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各类媒介不断发展融合,融媒体时代背景下,传统报业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传统报纸新闻在写作方式以及传播思路上必须要全面创新与升级,才能适应融媒体时代媒体市场的发展大势。鉴于此,笔者在本文解读融媒体时代下传统报纸新闻写作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且提出一些有效应对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从“法制报、故事报”的满街吆喝,到都市类报纸的全面崛起,中国的纸媒市场火爆了20多年。目前,我国法制类报刊绝大多数发行环节仍未真正遵循市场规则,发行量不稳定,又缺乏规范手段及有效措施。与此同时,法制类报刊受其他媒体挤压的严重现象依然存在。那么,新时期的法制类报纸的市场远景究竟何在?  相似文献   

3.
王世军  贺银河 《传媒》2020,(1):28-30
从一张报纸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老年文化产业集团,《快乐老人报》在纸媒寒冬中逆风飞扬,成功走出一条“先办媒体再办实体”“由运营媒体到运营人群”之路。《快乐老人报》快速崛起,得益于其有一套暗含了《孙子兵法》强调的“兵者五事”(道、天、地、将、法)的“孙子兵法”。《小趋势——万亿老年市场窗口期悄然到来》全面、系统、权威地披露了《快乐老人报》的“孙子兵法”,希望为报媒的转型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4.
过去在台湾,媒体最常谈到的一件事,就是“想要害一个人,就劝他去办杂志”,80年代以前,杂志在台湾的媒体事业中,是个不被看好的市场。 直到最近的20年,由于台湾的杂志期刊走向不断创新模式,分众诉求与专业经营的发展,近五年来,台湾的电视、报纸市场过度竞争,台湾的杂志市场则持续被创造扩大,展现出和其它媒体的相对优势。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报纸媒体受到较大的市场冲击.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是媒体进步的必然趋势,在此背景下,"融合发展"成为传统报业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报纸编辑要具备前瞻性,深刻认识新媒体出现给报纸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6.
报纸的生存环境和拓展空间取决于报纸的报道质量和发行质量,而科学权威的数据与评价体系则最能说明这一切。在注重“策划”和“包装”的年代,报纸的卖点仍在于不断地去营造。市场在研究媒体,使得媒体不能不去研究市场。对媒体前途来说,价值取向早已取代风险取向,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李茗 《今传媒》2003,(6):39-40
“好酒也怕巷子深”。对众多商业企业来说,这是早已为市场验证的经营要诀。作为与商品广告联系最为密切的媒体自身,又该怎样看待自我形象包装?本文着重就报纸媒体的形象包装谈一点看法。 一、媒体的商品属性决定其必须进行自我包装 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党性原则是指导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报纸媒体的党性不可动摇。但作为  相似文献   

8.
“每天第一眼”(华商报)、“报纸还是新的好,报纸还是早的好,新闻早知道”每日新报)、“非一般的快”(新快报),这些是目前见诸媒体的一些报纸自我宣传的广告语。媒体刊登商业广告早已有之,但是,大张旗鼓为自己做广告却是近几年的事,这是媒体营销意识增强的体现,也是报业激烈竞争的结果。报纸的特色、理念是隐含在内容里面的信息,单靠内容表现,力度不够,不如开宗明义的广告直接。同样,报纸征订、树品牌也不是简单的降价所能解决得了的。于是,一些报纸将目光投向了自我广告。报纸自我宣传的广告量增多了,逐步变得有创意了…  相似文献   

9.
当下新闻业界探索不断、动作频频的事莫过于媒体融合。传统媒体在主攻媒体融合的同时,千万别忘了采编的转型升级。报纸需要成为与时代合拍的读物,成为政府、社会、市场公认的“精神大餐”,把年轻人及其他更广泛的人群吸引过来。结合海门日报的实践,笔者就媒体新格局下的采编转型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教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纸质媒体存亡问题发起的一次又一次质疑.其实已经不是十分新鲜的事。在强大的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分众媒体和互联网、博客浪潮的冲击下.一些报纸和杂志的经营举步维艰.对传统报纸“无可奈何花落去”的近忧远虑.以及由此一哄而起的“报纸数字化、网页化”.不能不说已造成了报业内部某种程度的混乱。  相似文献   

11.
目前的媒体市场正处于重新整合的动荡阶段,这是文娱类报纸借助混乱形势异军突起的机遇,也是对其在种类繁多的新兴媒体挤压中维持生存和发展的挑战,文娱类报纸应对新格局的首要措施,就是精当确立读者定位。  相似文献   

