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 生:《迎接绿色》。 师:(板书课题,提示“迎”的笔画,生跟着书空)大家预习了吗?老师先来出示一些生字、词语,看看你们能否读正确。  相似文献   

2.
一、检查预习,指导写字师:同学们,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理想吗?师:这节课,周老师要送给大家一把神奇的钥匙,它可以帮助你们打开理想之门。让我们一起走进第22课,去寻找这把钥匙。(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师:课前,大家预习了课文,文中有10个生字,其中6个一类字要求大家会写。请翻开书,看看这6个生字所组成的词语中,如果让你选择一个词报给大家听写,你会选择哪个词语?(指名报词)【点评:教者把听写词语的选择权交还给了学生,  相似文献   

3.
课前活动:师生共唱歌曲《小红帽》。一、结合歌曲导入新课师:课前,我们唱了一首歌——《小红帽》。知道吗?这是一个童话故事。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的名字叫“从现在开始”。(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游戏识字师:课前,小朋友已经读过课文了,谁能读给大家听?(指5名同学)其他小朋友端好书,认真听。边听边想:这个故事中部有谁?(生接读课文)  相似文献   

4.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作者图片)师:认识他吗?(生摇头)他是我国著名作家刘章,出版有《刘章诗选》《北山恋》等诗集,被称为"农民诗人"。(出示作者家乡风景图)作者回忆家乡,既没有描绘家乡秀美的山川,也没有描绘家乡清澈见底的小溪,却写了——生:搭石。师: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这些词语会读吗?(出示)  相似文献   

5.
师:上节课大家预习了课文,自学了生字新词,在预习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请提出来。 生:飞机遇到了什么危险? 生:飞机遇险时,飞机上的人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 师:提得好!(在题目后面画两个问号)这两个问题正是本文作者要告诉我们的。这两个问题你是想让老师讲解呢,还是通过自己读书去理解? 生:(齐声)自己读书理解。 师:有志气,是学习的主人。只要好好读书,你就能读懂这些问题。请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预习时没读懂的词语。 (生读文画词,老师安排部分学生把不懂的词语写在各自预先准备的小黑板上;学生写完后…  相似文献   

6.
一识记生字 师:知道咱们今天学习哪一课吗? 生:《爱如茉莉》。 师:预习了吗? 生:(齐答)预习了。  相似文献   

7.
师:大家预习课了吗? 生(参差不齐):预习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伸出手跟老师写课题:阅读大地的徐霞客。(生书空,齐读课题)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文章.大家会发现课文中有很多值得我们积累的词语.比如这几个词语——  相似文献   

9.
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林海》(板书课题)。课前,同学们已预习了课文,通过预习,你对课文内容一定有所了解,谁愿意谈一谈?生:通过读课文,我知道了大兴安岭很美。生:大兴安岭的岭非常多,这里的林非常大,绿颜色很多,鲜花各式各样,在别的地方很少见。(师板书:岭多林大绿花各式各样)生:作者看了林海的风光,感到亲切、舒服。(师板书:亲切舒服)师:同学们预习的收获很大。如果预习时有不明白的问题请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生:为什么说:“兴安岭上千般宝,第一应夸落叶松”?(师板书:第一)生:怎么说“兴安岭会打扮自…  相似文献   

10.
师:课前老师把课文发给大家了。你们一定都认真预习了,发现这课与以前学过的课文最大的不同了吗?生:都是写同一种植物——荷。  相似文献   

11.
一、在对比中引入新课 师:预习了吗? 生:(齐)预习了! 师:今天我们要学什么? 生:(齐)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相似文献   

