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本文以唐尼采蒂的喜歌剧<爱的甘醇>为研究课题,从初期浪漫主义歌剧风格特征的角度加以阐述概括,结合探讨形成这些创作面貌的历史和时代原因,分析该作品的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
多尼采蒂是浪漫主义歌剧的代表作曲家之一,其歌剧作品多取材于浪漫主义文学大师的名著,富于乐观主义精神和时代气息;善于塑造音乐形象,结构戏剧冲突,能够细腻生动地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生活。本文介绍了多尼采蒂喜歌剧《爱的甘醇》的创作背景与故事梗概,揭示了其音乐特征与演唱难点。  相似文献   

3.
歌剧《女人心》是古典主义大师莫扎特创作的一部两幕作品,咏叹调《坚如磐石》则是在他生命后期创作的这部歌剧中的经典部分。在这部具有浓郁的喜歌剧风格作品中,《坚如磐石》不仅成为古典主义歌剧中的咏叹调精品,也让歌剧《女人心》也成为喜歌剧的典范。本文主要从这部意大利喜歌剧咏叹调中的结构、调性布局、音乐素材层面出发,探索《心如磐石》的演唱特点。  相似文献   

4.
多尼采蒂,意大利作曲家,他的歌剧作品大多都在表现声乐,他的歌剧因悦耳的旋律,并不复杂的剧情和简单地性格描绘而在当时受到观众的喜欢。本文简单介绍了多尼采蒂的生平,以及他的三部代表作品的内容特点。  相似文献   

5.
男中音咏叹调《像那潇洒的帕里第》选自意大利作曲家多尼采蒂(Gaetano Donizetti)的喜歌剧作品《爱情的灵药》(L'elisir d'amore)。《爱情的灵药》是十九世纪意大利著名歌剧作曲家盖塔诺·多尼采蒂的经典作品,1832年5月12日于米兰首演,得到了门德尔松的褒扬。《像那潇洒的帕里第》这首男中音咏叹调是贝尔克雷被年轻的女庄园主阿迪娜的魅力所吸引,于是唱起这首咏叹调对美丽的阿迪娜表达爱意。该论文通过对男中音咏叹调《像那潇洒的帕里第》的演剧情唱分析,深刻剖析了军官贝尔克雷的性格特点和情绪变化,希望能够为声乐学习者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演绎方式。  相似文献   

6.
作为抒情男高音在学习多尼采蒂的歌剧《爱的甘醇》中咏叹调《偷撒一滴泪》的演唱过程中,总结学习和演唱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通过对咏叹调《偷撒一滴泪》演唱的全面分析,有助于歌者全面了解该唱段的内涵,对于歌者对歌剧中角色的理解和该作品的风格把握更加明确。  相似文献   

7.
19世纪上半叶是正歌剧走向衰落,喜歌剧、大歌剧登上历史舞台的转变时期,这一时期的演唱风格较前期有了明显转变。本文着重论述了以罗西尼、贝里尼、多尼采第为代表的19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歌剧的音乐风格,以及这种风格对美声唱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歌剧《魔笛》是莫扎特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作品,几乎涵盖了当时风靡的主要艺术手法,本文通过歌剧中分量较大的三个风格特征进行概述:宗教色彩,意大利正歌剧色彩,意大利喜歌剧的色彩。体现出歌剧魔笛本身的艺术价值,给歌剧欣赏提供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9.
《美妙时刻即将来临》出自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整部歌剧共有4幕,是莫扎特(17561791)最有代表性的三部歌剧中的一部喜歌剧,完成于1786年。这部作品影响深远,驰名世界,我们对这部作品略作探析。  相似文献   

