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宋琴 《现代语文》2007,(9):0-11
《文心雕龙》从第一篇《原道》到第五篇《辨骚》都是讲“文之枢纽”。刘勰“辨骚”之辨应有三方面的意思:其一,刘勰以班固对《骚》的非议是“褒”、贬任声,抑扬过实”,故“辨”有辨别、辩解的意思。其二,“辨”又有“分”的意恩,是分《骚》与《风》、《雅》等经典的异同。其三,辨即变,也就是《序志》里说的“变乎骚”。  相似文献   

2.
刘勰《辨骚》的学术基础是两汉的《楚辞》学。汉人对屈原及《楚辞》的评价虽然有褒贬两端,而皆以儒家经义之旨为准绳,往往失之于偏颇。刘勰始从经学中挣脱出来,多着眼于文学加以评骘,是其进步之处。《辨骚》列举十一篇《楚辞》作品之名,对于考辨六时期《楚辞章句》十一卷本,极有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3.
《文心雕龙》前五篇《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辨骚》历来被认为是全书的枢纽、总纲。笔者认为,其实《正纬》《辨骚》都是属于文体论的部分,而《序志》中所谓的“文之枢纽”也并不是指的《原道》至《辨骚》五篇,而是另有它意。  相似文献   

4.
“体大思精”的《文心雕龙》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当前学界多认为刘勰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但对《辨骚》一篇的认识有较大分歧,有人认为是完全肯定,有人认为是否定更多。实际上刘勰对《楚辞》给予了相当的重视,他理想的文学创作模式是兼具《诗》《骚》二者之长。  相似文献   

5.
《文心雕龙·通变》篇认为《楚辞》是文章"从质及讹"的转折点,希望通过"宗经诰"与"变乎骚",达到文章"通"与"变"的平衡。在这一大背景下,刘勰将《楚辞》列入"文之枢纽",并在《辨骚》篇中提出了"倚经驭骚,酌奇存真,玩华保实"的写作原则,把"文"之变纳入可以指导的范围内,《辨骚》篇的宗旨就是指导人们如何"驱辞力"和"穷文致"的。这一写作原则与"正言体要,恶乎异端"的思想密切相关。《风骨》篇与《定势》篇还从不同角度对《辨骚》篇的写作原则进行了补充和丰富。实际上,刘勰就是借《楚辞》来述其运辞之道,这是他解《楚辞》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6.
《人物志》是曹魏时刘劭所著的一部人伦鉴赏的专著。该书主辨人材,以外见之符,验内藏之器,分别流品,研幽摘微,并推演出专门的方法,遂成一学。本文除对《人物志》作一定的评介外,略考其学源,同时还对该书的学术价值及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贡献作一定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7.
从文体学的角度看,刘勰《文心雕龙.辨骚》篇具有特殊的意义。它第一次将"骚"单列为一种文体,萧统的文学观显然受到刘勰的影响。《昭明文选》按文体编排,将"骚"单列,在"赋"、"诗"之后,位居第三。《辨骚》篇中由于刘勰的宗经思想带来了理论上的矛盾,并对楚文化及战国文化对楚辞的作用论述不足。  相似文献   

8.
"体大思精"的《文心雕龙》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当前学界多认为刘勰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但对《辨骚》一篇的认识有较大分歧,有人认为是完全肯定,有人认为是否定更多。实际上刘勰对《楚辞》给予了相当的重视,他理想的文学创作模式是兼具《诗》《骚》二者之长。  相似文献   

