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继军 《学语文》2003,(1):45-46
陶渊明《桃花源记》有言:“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其中的“不足”,中学语文课本释为“不值得”。郭锡良、唐作藩、何九盈等编著的《古代汉语》将“不足为外人道也”注释为“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华语教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作品选编》(英、法文注释)将“不足……道”翻译成英语:“nothingto speak of to……”古代汉语编写组编写的《古代汉语词典》将“足”释为“值得、配”,举的例证恰是“不足为外人道也”。以上各家将“不足”释为“不值得”,笔者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2.
千百年来,人们常说“忠则‘出师’,孝则‘陈情’”,将《出师表》和《陈情表》相提并论,可见诸葛孔明的《出师表》与李密的《陈情表》都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陈情表》中有“除臣洗马”“当侍东宫”之句, “洗马”“东宫”是什么官呢? “洗马”作为官名起于秦朝,为太子官属,是太子的侍从官,料理太子身边事务和日常生活,太子出行则为太子前导,替太子打点  相似文献   

4.
文非 《语文知识》2000,(9):70-71
高中语文第五册《〈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一文有句:“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教材将其中的“继述”释为“继承、讲述”,失之。其实,“继”“述”二字同义,都是继承之意。“述”,《说文》释为“循也”。《汉书·地理志下》:“始楚贤臣屈原被谗流放,作《离  相似文献   

5.
“庖丁”解     
高中语文第三册《庖丁解牛》一课对“庖丁”的注释说:“庖,厨师。丁是他的名。”我认为这个注释对错各半。“庖”释为厨师是对的,但是把“丁”释为“他的名”就不正确了。诚然,“丁”可以当作人名用,但在此处却并非人名。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新编高中《语》第四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有“奉十斋”的说法.编释为“尊奉佛教的十条戒律,其中包括不说谎。这里指信佛吃素”(见课本第104页注解④)。将“十斋”释为“十条戒律”,我们以为不妥。  相似文献   

7.
王晓维 《学语文》2006,(4):48-48
苏洵《六国论》中有“: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句,教材注为:“语见《史记·魏世家》和《战国策·魏策》。”课文注释并未对这句话作具体的解释《,教师教学用书》将这句话译为:“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好像抱着柴去救火,柴不烧完,火不会熄灭。”很显然,它是把“抱薪救火”之“抱”理解为“抱着”。这是不恰当的。有些工具书对“抱薪救火”的解释也是不恰当的。《中国成语大辞典》释为:“薪:柴草。抱着柴草救火。比喻以错误的做法消除患害,结果反而使患害扩大。《”辞海》释为“:亦作‘负薪救火’。比喻想消灭灾害…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第六册白居易的名篇《琵琶行》,其中一句“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里的“阿姨”,教材未加注释。有人著文将“阿姨”释为“母亲”,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9.
“抠门儿”,《汉语大词典》释为“方言,吝啬”,《现代汉语词典》释为“(方)吝啬”,《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释为“【济南】吝啬”。“抠门儿”为什么会有“吝啬”的意思呢?这要从“抠门儿”的“门儿”谈起。  相似文献   

10.
《陈情表》采用了融情于事、融理于情的艺术手法。这一艺术手法存在着一个“事”、“情”、“理”的层进关系,因为没有“事”就没有“情”,没有“情”就没有“理”。如果说“事”是土壤,那么“情”就是土壤里生长出的大树,而“理”就是大树上所结的果实。然而,在实际的评论分析中,人们论及最多、最深的是其“情”,而对其“事”,特别是其“...  相似文献   

11.
“与”在古汉语中当介词“和”、“同”讲,但在有的句子中却说不通,而解释为“带”、“带领”则文从字顺。这样的例子在《史记》中很不少,其它先秦两汉的古藉中也不乏其例。只要句中主语是地位高、权力大或起主导作用的人物,而“与”后边的人是主语发出“赴”、“驰”或“入”、“归”等动作行为时所带领的对象,这“与”就可以释为“带领”。有的古文译著者在译文中有时也把“与”译为“带”、“带领”,但这好像是从上下文中体会出来的,而没有把它作为独立的义项来诠释。“与”有“带领”义是“与”、“以”通假所致。“与”、“以”同属余纽,“以”有“带领”义,也有介词的“和”、“同”义。  相似文献   

12.
杜春香  吴峰 《语文知识》2005,(10):24-24
《陈情表》是亡蜀降臣李密写给晋武帝司马炎的一封“请辞”奏章,全文紧扣“孝”字叙事抒情,一宇一句皆发自肺腑。《古文观止》评论说:“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但令人不解的是,奏章中通篇没有表忠心的字样,而晋武帝不仅答应了李密的“请辞”,并且“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其祖母奉膳”(《华阳国志》)。  相似文献   

13.
宋代苏洵的《六国论》因其观点鲜明,分析透辟,眼光锐利,切中要害而名垂千古,后代对其注释者甚众。然于“六国互丧,率赂秦耶?”一句中的“互”字,各家均释为“交互”。义虽近是而未近确,今试为辨正。  相似文献   

14.
论“教师权力”的滥用与善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师权力”的界定 “权力”,《现代汉语词典》释为一是“政治上的强制力量”。二是“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而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实施者”。乍一看,似乎二者无多大联系。我们会产生疑问,教师有权力吗?“教师”与“权力”能否连在一起用?  相似文献   

15.
“X士”集释     
“士”,《现代汉语词典》释为:①古代指未婚的男子:②古代介于大夫和庶民之间的阶层;③士人;④军人;⑤某些国家军人的一级,在尉以下;⑥指某些技术人员;⑦对人的美称;⑧姓。古往今来,“X士”的队伍不断扩大,现集释如下,以飨读。  相似文献   

16.
释“折”     
朱晨 《学语文》2005,(2):0-40
《殷周金文集成》17.10805是一单字戟,戟上一字作折。《殷周金文集成引得》释为折,读制,可从。  相似文献   

17.
程玉庆 《学语文》2002,(5):20-20
李白的《静夜思》是一首描写游子思乡的诗,这自诗明白如话,平淡无华。其中第一句”床前明月光”中的“床”字,一般都解释为“睡床”,但我认为,“床前明月光”中的“床”释为“井床”更为贴切。  相似文献   

18.
《孟子》“环而攻之”之“环”作筮名解,虽古已有之,但并未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详为之疏解,以说明“环”释为筮名之确当。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收录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教师教学用书》对“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译为:“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样。”显然是将句子中的“如”释为动词“像……一样”。笔者认为这样理解不妥,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说:“语文本是一门读的学科。”文言文教学尤其如此,所以在教授李密的《陈情表》之前。笔者就确定了采取以“读”为主的教学方式,力争引导学生读懂文本内容,读出文章中的真情、真心、真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