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知识的大树,需要生活之水的浇灌才能枝繁叶茂;学生的素养,需要在实践中长期锻炼才能得到全面的提升。学校教育,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让学生具备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综合素养。因此,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要在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的同时,充分发掘课堂之外的教育资源,为学生创设更大、更优化的社会校园环境。让学生们有更加幸福的生活,学到更多的课本之外的东西,身心得到健康、愉悦、和谐的发展。就语文学科而言,就要如课程标准提倡的那样,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比如“:大家讲坛”活动(教师、学生、家…  相似文献   

2.
知识的大树,需要生活之水的浇灌才能枝繁叶茂;学生的素养,需要在实践中长期锻炼才能得到全面的提升.学校教育,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让学生具备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综合素养.因此,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要在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的同时,充分发掘课堂之外的教育资源,为学生创设更大、更优化的社会校园环境.让学生们有更加幸福的生活,学到更多的课本之外的东西,身心得到健康、愉悦、和谐的发展.   ……  相似文献   

3.
知识的大树,需要生活之水的浇灌才能枝繁叶茂;学生的素养,需要在实践中长期锻炼才能得到全面的提升.学校教育,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让学生具备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综合素养.因此,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要在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的同时,充分发掘课堂之外的教育资源,为学生创设更大、更优化的社会校园环境.让学生们有更加幸福的生活,学到更多的课本之外的东西,身心得到健康、愉悦、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其心智思维等全方位得到发展是高职院校阅读拓展教学课堂的宗旨,也是教师完美教学的最高境界。教师既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又是师生平等的对话者,要为学生阅读作好引导,更要关注学生的阅读心理特性。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挖掘学生的阅读潜质,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有智慧、有质量,人文教育理念也才能得到很好地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5.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学生要发展就需要阅读。阅读是发展的基础,阅读是发展的前提,阅读是发展的必经历程,所以没有阅读就没有发展。阅读要从小开始,我们可以从生活、活动、课外阅读、影视与上网等方面,引领学生走进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切实为学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让学生在不断的阅读中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的发展速度超乎了人们的想象,互联网技术被应用到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当中。学生在开展课外阅读时往往会选择从网络上开展阅读,但是学生阅读的内容比较浅,难以达到新课改对阅读的要求,难以使自身的语文素养得到有效提升。要想使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情况进行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意义,并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全面指导,这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要面向学生的生活领域,引领学生走向生活,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满眼的蓝天绿草.到处是瓜果飘香,淳朴善良的乡土民风.这一切都构成了学校特有的环境氛围。小学生只有在动态、多维的天地里,才能更好地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8.
王光容 《时代教育》2007,(9Z):94-94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比较丰富的知识积累;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新课标同时还要求,语文阅读活动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  相似文献   

9.
受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广大教育工作者愈来愈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而言,阅读是丰富学生内在文化品格的有效途径。因此,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基于对语文核心素养具体内容及意义的认识,思考有效开展阅读模式的积极性作用,从而创新阅读教学策略,构建多元阅读模式,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阅读教学活动中,得到全面成长。本文以“构建多元阅读模式,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为主题,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一番详细的阐述与说明。  相似文献   

10.
从学科的角度来说,阅读与鉴赏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但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角度来说,阅读鉴赏的目的是要“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11.
开设课外阅读是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只有让阅读课活色生香,才能激发学生兴趣,促进有效阅读。为促进有效阅读,可通过以下途径实施:(1)授之以渔,学会读书;(2)增强阅读兴趣,让学生乐读;(3)走进学生心灵,让学生随性而读;(4)尊重学生,提供舞台。只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思考,让语文课活色生香,我们的阅读教学才能吸引学生,才能促进有效阅读。  相似文献   

12.
汪洋 《现代语文》2011,(9):70-71
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中,通过学生阅读自主体验和综合性专题学习,培养“大语文观”,从生活中发掘语文学习的各种因素,才能真正做到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20,(29):37-38
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要做到以人为本,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知识、能力与品质的综合培养,从而使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通过批注式阅读、群文阅读、多渠道阅读、读写结合、问题情境等教学手段的优化,使得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得到有效的落实,在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创新中实现阅读教学改革的质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韩庆龙 《教师》2019,(3):11-12
学校德育要重视教学之外的生活,指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自主发展,培养他们的社会参与能力,夯实他们的文化基础。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德育实践作业旨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适应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终身学习及发展已经成为主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视域下,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运用差异化原则,重视与真实世界的联结互动,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阅读教学环境,激发内在阅读动机,有效发展阅读素养,实现阅读教学指向“素养导向”的华丽转身。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数学课程的不断改革,教学的目标和考试形式都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考试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必须要准确理解考试题目的意思,才能根据所学知识内容进行解答。这要求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还要重视对学生理解能力、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取得优异的学业成绩,得到更好的发展,才能满足新课改对初中数学教学的要求。本文将结合初中数学实际教学,提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落实核心素养培养教学目标的有效策略,旨在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不仅能让数学回归生活、应用于生活,激活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而且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数学学习充满生命的活力,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2002年国家教育部下达了《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中特别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并提出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如何落实《通知》精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个新课题。我们的经验是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素养,在课外也要多为学生搭建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形成健康而全面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9.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是学生实现终身学习的需要,同时是学生形成基本素养的需要。我国《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量不能低于145万字。这就加强了小学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视。为了更好地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使学生获得综合性质的语文阅读能力,实现自主选择、自主阅读、自主了解、自主吸收,以获得更加切实有效的阅读感受。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本文以如何更好地让课外阅读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为主要内容,进行相应探究。  相似文献   

20.
赵丽华 《小学生》2023,(2):55-57
为使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课堂落地生根,需要数学阅读的助力。阅读内容要自由开放,才能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拓展阅读视野;阅读形式要灵活新颖,才能吸引学生在合作或实践活动中乐于阅读。依托阅读,有利于丰厚学生数学底蕴、学会学习、培养实践创新力。数学教师应该多一些生活意识、情境意识、开放意识,引领小学生认真参与数学阅读,从中读出趣味、读出深意、读出数学的神奇和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