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地理与美育,前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变化规律及人地关系的学科,后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表达美的兴趣和能力的手段。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让学生在接受理性观念的同时能感受美,获得丰富的美感,使地理教学成为一种生动活泼的,引人入胜的活动。  相似文献   

2.
让“表演”走进音乐课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中阶段音乐课的安排一般每周一节,如何让学生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笔者认为在教学中结合丰富的表演(如舞蹈、美术、戏剧、表演、朗诵等),能更好地达到这个目的。  相似文献   

3.
数学是很美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的传授知识,还要用数学固有的美去感染学生,使他们体验、感受数学的美,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尝试中去,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4.
赵文辛 《学周刊C版》2023,(35):148-150
作为一名地理教育工作者,我们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地理教学满足学生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为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对不同模块进行了探索和改进:自然地理,探寻科学美;旅游地理,提升审美素养;自然灾害与防治,体会生命之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创造环境之美。力求通过审美化的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审美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精神;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相似文献   

5.
"以美激趣"就是以美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课程教学中,使学生感受美、领悟美、欣赏美、创造美,从而激发和张扬学生的兴趣、激情和灵性."以美激趣"策略研究中发掘了教材中的自然美、人物美和语言美,设计了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表达美的多种策略.  相似文献   

6.
地理学科中所蕴含的自然美、人文环境美的内容十分丰富.地理教师应善于提炼地理教材中的审美因子,充分发掘地理学科的美育功能,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美育手段、美育方式和美育内容,努力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美育,旨在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它直观、形象、感人,寓理于情,以情动人,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地理学科主要揭示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其涉及范围远到浩瀚的宇宙,近到家乡的山水,其中往往蕴涵丰富的美育资源。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将美育和地理相结合,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感受、鉴别、判断、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因此,音乐教学过程就是学生体验音乐、感受音乐,从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既需要学生的自主体验,又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教学手段的辅助.只有如此,才能让学生把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想象联系起来,在音乐学习中享受音乐美.  相似文献   

9.
李妍妍 《学苑教育》2023,(21):22-23+26
面对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初中数学教师要慢下来,让学生感受数学教育之美;在深入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在教材处理上要慢下来,让文本呈现出最大的信息量,体会教材的真正内涵;初中数学教师还要让课堂教学节奏慢下来,让学生充分地思考、讨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本”教育。  相似文献   

10.
美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教师在这方面的任务,主要是1.教育学生感受美,即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敏锐的感受力;2.欣赏美,培养学生鉴赏美和评价美的能力;3.创造美,培养学生在感受美和欣赏美的基础上,进行文学艺术或其他艺术的创作活动。  相似文献   

11.
只有真正感受到数学的美,才能手受其中的乐趣,也才能引领学生从心底对数学产生热爱.教师要挖掘数学的丰富内蕴,带领学生感受数学的奇异美;沟通知识间的本质联系,和学生一起领略数学的和谐美;经历数学化的学习过程,和学生共同体验数学的简洁美.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师教会学生认识美、感受美,保持"心灵赞美之情和善良之意"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语文课堂教学要渗透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表达美的能力,引导学生确立追求真理的意向,丰富语文学习的内涵,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初中阶段,教师怎样才能把美育渗透在数学教学中呢?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有审美意识;在教学活动中应不断加强和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在教学活动中应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诱导学生创造美.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有审美意识在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方面的目标就是情感教育的目标,情感教育的实质就是审美教育.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有审美教育目标,在教学活动中要有审美意识.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不断加强和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既肩负着各种专业知识传授的责任,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传播知识的  相似文献   

14.
韦肖珍 《广西教育》2010,(20):51-52
美感教育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以教学内容为依托,渗透美感教育,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教材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审美素质教育内容,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美育,要求教师以美启真,以美怡情,以美育人,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美、体悟美、创造美。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初步具有对语言文字的审美能力,感悟语言文字的美,从而进一步创造美。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为我们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材料。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可以运用美学原则来组织教学,通过多种途径,用教材中美的形象感染学生,美的情操陶冶学生,让学生感受文字的意境美,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美,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7.
蕴藏着审美教育的丰富宝藏,教学中应该着力帮助学生感受其画面美、情感美、音乐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格修养。  相似文献   

18.
雷晨春 《天津教育》2020,(9):131-132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始终孜孜不倦地追求美的生活。在生活中感受美、欣赏美;在情感需求上表达美;为更好的生活创造美,在美的氛围中繁衍生息。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将美育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使学生在追求美好学习生活的同时创造美。美育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世界、培养学生纯正的感情、让学生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而又生动活泼。美育能培养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让他们创造性地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19.
地理学科中所蕴含的自然美、人文环境美的内容十分丰富。地理教师应善于提炼地理教材中的审美因子,充分发掘地理学科的美育功能,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美育手段、美育方式和美育内容,努力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英语作为知识性、思想性和审美性兼有的基础学科,其教学的首要原则应是"文道美"的高度统一.美是无处不在的,英语课堂教学也不例外.我们应该充分发掘教学过程中的美育因素,让学生通过感受教师教学之美和教材内容之美,培养他们发现美、认识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