9.
《文心雕龙》作为一部体大思精的文艺理论著作,其谈艺论文主要采取了折衷的思维方式,这在历来争议较多的《辨骚》篇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本文拟从有汉以来众多的骚辨出发,分析刘勰在讨论楚辞时对擘肌分理,唯务折衷研究方法的贯穿和运用,指出其局限性及对后世所造成的影响,启发我们以后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文心雕龙》作为一部体大思精的文艺理论著作,其谈艺论文主要采取了折衷的思维方式,这在历来争议较多的《辨骚》篇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本文拟从有汉以来众多的骚辨出发,分析刘勰在讨论楚辞时对"擘肌分理,唯务折衷"研究方法的贯穿和运用,指出其局限性及对后世所造成的影响,启发我们以后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高丽王朝大儒李穑《辞辨》,为东国不可多得的辞赋学论述。李穑认为“赋”之文体来源于《诗》“六义”之“赋”,此“六义”之“赋”后又流变为“骚”,“骚”又流变为汉赋。于辞赋之分类,主张“辞”、“赋”为两种不同文体,但同时又秉持《文选》“赋”、“辞”、“骚”之说,没能看清“辞”与“骚”之间的关系,错误承续了萧统的混乱。  相似文献   

12.
文学史上常以“庄骚”并称,人们注重《庄子》的散文价值和《楚辞》的诗歌地位。然而,作为先秦文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镶嵌于《庄子》文本中,且长期以来未引起足够重视的哲理韵文,亦具有独特的艺术风貌和重要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刘彦和《文心雕龙·辨骚》之"博徒"之解诂有极端化、简单化、模式化倾向。"博徒"词义自《史记》之后发生细微之变化。应当根据《文心雕龙·辨骚》之文意以定"博徒"之具体涵义。此博徒亦当训英杰,但又不同于完全褒义之英杰,即非正途出身之英杰,实属历经曲折而终入正途之英杰。《文心雕龙·知音》之"博徒"用为贬义不可作为《文心雕龙·辨骚》之"博徒"也必用为贬义之证据,二者应依语境不同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4.
《离骚》之后有《幽通》、《思玄》与《答客难》之后有《解嘲》、《答宾戏》并非一回事。俞樾之"昭明不达斯旨,妄标‘骚’体,然则《幽通赋》可谓之‘通’,《思玄赋》可谓之‘玄’乎?乃至《九歌》、《九辩》、《招魂》、《招隐》不分体例,尽被‘骚’名,古人所不料矣"说,犹大科学家走出实验室竟忘记了科学常识。而两部较为权威的《中国文学大辞典》介绍骆鸿凯《文选学》均有严重的失误。  相似文献   

15.
《诗经》是中国梦幻学的源头之一。《诗经》的梦幻描写多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呈现出鲜明的功利性;《诗经》开创了中国梦幻学的创作传统,奠定了梦幻学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肖洛霍夫是苏联的作家,他曾因写了《静静的顿河》一书而获得了1965年诺贝尔学奖。可是有人对此提出了疑义,认为肖洛霍夫写《静静的顿河》一书时年纪不大,不可能有如此丰富的生活经验,而且《静静的顿河》一书出版以后,肖洛霍再也没有写出有如此学价值的作品。  相似文献   

17.
《楚辞》与《诗经》都是我国梦幻学创作的重要源头。《楚辞》与《诗经》的梦幻描写相比,《诗经》多侧重于个人日常生活的范畴,而《楚辞》则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前途紧密结合,具有明显的进步性。  相似文献   

18.
金丙燕 《现代语文》2006,(11):12-13
刘肃的《大唐新语》是唐朝人记述本朝史实的一部作,它既具有鉴戒后世的重要作用,又对研究唐王朝中前期的历史有着巨大的献史料价值。本是笔读《大唐新语》的一点体会,试图从其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史料价值及学价值等方面对其略作说明。  相似文献   

19.
《诗经》是中国梦幻学的源头之一其梦幻描写的基本特征有三:一是在形式上,篇幅短,数量少,二是在内容上,贴近生活,注重实际,呈明显的功利性。三是在占梦方式上,一般由托梦与占梦两部分组成,《诗经》梦幻学的审美价值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诗经》梦幻作品虽少,但却具筚路蓝缕的开创之功;其二,给后世创造了一系列有关梦幻的优美词汇,其意义颇为深远,其三,为后世提供了虚实相生,正奇结合的梦幻主义创伤方法之原则。  相似文献   

20.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毕生笔耕不辍,以自传体的形式采撷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而形成的一部回忆性散精品集。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等名篇都被遴选到人教版语新教材之中,其学价值与审美价值是有目共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