10.
焦阿基诺·安东尼奥·罗西尼(Ciozchino Antonio Rossini,1792~1868)是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他一生中的三十八部大小歌剧里以创作喜歌剧而名垂青史,其中《塞维利亚的理发师》(IL Barbieredi Siviglia)是罗西尼作品中最为经典的喜歌剧佳作,也是十九世纪意大利喜剧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11.
《拉美莫尔的露琪亚》这部歌剧充分展现了多尼采蒂卓越的歌剧智慧,该剧不仅仅是他浪漫主义悲剧的顶峰之作,同时也是他在世界歌剧史上极为著名的代表作。本文通过分析多尼采蒂歌剧《拉美莫尔的露琪亚》中女主人公露琪亚的声音形象和人物形象,从正面凸显了她面对爱情时不顾一切的忠贞,以及在艰难爱情下与命运勇敢抗衡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
莫扎特在创作的成熟时期完成了《唐璜》这部作品,他在整部歌剧的音乐处理上游刃有余,同时,在歌剧中的人物角色安排等各个环节上,都可以看出莫扎特的独特用心。《唐璜》是一部喜歌剧,喜歌剧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它允许用音乐来推动剧情的发展。亨德尔歌剧中的角色扮演,中止了音乐只反映单一情感的时代,但是,在莫扎特改造过的传统喜歌剧中,音乐与戏剧同时发生,舞台上的动作也可以通过音乐得到补充、增强,甚至是解释。  相似文献   

13.
《魔笛》是莫扎特运用他一生在创作实践中所积累的全部声乐、器乐作曲技巧谱写的最后一部也是最伟大的一部歌剧。他以其不倦的努力和探寻,创造性地借鉴了意大利正歌剧和喜歌剧各种类型的咏叹调形式来丰富了德国的民族歌唱剧体裁,为以后的德国浪漫主义大歌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将对莫扎特在创作《魔笛》中所体现的民族性、哲理性、戏剧性、人物个性及对各歌剧体裁创造性运用加以简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莫扎特维也纳时期的三部喜歌剧中女仆角色作为第三等级的典型代表,人性的真善、虚浮在她们身上都能得到深切地反映,从她们身上透射出的人性特质可以说是集莫扎特人性歌剧之大成。研究这三部喜歌剧中女仆的戏剧形象特征,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莫扎特的喜歌剧作品及塑造这些人物的音乐形象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莫扎特维也纳时期的三部喜歌剧中女仆角色作为第三等级的典型代表,人性的真善、虚浮在她们身上都能得到深切地反映,从她们身上透射出的人性特质可以说是集莫扎特"人性歌剧"之大成.研究这三部喜歌剧中女仆的戏剧形象特征,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莫扎特的喜歌剧作品及塑造这些人物的音乐形象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罗西尼是19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歌剧三杰之一.在18世纪末,意大利的正歌剧和喜歌剧进入衰落时期,是罗西尼在意大利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下复兴了意大利的歌剧艺术,他一生留下了大量的歌剧遗产,在歌剧领域中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并且恢复了19世纪意大利的歌剧艺术.  相似文献   

17.
林志超 《文教资料》2009,(32):89-90
莫扎特倾心于歌剧创作,他意识到了意大利正歌剧一味炫技的弊病。莫扎特在启蒙思想的影响下继承了格鲁克的歌剧改革,在歌剧创作中尝试冲破当时森严的声乐等级制度,男声声部与角色的对应关系在其成熟期的多部经典歌剧作品中形成了新的局面,其中歌剧《唐&#183;璜》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18.
普契尼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意大利杰出的作曲家,他创作的歌剧作品,不仅坚持了意大利歌剧的优秀传统,而且也是真实主义歌剧的主要代表。歌剧《图兰朵》为普契尼的代表作品之一,《图兰朵》作为意大利传统音乐文化与新时期音乐文化有机结合的新产物,在戏剧效果与音乐效果上达到了完美融合,在该部作品创作方面实现了较高的艺术境界。本文就以普契尼较为鲜明的异国情调歌剧作品《图兰朵》为例,通过创作背景、人物特点、和演唱技巧等几方面对歌剧中女高音声部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莫扎特是18世纪末伟大的欧洲作曲家,尤其在歌剧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发展了意大利歌剧,并且开创了德文歌剧的先河。《魔笛》是莫扎特后期的一部重要歌剧作品。本文通过分析作品《魔笛》中几段具代表性的咏叹调和重唱来探讨莫扎特歌剧的声乐艺术风格,进而进一步解读他赋予歌剧的声乐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莫扎特是18世纪末伟大的欧洲作曲家,尤其在歌剧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发展了意大利歌剧,并且开创了德文歌剧的先河。《魔笛》是莫扎特后期的一部重要歌剧作品。本文通过分析作品《魔笛》中几段具代表性的咏叹调和重唱来探讨莫扎特歌剧的声乐艺术风格,进而进一步解读他赋予歌剧的声乐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