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倪焕之》中使用了丰富的重叠词,其中形容词重叠存在着多种形式类型,在归纳形容词重叠的形式类型的基础上,初步探讨形容词重叠的语法功能,语法意义以及可重叠的形容词的范围。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方言中存在大量的重叠形式,其中以AABB式重叠最为典型。AABB式重叠从语言成分类别上看,可分为AABB式重叠构词形态和AABB式重叠构形形态两类;从词性的角度看,主要是动词性AABB式重叠和形容词性AABB式重叠。  相似文献   

3.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现代汉语副词的重叠现象就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虽然我国对副词的研究逐渐深入,但是学术界对于副词的争论一直广泛存在。究其原因不难发现,第一点是学术界对于什么是副词,目前还没有清晰的界定。第二点也是最主要的一点,由于副词是一个半开放的半封闭的词类,所以无法完成对其成员的准确统计。副词重叠的现象与其他词类重叠的方式既有共同点,也存在着差异。对副词重叠现象进行研究,能够对现代汉语整个重叠系统进行很好的补充。从现代汉语副词重叠现象的含义及类型出发,解释副词重叠现象的产生及原因,从单音节副词重叠的类型及差异以及多音节副词重叠的类型及差异等两方面,对现代汉语副词的重叠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湘语邵阳话中,动词“VXVX”式重叠中的X,既可以是持续体标记,也可以是完成体标记,“VXVX”式重叠既有原生重叠,也有由句法结构和话语反复等演变而来的次生重叠,这在汉语方言中是颇有特色的。通过将湖南方言动词“VXVX”式重叠与别的汉语方言进行比较,可以提出一条具有方言类型学意义的蕴含共性:在某种汉语方言中,如果存在由完成体标记X构成的“VXVX”式动词重叠,则肯定存在由持续体标记X构成的“VXVX”式动词重叠。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维吾尔语中存在的大量重叠词入手,阐明了维吾尔语的各类实词都能重叠(代词除外),探讨了维吾尔语重叠词的构成方式和重叠后引起的词性变化,以及在语法、语义、语音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汉维语中都存在汉维语的重叠形式,汉语的重叠形式更为丰富,用途更为广泛.  相似文献   

7.
多数专家认为汉语名词重叠出现情况很少,对名词重叠的研究较其他词类较少,而把儿童语言中的名词重叠作为研究对象的更少。事实上,儿童语言中存在大量的名词重叠的现象。本文从这些名词重叠式的构成形式、组合能力、语义特征、句法功能及存在原因五个方面进行探析,对儿童语言中的名词重叠式进行系统地总结和归纳。  相似文献   

8.
潮汕方言中存在着"动词重叠+补"结构。这种结构在语音上存在重叠音变的现象;在语法意义上,可以分为"增量"和"减量"两种。表示"平量"的"动词重叠+补"结构是古汉语在潮汕方言中的保留,表示"减量"的"动词重叠+补"结构是后期由于搭配的补语的虚化而逐渐形成的。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形容词重叠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形容词重叠一直是语法研究的一个热点。有关形容词重叠语法意义、语法功能和可重叠形容词范围等方面的研究有所深入,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只有继续坚持对语言事实的调查分析,进一步吸收相关理论,改进研究方法,才能促进形容词重叠研究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前人学者对汉语动词重叠的深入研究,在动词重叠的演变、基本格式、语法意义、可重叠范围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总结,并提出了在当前研究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方言词典编纂中,考求和使用本字的问题是无法回避的。用字考究、释义确当的方言词典可以为通语词典的编纂及汉语词汇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在现已出版的几部西北方言词典中,偶尔可见本字失考、用字不确的现象及其他一些可资商酌之处。文章通过实例辨析认为,方言词典用字在注重“溯本”的同时,还要注意从“俗”从众;应适当克制使用冷字僻字;本字待考的词语,可采用通行辞书中的写法;推溯词源和考求本字时应注重与姊妹方言的对比解证。  相似文献   

12.
学者们一般认为莆仙话与闽南话的文白异读基本相同,并以此作为莆仙话脱胎于闽南话的重要证据之一。本文对此作了补充和修正,从数量、类型、音值等几个方面看,闽南话与闽南话和闽东话的文白异读均存在较大差异,且其中不乏创新之处。因此,我们认为莆仙话白读历史上与闽南话属于同一支派,而后来有了自己不同于闽南话的发展,其中一些发展是闽东话影响的结果,另外一些是莆仙方言自身的演变(特别是音系简化)而致。这是莆仙话过渡性特征的重要体现之一。  相似文献   

13.
《燕说》是清末学者史梦兰的一部方言著作,记录了当时唐山的一些方言词。《燕说》记录的方言词有些沿用到现在,有些消失了。通过分析在唐山消失了的方言词,可以发现《燕说》记录的方言词不完全准确,清代唐山方言和山东方言关系很密切。  相似文献   

14.
海南民歌源远流长,黎族是古越族后裔,善于“野音”。黎族五大方言区(“哈”方言、“杞”方言、“润”方言、“赛”方言和“美孚”方言)的民歌各有特色,文章以赛方言民歌的音乐形态作为分析对象,对其音乐的调式、节拍、旋律特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是吴语的成熟期,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用吴语创作的白话小说、戏曲、民歌以及研究吴语的专著等,这些都是我们研究明清吴语的宝贵资料。苏州话和上海话是吴语的代表方言,考察这两种方言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我们大致了解明清吴语的研究概貌。涉及明清苏沪方言的成果比较丰硕,主要集中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共时平面和历史演变研究都有所涉猎。不过,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方言材料使用过狭,方言文字较少有人涉及等。  相似文献   

16.
泸溪县处于湘语和西南官话之间的过渡地带,对于泸溪方言的归属,学术界分歧很大。文章从声、韵、调三方面入手,把泸溪方言与西南官话及湘语进行比较,最终得出结论:泸溪方言是一种带有浓郁西南官话特色的湘方言。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方言在社会新闻中的使用情况,分析方言在社会新闻中使用的现实意义,剖析方言在社会新闻中的使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如何在社会新闻中合理使用方言的几点建议。虽然方言在社会新闻中的使用存在诸多问题,但新闻工作者如果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扬长避短,合理恰当地在社会新闻中使用方言,就能发挥方言作为自然语言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8.
洪江方言属于西南宫话怀靖片 ,具有北方方言和湘语的双重特色。对洪江方言的动态助词进行线性描写和网状分析 ,为汉语方言研究提供了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19.
过渡语是由方音向普通话音转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言语应用现象。方言区人在说普通话时对自己原方言进行改造,形成既有所属方言的地方音特征又有普通话音的过渡语。普通话教学应该针对方言区人的过渡语进行正音训练,帮助他们在说普通话时减少方言音而向纯正普通话音靠近。  相似文献   

20.
粤东闽方言区至迟在13-14世纪已初步形成,潮州与梅州语言出现分异。在潮州政区范围内,始终未能形成为统一闽语分布的语言格局,仍有相当部分地域属非闽语区,而粤东的闽语区也不以潮州为限,方言界线与政区界线并未能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