所必需的是,无论社会如何变化,能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思考,主动作出判断和行动,较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能够自律,善于和他人协调,善于为他人着想,感情丰富和充满人性;同时,能够强健地生存下去的健康和体力也是不可缺少的。我们把这种素质和能力称之为在今后急剧变化的社会里的“生存能力”,培养这种“生存能力”必须成为今后日本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尊重每个孩子独特的个性并使之自由发展,一…  相似文献   

2.
让孩子们拥有“生存能力”和“轻松宽裕”今后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面向21世纪,在急剧变化的社会里,教育需要根据对未来的展望不断地进行改革。我们认为,今后孩子们所必需的是,无论社会如何变化,能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思考,主动作出判断和行动,较好地解决问题的素...  相似文献   

3.
教育是为了“让人成为人”,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能够适应社会、有社会责任感和一定的生存能力,珍爱生命、懂得生活的人。“培养能够在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人”是教育的基本任务。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在“双减”背景下,思政课要“提质增效”,回归生活,引导学生积极关注生活、面对生活、走近生活、感受生活,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几年前,谈到学生的健康,大多数人所想到的仍然是学生的身体状况。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与温饱不再是困挠人们生活的主要问题时,心理健康问题便自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思考。在未来急速变化与发展迅速的现代社会,人们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各种心理障碍急剧增多,对心理素质也提出了比过去高得多的要求。可在一些“弱势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仍然是“聋子的耳朵——摆设”。这种状况必将会对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5.
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生存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育,称之为“生存教育”。生存教育也叫“学会生存”。大学生是各行各业未来的骨干力量,高校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生存教育,培养大学生生存技能,对丰富我国高校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培养全面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对实施“和谐社会”理念和我国社会的未来发展具有潜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面对21世纪的即将来临,世界各国正努力作出各种预测和规划,以期增强本国的竞争力,迎接全球经济、社会的挑战。1995年4月日本第十五届中央教育审议会成立,围绕“21世纪教育的展望”这一主题,进行研究咨询,并发表了审议报告。当前,日本教育改革正朝着中央教育审议会指明的方向迈进,诸多策略、措施也在逐步展开,下面就是日本小学教育发展的一些基本趋势: 一、确立培养学生生存能力的教育目标 面对社会的急剧变化,日本提出了基础教育的出发点是:“在宽松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生存能力”是中央教育审议会根据社…  相似文献   

7.
一、面对新世纪的教育考虑 在面对社会从农业一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急剧变化的时候,各国的政治家、企业家、教育家等无一不在考虑人类如何应付社会剧变所带来的挑战。他们也无一不循着这一逻辑思路考虑对策:现代社会发展——促进现代社会发展的人——现代人的应有素质品格——培养现代素质品格的教育。人们最终得出一个正如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先生所指出的结论:“面对未来的种种挑战,教育看来是使人类朝着和平、自由和社会正义迈进的一张必不可少的王牌”。我们依然要紧紧抓住教育这张王  相似文献   

8.
数字化生存能力是信息社会人们生存与发展的一种基本能力,因此,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应该提升为培养学生的数字化生存能力。文章阐述了数字化生存能力的内涵和数字化生存能力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我们的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像羊一样“听话”的孩子是难以承受未来社会激烈竞争的.未来的人才们需要的是像狼一样的独立生存能力、良好竞争心态、超强的韧性及自信好胜的性格品质.只有具有这些良好品质才能在社会竞赛中更好地生存下去。为此,本文着眼于对教师教育的狼性意识进行探讨,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教育者们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强者气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生存能力现代的生存能力与传统的生存能力在内涵上有根本性的不同。传统的生存能力主要是指人们凭借体力从大自然中获取生存能量的本领,而现代的生存能力主要是指人们通过接受教育,使智力得到开发,从而凭借智力而获取生存和发展能量的本领。智力是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  相似文献   

11.
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模式中,我们注意到素质教育更注重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更注重学生生存意识和生存能力的培养。这实质上是一种创造教育。在这种教育中,知识的积累只是一块基石,而思维的开创和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造就适应现代社会生存竞争的未来人才。 因此,学校教育中的学生,要致力于培养和发掘自己的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鼓励学生  相似文献   

