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前不久,我有幸参加了浙江大学主办的全国小学教学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感受颇多。其中特级教师徐斌老师上的“认识乘法”一课中,徐老师细腻又不乏创意的整体设计、平和又不乏活泼的教学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最吸引我,最能引发我心灵深处的感悟的,却是徐老师高超  相似文献   

2.
最近又重新认真阅读了雷玲主编的《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一书,其中苏州特级教师徐斌老师的一篇《追寻真实有效与互动生成的课堂——我的好课发展观》引发了我深深的思索。徐斌老师追求的好课分为三级:一级,"精雕细琢、完美无缺";二级,"多层并进、快乐交流";三级,"真实有效、互动生成"。经常听徐老师课的老师都能发现,在实际教学中...  相似文献   

3.
去年,我有幸在安徽的淮北和六安聆听了徐斌老师的公开课及报告,获益匪浅。特别是听到徐斌老师对课改中出现的教师没有板书,没有让学生看书,课后没有布置作业的“三无”现象提出了批评,感受颇深。虽然徐老师没有展开论述,但还是引起了我长时间的思考。下面我结合自己听课、上课时遇到的情况,谈谈个人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韩英蓓 《广西教育》2005,(1A):34-35
常听人说,特级教师的最大本事是把简单的教案上出精彩。最近,笔者有幸聆听了苏州特级教师徐斌的“认识乘法”一课,印证了这一说法。徐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高超的教学技艺、挥洒自如的教学风格博得了听课老师的赞赏。下面对徐斌老师的“认识乘法”教学预案与课堂教学实录进行对比赏析。  相似文献   

5.
近日,笔者细细品味了徐斌老师执教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一课。这节课,真实、自然,没有多余的"包装",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问题都在启迪着学生的思维,如"春雨般润物无声"。这节课,徐斌老师追求的是"无痕的教育",留给我们的却是"有痕"的精彩。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有幸听了特级教师徐斌执教的《认识乘法》一课,不禁被他精湛纯熟的教学艺术所折服。本文试图撷取徐老师《认识乘法》课上的几个片断来感受一下徐老师如何在一节看似平淡无奇的数学课上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与方法的。对话中的师生关系新课程观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  相似文献   

7.
听徐斌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行云流水,不缓不急,轻松自如,看似闲庭信步,却是运筹帏幄.在他的课堂上,学生学习就像是踏上一次幸福的智慧之旅,令人神往.现就徐老师的某些教学片段谈谈自己的感受:  相似文献   

8.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合作的应有之意呢?前不久,江苏省特级教师徐斌来常熟上了一节二年级的“万以内数的读写法”一课,或许,我们能从这节课中找到有效合作的真正注解。不妨让我们走进这节课,去领略一下徐老师为学生打造的合作舞  相似文献   

9.
徐斌老师为我们呈现的这节研究课"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不但使学生能合理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用转化策略,感受了转化策略的价值。徐老师精选学习素材,强调转化过程,注重深度体验,渗透数学思想,使课堂学习充满数学魅力,让转化的策略深入到了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相似文献   

10.
如果没有亲临现场,也没有亲自听一听徐斌老师的这节课,毋庸置疑,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你一定会说:“当然是动画、故事、游戏……因为只有这些才是激发人尤其是低年级儿童学习兴趣的最常用、最重要的手段。”当“教海探航”的航船驶着我有幸坐进徐老师的课堂。与一年级的孩子面对面,共同倾听、领略徐老师的教学艺术时,所见的却是一路上波澜不惊,没有了课件,没有了热闹,没有了缺乏思维含量的口头表达。感触最深的是淡然之中暗流涌进,学生、听课老师常常思维澎湃、心潮迭起,  相似文献   

11.
最近,笔者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徐斌的课,内容是苏教版第三册《确定位置》,整节课设计新颖,指导到位,深深地吸引了我们所有的听课教师。其中,他精心设计的课始,给我留下了无穷的回味与启发。现摘录如下:师:小朋友们认识我吗?生:不认识。师(板书):徐生:徐老师好!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到你们班上感到特别高兴,有没有哪位小朋友也姓徐呀?来,和我握握手(一个学生和他握手,其他的同学都很羡慕)。下面,就让老师来认识你们。老师发给你们两张纸,现在请每个小组往下传第一张纸,用水彩笔写上你的名字,我就能认识你了。第1小组有几个小朋友?(有的说12…  相似文献   

12.
去年,我有幸在安徽的淮北和六安聆听了徐斌老师的公开课及报告,获益匪浅。特别是听到徐斌老师对课改中出现的教师没有板书,没有让学生看书,课后没有布置作业的“三无”现象提出了批评,感受颇深。虽然徐老师没有展开论述,但还是引起了我长时间的思考。下面我结合自己听课、上课时遇到的情况,谈谈个人的理解。一、板书也是重要的教学手段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无限发展的空间。但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有其不足的一面,如电脑的每次换屏,就不利于对学生感官的刺激,不利于教学重点的突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作为一…  相似文献   

13.
今天下午第二节课是活动课。上课铃声一响,我们就像小鸟一样“飞”到了操场上。“徐老师,让我们踢会儿足球吧。”我举着一个足球恳求徐老师。徐老师看了看我们,笑着说:“可以啊,不过你们得回答我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看了徐斌老师《一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实录与反思,我深切地感觉到徐老师“追寻有效的数学课堂”的足步。  相似文献   

15.
那天的语文课堂有点特别,因为课堂上多了一个听课人。有人听课其实一点也不奇怪,作为市里的学科带头人,徐老师经常在国内的赛课中获奖,电视台还作过专门报道。这样的老师,有人来听课,真是太普通不过!可是那天的听课人不一般,因为她是一名学生。那是周五的下午,徐老师进教室时与平常颇有些不同,他手上什么也  相似文献   

16.
案例 徐老师是一位有思想的研究型教师。她也是一位在教学中实现自我成长的教师典范。 2008年秋,山东省临沂市某区的考察团来到了徐老师的课堂上。时已下午四点多,学生马上就要放学了,学校匆匆组织学生为考察人员来上这节公开课。学生在徐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与展示关于“折扣”问题的讨论。因时间已晚,学校希望这节课只上20分钟就结束,  相似文献   

17.
“要把平常课当做公开课来上,更要把公开课当做平常课来上”。江苏省特级教师徐斌在我校作题为《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的报告中如是说。于是我在教学“三步计算应用题”时思考并践行着徐老师所主张的观点。[第一次教学活动]师出示两个线段图:杨树:杉树:师:你们能说出这两个线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数学教师》2012,(10):F0002-F0002
2012年4月1日,“辩课”第五站走进江苏省泰州市许庄中心小学。两堂。“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分别由李军老师、徐斌老师执教。两堂课呈现了不一样的而貌:徐老师的课轻灵、细腻、流畅,李老师的课则稍显沉闷,也不够流畅。在上渫间隙,现场老师感叹“徐特不愧是全国知名的特级教师”,而对李老师的课则多以“设想很好,落实欠缺”来评价...  相似文献   

19.
有幸在北戴河听了特级教师徐斌的数学课“认识乘法”,精巧独特的教学设计、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都给听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博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时过几日,回味徐斌老师的人和课,留在我心中最深的印象竟然是一个“静”字!  相似文献   

20.
杨清 《湖南教育》2009,(11):34-34
“徐老师的讲座和示范课,给我的启示是:作为一个老师教给学生知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日前,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中国数学教改研究会秘书长、常务理事徐长青应花垣县花垣小学邀请,为该校及其对口帮扶的雅酉学校共200多名教师上了两堂示范课和一堂讲座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