12.
全媒体时代,如何“悦读”是摆在传统媒体面前的一个大命题。新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大量运用,使得报纸的危机和机遇并存,只有加快媒体融合的步伐,从形式到内容不断创新,报纸才能在变革中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13.
报纸发展的动态 20世纪末,著名的“罗马俱乐部”出了一本书,叫《第一次全球革命》。书中预言21世纪有三股影响人类的最大力量,其中之一就是媒体。现在我们已经身处21世纪之初,研究媒体首先应当研究传统媒体。因为目前网络这个“第4媒体”方兴未艾,由于诸多原因,暂时还远远赶不上报纸、电视、广播等的影响力。同时,还得认识到,20世纪末,中国报业存在两个悖论,一个是“大报”的发行面,不如“小报”,大报成了小众媒体,“小报”成了大众媒体。第二个是机关报大多成了只有在机关里才能看到的东西,而“小报”有的甚至只有内发刊号的报刊却满街叫卖,形成了公开刊号“内部发行”,内部刊号公开发行。所谓“大报”,通常是指省市级以上的党报,这种报纸在零售市场上较少见,绝大多数是公费订来给党政官员看的,而所谓“小报”则是指那些非机关报的各类市场报纸,它  相似文献   

14.
研究区域性报纸同质竞争的走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磊 《传媒观察》2003,(1):34-35
报纸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读者也具有明显的地域亲近性。在我国,有关调查显示:在一个较广的地域内,影响力排在前三位的报纸,都是当地报纸,且有60%的居民认同当地报纸的影响力。可以说,现在除了中央新闻单位的新闻传播覆盖全国,区域内的强势媒体基本被“地方军”所掌握。由于中国报业市场的太大和区域市场的相对  相似文献   

15.
从1997年起,一直不被传统机关报重视的就业市场的信息突然走俏起来,短短两年功夫几乎席卷了武汉市绝大部分媒体,先后有近10家报纸加入对就业信息的争夺,打起武汉媒体市场的“就业战”。晚报性质的报纸从一开始就瞄准就业市场。武汉市最早的一家子报《市场指南报》,从1993年12月创刊之初,就设置了《金融、人才、商迅》专版。1997年5月21日,设置专刊《就业指南》,后转办成颇具特色的服务性栏目《人求事、事求人》一直坚持到现在。其后,1997年底创刊的《楚天都市报》,从1999年3月3日,设立了2个版的《…  相似文献   

16.
胡广梅 《新闻界》2008,(6):28-30
本文从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性症结——市场定位入手,试以我国几家主流的新财经报纸为例,首先强调了市场定位决定内容提供.剖析其精英化定位的深层原因及弊端,同时也借鉴世界主流财经媒体《华尔街日报》的定位思路.对我国新财经报纸“平民化”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进行分析,提出了向“成长人群”扩展的现实出路。  相似文献   

17.
在媒体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传统的信息载体——报纸,也变得越来越厚。许多报纸由过去的四版、八版,变成现在的十几版,几十版,报纸变厚渐成一种趋势。所以,有人预言,我国报业已经进入“厚报时代”。头版是一份报纸的开始,也是读者阅读的起点。对于一份报纸而言,其竞争力、获取读者的注意力首先取决于头版。尤其在如今这样的“厚报时代”,要想使  相似文献   

18.
全媒体时代是个大趋势,媒体融合发展是篇大文章。面对机遇与挑战,《河南法制报》保持战略定力和发展自信,以“办全国一流法制报做全国一流融媒体”为目标,在推动媒体融合中“弯道超车”,促进了报纸的逆势飘红和传播力的不断增强,成为全国省级法治类媒体融合发展的改革创新先锋。  相似文献   

19.
任君宁 《新闻知识》2001,(11):15-15
随着我国即将加入WTO,以美国时代华纳公司为代表的新一代媒体集团,将把触角伸进中国网络市场。中国媒体面临严岭的挑战。与此同时,“第四媒体”的出现,又引发了新闻传播业革命性的变化;传统的媒体特别是报纸纷纷上网,到1998年底,全球上网报纸已达4925家,到1999年底,我国至少有400家报纸上网。群雄逐鹿,内忧外患,人们不禁要问:在这场战争中,究竟谁能笑到最后?首当其冲的地方报纸如何才能争得生存的权利?一、地方报纸的生存现状报纸的处境维艰从去年南京报业大战中可见一斑。对中国报业来说,成都、南宁、西…  相似文献   

20.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需要筛选后的新闻,,”这是北京青年报社长张延平做客人民网媒体沙龙,就“金融风暴下的报纸发展与创新”话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时道出的一个观点。上述观点的意思是: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实际上现在人们需要的是筛选。报纸恰恰是一个有限的载体,报纸必须做出筛选。今天有一千件事,对于报纸来讲可能最后只能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