12.
陈伏兰 《今日教育》2007,(3S):48-49
何谓“存在教育”?“存在教育”即“给予人们以生存的理由和根据,增加人的存在的意义.教给人以存在的信念和智慧。”“现代的教育归根到底是‘生存的教育’.而不是‘存在的教育’。这种生存的教育给予了人们生存的意识和能力.却没有给予人们以生存的理由和根据。其结果是,在现代教育的作用下.现代人拥有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大的生存能力.但是却越来越对生存的必要性发生怀疑。”  相似文献   

13.
网络文化建设的前提是每一个文化的建设者都具有网络生存能力,只有在网络中保证自己生存安全,才能发展自己。网络生存能力是信息社会公民的必备素养。现行高校计算机教育中网络生存能力培养的内容明显不足。以上海大学为例进行实证调查,寻求高校计算机教育对网络生存能力培养的落脚点。提出了计算机教育改革的方向,改变以应用为导向的“计算机应用教育”,转向以生存为导向的“计算机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4.
深入分析目前学校体育教育的现状,从生存能力的理论基础、体育教育与生存能力的契合、学校体育生存教育的提出、学校体育培养和发展学生生存能力的内涵特征等方面的分析,拓展体育教学的单一形式,构建“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训练、竞赛新局面,搞好新生军训与体育课的衔接,促使野外生存训练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促进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变数大,挑战多,只凭一种技能已经不可能生存一辈子;即使拥有多种技能、没有基本的生存常识和技巧,同样也会被淘汰.因此,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更高,"传道、授业、解惑"只是现代教师职责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现代的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基础教育中增加培养生存能力的内容是十分必要的.当然,我们不是要组织学生去攀险峰、涉急流、宿荒漠: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各种条件,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以语文教学为例,可以采用渗透教学法来培养生存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学语文当中也学会生存.  相似文献   

16.
一、转变观念,以改革求发展首先,改变教育观念。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我们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所谓提高教育质量,就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因此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以改革求发展,提出“学做人,会读书,勤锻炼,勇拼搏”的校训,把素质教育具体化,把“学做人”摆在第一位,坚持育人为本。所谓“学做人”就是要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能力,使之做一个爱国爱校的人、勤奋好学的人、遵纪…  相似文献   

17.
“在信息社会中,人们的时间倾向性是将来。人们必须学会如何根据现在预测未来。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能掌握发展趋势,而不再听任摆布,我们就能向未来学习”。[1]因此,在现代社会中,真正的教学是“向未来学习”的教学。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个性健全发展的人“向过去学习”的教育教学或旨在培养“理性的人”,或旨在培养“民主社会的公民”,或旨在培养“智力的卓越性”,这些都是残缺的教育教学。这样的教学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的缺失,对文化遗产珍惜之心的缺失;导致了学生的思维定势,而缺乏开拓性、创造性;导致了学生考虑问题脱离实际,…  相似文献   

18.
90年代以来,日本在教育改革中提出要“在宽松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作为日本“21世纪基础教育发展的方向”。一、“生存能力”的培养日本之所以将培养中小学生的“生存能力”作为基础教育的发展方向是有其社会和历史背景的。现行日本的教育制度是战后模仿美  相似文献   

19.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 ,我们应认识到 :素质教育在实质上是学生共性与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 ,我们要为学生进入未来社会求得生存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教师要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武装各类学生 ,使他们掌握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以适应未来学习化社会的需要。为此 ,我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 ,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 ,探讨、总结了照顾学生差异的教学中学生学习方法序列及指导步骤。现简介绍下 :一、学法序列 :中国古代教育家提出“学贵有方”;“授人鱼 ,不如授人以渔。”学习方法很…  相似文献   

2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基础教育新课程倡导“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这种发展首先应该是学生作为一个未来社会公民的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应该理解为让不同的学生在各自的起点上,通过学校教育,在知识、技能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对学校教育来说,我们的教育更多的是通过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教师对学生一生成长的影响往往是通过课堂教学而潜移默化的。作为教师,我们追求的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一教育境界,对学生生命成长影响最大的往往是教学中的细节,对细节的关注和处理成熟度是教师成长的重要标志之一。下面是笔者对新课程生物课堂教学的理解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