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汉民族在漫长的演变发展过程中.各自在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下形成独特的文化心理,这些文化心理因素包括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心理等.这些因素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各自民族的情感表达,言语习惯和行为方式.从而产生跨文化交际上的隔阂和语言翻译上的障碍.本文主要从文化翻译和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探讨英汉不同的文化心理及其对语言翻译的影响和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语言最重要的属性之一,而语言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两者交叉渗透。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语言表现形式还受社会习俗、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思维方式、民族信仰、心理和性格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  相似文献   

3.
教育思维方式的展开和构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思维是客观存在的,它是教育工作者进行教育创造的文化心理基础。教育思维的性质、状况,制约着教育者教育行为的方式和质量。解决问题的教育思维和为达到目标而努力的教育思维,其展开方式是不同的;构成教育思维方式的要素有:知识要素、智力要素、观念要素和思维习惯要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文化为视点 ,从汉英谚语比较出发 ,考察了谚语结构与思维方式的关系以及谚语的文化内涵。本文认为谚语结构与思维方式相互制约 ,谚语对思维方式的不同选择主要表现为侧重点的差异 ;谚语内涵与文化取向相互制约 ,以及积极文化意识与消极文化心理相互依存。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思维和认知的结果。思维和认知方式不同,词语的表达形式也会有所不同。通过英汉词序比较发现,两者的异同主要表现在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思维方式、文化观念等方面。通过对这几个方面的分析发现,英汉词序的异同反映了人类认知思维发展的轨迹,以及中西方民族文化心理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对创新思维的深层文化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结构是心理文化,具体表现为价值取向、情感态度、思维方式等内容。心理文化对创新思维的影响是双重的,中华民族精神既是促进中国历史进步的力量,又是民族创新的动力;心理文化的糟粕也从不同的方面和在不同的程度上制约着人的创新思维,特别是它从普遍性和深层次上影响着民族主体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才的辈出。发展先进文化,提高民族主体的心理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条件。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一个系统,它由许多子系统和要素组成,其中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在文化中处于深层次、基础性地位,它具有弥散作用并引导规范文化系统的各个层面,决定一个民族基本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政思途径。现代语文教育作为民族文化系统的一个构成要素,它的成败得失离不开民族文化心理的影响。文章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角度,着重探讨权威化意识对现代语文教育的反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翻译不仅是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不同思维方式、文化心理的转换。作为语言脊梁的句子结构必然体现思维方式和文化心理差异的,论文主要分析论述了文化差异对句法的影响以及在句法上的体现,旨在揭示中英文转换中句子翻译的规律及依据。  相似文献   

9.
东西方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被很多学者探讨过。思维方式的复杂性及其在不同文化中的不同倾向,对教育产生了不可忽略的重要影响。教育史上很多大规模教育改革都直接或间接与对思维的重要性或对它新的认识有关。思维研究涉及很多学科。世界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国民思维方式几乎都存在长项和欠缺。提高思维品质、平衡不同思维方式的获取、弥补思维方式的欠缺是教育改革应该特别关注的事情。一个国家的教育既是民族性的体现,其兼顾不同文化的思维方式的教育上的努力,也可能是影响民族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根据思维结构的理论基础,即辩证唯物主义、系统科学、结构主义以及“难以穷尽”观,阐述了思维心理结构的组成因素,包括思维的目的、思维的过程、思维的材料、思维的自我监控、思维的品质,以及思维中的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提出了思维的三棱结构图解,认为思维是一个系统的结构,是静态结构与动态结构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一个系统,它由许多子系统和要素组成,其中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在文化系统中处于深层次、基础性地位。它具有弥散作用并引导规范文化系统的各个层面,决定一个民族基本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致思途径。在信息时代,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具有历史性、时代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培育现代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乃是适应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之必然。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对以往关于中国英语及其形成原因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英语是中国英语使用者在交际中因为缺乏表达中国特有事物的英语结构但为了达到交际目的而顺应汉语文化心理、思维方式、语言结构的结果.从顺应的角度探讨中国英语的形成原因可以让我们看到中国英语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及其为何能为英语母语者接受和理解,并达到交际目的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王凤姿 《考试周刊》2011,(25):28-28
本文从汉字的角度,对汉字与汉民族文化心理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汉字的创造及其构形特点,反映出汉民族文化心理对汉字的规范和制约作用;汉民族思维方式、认知模式特点及汉字的大一统文化功能,折射出汉字对汉文化心理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笔者首先探讨了思雏方式与文化的关系,对比了在东西方不同文化氛围中人们思维方式的差异,指出正是不同的文化背景影响和制约着思维方式。接着回顾了洪堡特和沃尔夫关于语言与思维方式的理论,说明语言与思维方式也密切相关。思维影响决定语言,特别是语言结构的面貌,语言反过来又凝化思维,对思维有巨大反作用。最后,具体分析了英汉民族思维方式差异对其语言结构的影响,了解这些具体语言结构差异将会对英语学习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王玮 《时代教育》2010,(9):101-101
大学语文教学承担着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以及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使命,由于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我们在进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时从民族传统文化心理结构出发,探讨教与学的内容与方法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论诗话词话的思维方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话词话的思维方式有别于西方诗学理论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具有自身的特征和独立性,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中国古典文论和古典美学理论的思维方式,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和审美传统。  相似文献   

17.
人怎样才会有好品德?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了解品德的心理结构。 一、品德的心理成分及其结合方式 品德的心理结构,是指个体品德的心理成分及其结合方式,是任何社会、任何阶级的任何个人都具有的,跟受社会和阶级制约的品德内容不同。品德内容还涉及其它科学,品德的心理结构才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我国心理学界一般认为它包含知、情、意,行四种成分的结合。下面分别从品德的心理成分及其结合方式,联系品德内容来加以概述。  相似文献   

18.
巴金文化心理结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思想与人格建构、思维与审美选择、价值取向等文化心理要素等方面探讨巴金的文化心理结构。以“爱人”为核心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主体人格的张扬显示出巴金思想与人格的张力;以“立人”为导向的价值取向使巴金具有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纵横比较的多向思维方式和感性经验使巴金思维具有主观性与开放性的特征。通过对巴金文化心理结构的解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巴金的精神内涵,以便我们更好地继承他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一种文化行为。教育过程是个体心理遭遇人类文化的历程,在人类文化的背景中展开个体心理活动的过程。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审美趣味,三者构成一个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主要因素。这既是教育要着力去引导的,也是教育过程必然会影响产生的。  相似文献   

20.
我国心理和谐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进民众和谐心理是心理学学科为构建和谐社会所能作出的主要贡献之一。我国心理学界对心理和谐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探讨心理和谐的内涵与结构;开发心理和谐的测量工具;调查民众心理和谐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仍有很多问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