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国內部分经济学院系的师资数据,考察国内高校的近亲繁殖特征及其对学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国內高校之间的毕业生流动存在显著的区域性特征,知名大学之间没有形成一个师资交换圈;第二,从总体看,海归师资的引进力度与本地优质高校资源的丰富程度是影响近亲繁殖率的决定性因素;第三,一个机构的近亲繁殖率过高有可能会因为降低近亲繁殖的质量而导致学术退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高校愈演愈烈的“近亲繁殖”现象,从其产生原因、消极影响以及应对措施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3.
高校教师学术"近亲繁殖"不仅危害学校,对教师自己和学生("近亲")也带来诸多危害。这种社会现象的出现与延续,既有历史方面的原因,也有现实方面的原因,文化管理对于防御高校教师学术"近亲繁殖"有着重要的作用。其具体表现为在引领教师价值观过程中防御"近亲繁殖",在保障教师权利过程中防御"近亲繁殖",在注重教师人文关怀过程中防御"近亲繁殖"。  相似文献   

4.
信息不对称理论应用的范围相当广泛,高校"近亲繁殖"现象也实为信息不对称的具体表现。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与方法分析了高校"近亲繁殖"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形成机理,并提出了改善高校教师学缘结构,规避"近亲繁殖"现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西部高校中"近亲繁殖"现象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部高校人才引进中,普遍存在“近亲繁殖”现象。其表现主要有硕博招生中偏爱本校考生和接受本校毕业生留校工作。本文将理性分析“近亲繁殖”现象的表现、弊端、成因及改善路径。  相似文献   

6.
信息不对称理论应用的范围相当广泛,高校“近亲繁殖”现象也实为信息不对称的具体表现。本文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与方法分析了高校“近亲繁殖”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形成机理,并提出了改善高校教师学缘结构,规避“近亲繁殖”现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信息不对称理论应用的范围相当广泛,高校“近亲繁殖”现象也实为信息不对称的具体表现。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与方法分析了高校“近亲繁殖”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形成机理,并提出了改善高校教师学缘结构,规避“近亲繁殖”现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于高校教师队伍,国内外不少有识之士都提出要“全方位”组建,以避免“近亲繁殖”,国外不少大学都有不留本校毕业生任教的远见之举。但是,在我国高校教师队伍中,“近亲繁殖”的现象仍相当普遍,它有着错综复杂的背景,不是订个制度限制一下就能解决得了的。  相似文献   

9.
肖殿华 《江苏高教》1996,(6):50-51,37
浅析“近亲繁殖”———我国高校管理改革中的难点之一江苏石油化工学院肖殿华“近亲繁殖”一词来源于遗传学,本意是指近亲结婚、繁衍后代的现象。现被推广用来比喻亲缘关系相近事物的相互结合的现象。本文借用“近亲繁殖”一词来比喻我国高校出现的一种现象,它已成为高...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学缘结构普遍存在近亲繁殖现象,这既有我国社会历史文化原因,又有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原因.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教师队伍的学缘结构呈现出新的动向: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教师队伍学缘结构呈现不同的特点;高校教师来源中的学术亲缘关系明显呈区域性特征;不同高校相同学科专业的教师可以在师承关系上没有亲缘性,但有可能在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上显现出很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东西方文化差异性与高校"近亲繁殖"现象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通过西方用人制度的比较,分析历史化传统对高校用人制度的影响,从自然科学与现代生命科学以及社会实践的角度论证“近亲繁殖”给高校用人制度带来的危害,提出了改善高校教师学缘结构、解决“近亲繁殖”的办法。  相似文献   

12.
近亲繁殖比喻主要以本校的一种理论、一种思想、一种模式来组建教师队伍,其成员常常在本校取得学位后留下来任教,延续本校的学脉。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国外高校教师的学缘结构更倾向于远亲杂交,国内高校教师的学缘结构则倾向于近亲繁殖,但国外高校的近亲繁殖也能开出创新的花朵。因而,我们在强调远亲杂交的同时,不能一味否定近亲繁殖。  相似文献   

13.
避免学术近亲繁殖已成为越来越多高校人才引进政策的依据。但所谓学术近亲繁殖导致学术衰退以及研究人员学术水平下降的情况,至少在经济学界是不存在的。文章引入库恩的范式理论对这一命题进行解读,说明近亲学术团队更加符合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学术近亲繁殖应当是个伪命题。  相似文献   

14.
试析“近亲繁殖”趋势对师资队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析“近亲繁殖”趋势对师资队伍的影响关海峰高风芝高等学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已逐渐被很多有识之士重视起来,其重要性已被众多领导乃至各级教育管理部门所重视。本文从教师的结构来源来探讨一下“近亲繁殖”问题。一、近亲繁殖的来源及形成原因所谓“近亲繁殖”是生物...  相似文献   

15.
王立新 《师道》2007,(3):12-12
长期以来,中国高校特别是重点高校,都会选择把尖子生留校任教,从而把学术研究和教学活动封闭在一个小圈子里。这种情况被称为高校人才的“近亲繁殖”。目前,这种情况正愈演愈烈。统计分析表明,中国大学的“近亲繁殖”程度要比海外高5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目前,诸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教学人员中,约有一半以上出自“同门”,最多的甚至达八成。在2006中国工博会科技论坛院士圆桌会议上,与会院士直言,科研“近亲繁殖”现象的日益严峻,正逐步扼杀“帅才”,危害创新能力。有关统计显示,国内大学等机构“近亲繁殖”程度比海外约高5倍,诸多教师、导师毕业于本校,且越是知名度高的单位越是明显。“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与“尖子生”选择余地小是造成“近亲繁殖”的主要原因。而由于同出一门,研究方法类似,同质性强,必然导致学术上的封闭和创新能力的减弱。而学生也很难有超越老师的勇气,一切都…  相似文献   

17.
学术"近亲繁殖"是一个尚无定论的命题,不同学者的实证研究得出了完全相对的结论。学术"近亲繁殖"受到大量批评的真实原因,并非"近亲"没有学术"繁殖"能力,或"繁殖"的后代一定不正常,而是高比例的"近亲"破坏了大学的学缘结构。人们痛恨"近亲繁殖"过程中的学术腐败和行政干预。这种现状是在人性判断标准、人情世故、计划经济、行政思维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的人才引进的博弈结果。博弈论分析的结论显示,采取以下措施完善人才引进制度,有利于消减学术"近亲繁殖"的负面影响:明确具体要求,严格博弈的准入资格;公开招聘全程,压缩违规出牌的空间;完善退出机制,延期对局结果的定论。  相似文献   

18.
美国高校避免研究生导师队伍"近亲繁殖"的做法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校研究生导师队伍“近亲繁殖”问题严重,美国的一些避免“近亲繁殖”的成功做法,如广开途径,公开招聘,不留本校毕业生任教,“非升即走”,以优厚的条件吸引人才等,对改革我们的弊端颇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王立新 《师道》2007,(3):12-12
长期以来,中国高校特别是重点高校,都会选择把尖子生留校任教,从而把学术研究和教学活动封闭在一个小圈子里。这种情况被称为高校人才的“近亲繁殖”。  相似文献   

20.
"近亲繁殖"对高校发展的负面影响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亲繁殖之风在高校愈演愈烈,并对高校管理、学科建设和教学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日益强化高等教育管理和质量的今天,应当通过法律等手段来对其进行遏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