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确立外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终身教育和素质教育是外语教育最重要的指导思想和“以人为本”是新世纪外语教育改革的起点三个方面论述了高专外语教育思想的选择。选择一定的教育思想,对新世纪高专外语教育改革、构建新的外语教育模式和课程体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教育改革是对教育价值的重新选择,归根到底是对人才标准的重新选择。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们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必须确立的教育价值,这是自废除科举制度以来最重要的教育价值观念变革。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文本内容,我谈以下三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的职业,把教师专业化作为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选择,符合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适应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本文从教师教育发展的选择,地方高师院校的改革方向,地方高师院校面临的挑战三个方面对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改革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地方高师院校要在教师专业化的挑战面前获得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就必须面对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发挥自身的优势,面向基础教育,积极推行教师教育专业化。  相似文献   

4.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信息一体化,世界各国都对教育改革寄予厚望,期待着通过教育改革,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国民,提高国际竞争力,以适应世界经济、政治、化、科技的变化和发展。在教育改革进程中,无论社会制度和政体如何,虽然有时有些重叠,但都面临着是追求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还是追求以市场机制为导向的教育发展的重要选择,这是难以回避的教育十字路口。  相似文献   

5.
着重论述了创造教育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创造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题中之义和战略选择,可持续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创造教育应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6.
当前,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改革正在全力推进,要取得更大的成绩,有必要对明确区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内涵、以适当的方式统一社会各方面对教育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教育改革参照物、保证受教育者的学习选择权利等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着重论述了创造教育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创造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题中之义和战略选择,可持续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创造教育应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8.
周润智 《教育科学》2002,18(1):49-50
教师职业文化是教育功能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它不但制约着教师对教育内容的选择,加工和教师集体的发展走向,还影响到国家教育政策的实施水平。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趋向要求对教育予以重新审视;教育发展观的选择要基于全球化背景,教育要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方面,而不只是工具。教育改革需要有全球化的思维观。  相似文献   

10.
罗阳佳 《上海教育》2010,(19):28-29
静安国际化的城区发展定位对静安教育的未来定位指明了方向,作为上海教育改革发展的前沿阵地,静安教育选择的是超越自我、面向未来。在未来五年,静安将努力把握未来教育特征,完善精品教育体系,打造素质教育最佳实践区,建设学习型城区示范区,实现更高水平教育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30年教育改革的中国经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其他领域社会改革一样不断扩展和深化,极大地推进了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教育改革可以划分为四个大的历史时期——教育改革酝酿与教育事业恢复发展时期(1978-1984)、教育改革起步与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时期(1985-1992)、教育改革全面展开与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时期(1993-1998)、教育改革持续深入与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时期(1999-2008)。在此基础上,从教育改革的性质定位、背景认知、路径选择、价值诉求等四个方面对教育改革的基本特征进行理论分析和概括,可以发现,30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从根本上说还是具有社会性和政治性的,是对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发展需求的政策表达;教育改革的根本动因不在于教育自身,而在于社会经济和科技进步提出的客观需要;教育改革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路径;教育改革的价值诉求明显侧重于国家主义和经济主义等。在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未来10到15年中国教育改革的社会性质会更加突出、教育改革的背景认知更加全面、教育改革的路径选择更加多样、教育改革的价值诉求更加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小学立体教育模式研究●重庆市铜梁县第一实验小学谢永龙一、探究小学立体教育模式的意义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面向21世纪的现实选择,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刻不容缓的重大战略任务。素质教育的实施,给基础教育带来了一场时代的革命,也给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13.
美国的教育体制在过去的20多年间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一变化源自于人们对于公共教育发展的质量、效益和规模的不满。为了使教育更平等、更普遍、质量更高,美国政府实施了教育改革,而择校就成了美国教育改革的一个中心议题。美国政府将市场的自由竞争机制引入学校,以使个人的选择在教育市场中具有最大机会。  相似文献   

14.
学校教育改革以促进儿童的发展和幸福为宗旨,家长应该关心、支持改革,并且推动学校开展求真务实的改革。家长的教育态度对学生及教师的影响力、家长所拥有的教育咨询与选择权利使其能够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积极动力.而家长教育观念落后、家校沟通不畅成为阻碍学校教育变革的因素。有效的亲职教育和多元的家校沟通机制将能够确保家长推动学校教育变革的能量得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5.
择校是美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极为引人注目的教育改革之一,90年代布什政府提出了“择校就读”的思想。1990年,教育部长卡瓦佐斯在《推行选择制,改革美国教育》的报告中强调“选择的机会是我国进行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基础。”《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则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择校制度。择校对美国以公立教育为基础的教育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也出现了一系列择校现象,尤其90年代以后,择校已成为教育中的热点问题,引发了一系列教育问题,而目前对择校的研究与择校本身的激烈程度和意义是不相称的。对两国择校的比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我国的择校问题。  相似文献   

16.
教育中的交易、契约选择和学校组织的契约性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曹淑江 《教育科学》2004,20(3):8-11
本文试图把教育制度和教育组织纳入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从微观上来看,学校组织本质上是一系列契约的联结,研究教育制度和教育组织及其变迁应从教育中的交易和契约选择着手。通过分析在特定的约束条件下教育中的契约选择,来分析教育制度和教育组织的逻辑及其变迁的规律,教育改革、教育制度和组织的变迁在微观上就是改变教育中的交易方式和契约选择。  相似文献   

17.
WTO中的教育理念与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是21世纪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之一,也是促进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教育理念是教育之本,是人们对教育价值取向的追求,对教育现象的整体性批判,对教育发展的方向性选择。“WTO”所蕴涵的教育理念不仅给我国教育事业带来观念的冲力,还对教育改革带来制度的活力。它不仅将冲击与突破我国教育的体制性障碍,还将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发展与走向产生深刻的影响。一、WTO中的教育理念在WTO协议与WTO的原则规定中,我们可以窥见WTO所体现的教育理念有:1.教育国际化理念…  相似文献   

18.
教育与国家的关系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本源性问题之一。公共选择学派对教育与国家关系的探讨以公共教育制度为载体,主张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是政府官僚利益的维护者,公共教育问题的根源在于直接民主控制下的官僚制度,公共教育制度重建的有效路径在于走向市场自主控制的公共制度的选择。公共选择学派的教育与国家关系理论以其特定的历史性与境遇性对西方教育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为我国当下的教育改革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教育改革伦理规范是统率教育改革的善恶准则体系,蕴含着教育的伦理本性和时代的伦理精神,是衡量教育改革的基本善恶标准,体现了对现代教育发展理念的追求。教育改革伦理规范具有评价与鉴定、崇善的导向性、整合与调控等功能,能对教育改革实行有效的统率、指引和规约。遵守教育改革伦理规范有利于提高教育改革的道德进步性。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的高等教育必须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这是我国教育事业历史性的选择。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切入点,其重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传统的教育方式、方法亦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