12.
一借助词语,回顾内容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金子》一课.课文都预习了吗?(生:预习了)课文生字新词都会写了吗?(生:会了)请同学们拿出听写本,我们来听默几个词语.注意每个词语老师只读两遍:蜂拥而至、扫兴离去、不甘落空、实现梦想. (生默写) 师:(出示词语)看屏幕,你都默写对了吗?"蜂"左边是虫字部."蜂"在文中指的是—— 生:人. 师:"蜂拥而至"就是说—— 生:来的人很多. 师:"甘"和"实"是本课的生字.注意"甘"第一笔"横"要长一些;"实"字的"点"比较多,注意最后一笔是个"长点".把这两个字认认真真地重写一遍,看谁写得美观. (生写) 师:一齐来读这几个词语. (生读) 师:想一想,在文中,前面两个词语是写—— 生:淘金者. 师:后面两个词语是写—— 生:彼得. 师:谁能用上这些词语,简要回顾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有人在萨文河畔无意中发现了金子,(师插话:最好在前面加上"听说"一词)淘金者便蜂拥而至.  相似文献   

13.
一词语复习,切入新课 师:同学们,课文都预习了吧?(板书:日寇)这个词怎么读? 生:rì kòu。 师:中国的汉字很有意思。知道"寇"这个字以前是怎么写的吗?(老师板书篆书"寇")"寇"字由三部分组成:"宀"是房屋,"元"这里指人的头部,"攴"是手持棍子。  相似文献   

14.
课前游戏。上课。师:美国的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你们熟悉吗?生:熟悉。师:他,你们也熟悉?真了不起!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题目你们都知道吧?师:(板书课题)课文读过了吗?能把文中的字音读准吗?生:很好。师:来试试吧,把这些词语读一下。(课件出示词语:兴奋、誊写、皱眉头、谨慎、歧途、出版、腼腆)“兴”字,还有一个读音,读什么?通过预习课文,你还了解了哪些内容?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回顾一下你的预习情况,等会我们来交流,好吗?生浏览课文,回顾预习情况。生:通过预习,我知道了课文主要写巴迪妈妈和爸爸给他的诗的评价分别是“精…  相似文献   

15.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3课《丰碑》。(板书课题,读课题)师:同学们课前都预习了课文,通过预习,你读懂了哪些内容?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生:我知道了这篇课文讲的是在红军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板书:“军需处长”)生:红军队伍的任务很艰巨,行军条件很恶劣。生:我补充,课文写了将军开始为军需处长生气、发火,可是知道军需处长被冻死以后,对军需处长表示了深深的敬意。(板书:“将军”)生:我知道了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师:同学们课前预习得很好。请再说说你有哪些不明白…  相似文献   

16.
一、检查预习,梳理结构 师: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我先来检查大家预习的情况。(师出示词语。生分列读两组词语,先正确认读,再读出词语的“情”和“意”。)  相似文献   

17.
一交流背景,设计课文结构图师:今天,我们学习第15课。(板书课题,生齐读)大家预习了课文,知道"这片土地"说的是哪里吗?生:是美国西部一个古老部族印第安人世代栖息繁衍的土地。师:对,这片土地原本属于印第安人。150多年前,美国白人想要通过购买的方式拥有这片土地的使用权,在印第安部落中,有一位最有威望的酋长西雅图在谈判桌上做出了回应。  相似文献   

18.
一、缘起:都是预习惹的祸 每篇课例都附有预习(略读课文称阅读提示),教师在课前往往也有预习要求。照理说,课堂上该呈现轻松自如、和谐共振的场景,但事实上,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因预习的一知半解而滋生的松散与疲塌。预习非但没带来应有的“伏笔效应”,反倒成了孕育学生熟视无睹、不以为然等不良习性的温床。这都是预习惹的祸吗?  相似文献   

19.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台湾的蝴蝶谷》。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湾",右边"弯"要稍微向里收。"蝴蝶",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文中有一些描写色彩的词,你能读正确吗?(出示)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生读)师:透过这些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联系课文的内容想一想。生:我看到许多蝴蝶在山谷里上下飞舞,非常美丽。生:我看到漂亮的蝴蝶在赶往蝴蝶谷聚会。师:轻声读课文第1自然段,看宝岛台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动笔画出来。我们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20.
于老师:今天我们学习第十一课《记一辆纺车》。昨天我请大家预习了。现在说说看,你们喜欢这篇文章吗?学生(异口同声):我们不喜欢!随堂听课的二十几位教师一听很惊讶,于老师也感到意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