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拟在高校大学生篮球集训中加入FMS评估测试,综合大学生篮球项目的特点并结合国外的一些训练案例将康复体能训练进行提炼改进,以期制定适合大学生高水平篮球队员基本功能性动作评估与康复体能相结合的方法,为高校球队运动员运动损伤防治提供参考。研究结论:(1)功能性动作筛查(FMS)复合得分14分分级的标准可作为大学生篮球运动员在参与赛前集训时急性损伤风险参考指标。(2)康复体能训练干预提高了FMS得分且降低了损伤高风险组急性损伤率。  相似文献   

2.
对国家帆船队男子激光级两名重点运动员的研究发现,施某主要存在核心力量及高强度运动下腿部肌肉耐力不足,而乔某主要是由于腰肌劳损导致在进行高强度运动时出现腰部酸痛、僵硬、腰椎活动度减弱等问题。根据两者的不同状况,针对性的制定各自的训练方案,通过3~4周的训练后,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及损伤恢复情况均有所改善。通过高水平运动员体能训练计划制定、实施,改善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完善有效提高帆船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的手段与方法。同时,通过对重点运动员损伤后的康复训练,汲取康复体能训练有效手段,探索运动损伤机制并在训练中积极预防损伤。  相似文献   

3.
功能性训练是在提高动作表现的任务驱动下,通过训练动作来使运动员的生成特定力量以及神经肌肉协调性的体能训练方法。本文通过对羽毛球运动中膝关节的专项力量要求进行了分析。然后结合实际需求制定出提高膝关节力量的功能性训练动作,以期提高羽毛球运动员膝关节的力量并将动作转化在羽毛球运动实践中。  相似文献   

4.
篮球体能训练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训练内容、训练模式等方面。运动员训练过程中,若体能不够充沛,极易发生身体关节损伤的情况。篮球作为一项体育高强度运动,对运动员的耐力、力量、速度、身体灵活性和爆发力等要求极高。本文基于篮球体能训练,深度探究功能性训练的价值和应用对策,以期为篮球体能训练提供些许理论参考,进而为国家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篮球运动员。  相似文献   

5.
合俊聪 《健与美》2023,(9):111-113
核心力量训练可快速提升个体的肌肉力量与身体稳定性,核心力量训练最早应用于康复领域,现逐渐被应用于体能训练中。核心力量训练在篮球队体能训练中应用,有助于运动员熟练掌握篮球技术动作,提升其身体灵活度与体能水平,并避免其出现损伤。鉴于此,应在篮球队体能训练过程中,加强对核心力量训练的重视和关注,以期进一步提升篮球队体能训练水平。  相似文献   

6.
膝关节是人体负重和运动的主要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是膝关节最常见运动损伤之一,而健美操运动也是造成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项目之一,本文通过运用文献综述的方法,广泛收集有关膝关节ACL损伤的基本理论及防治知识,通过前交叉韧带的生理解剖结构,并结合健美操项目的运动特点来分析造成前交叉韧带一度损伤的原因及根据原因提出预防措施,针对前交叉韧带一度损伤的早、中、晚三期的病理演变特征提出康复方案,对以后前交叉韧带一度损伤保守治疗的快速康复提供理论基础,并对以后健美操训练中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预防和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训练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利用等速肌力测定、表面肌电等评定方法,对排球运动员膝关节镜术后进行定向、周期性的康复治疗,并对治疗前后的力-电特征值进行了系统监测研究,结果表明:经采用多点等长、短、长弧等速训练结合平衡能力练习的治疗方案以及定向诊断结果表示,两运动员膝关节镜术后在短时间有较好的康复效果,在康复体能训练中加强协同肌群的功能锻炼对运动员膝关节镜术后韧带预防再损伤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对运动员来说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常发生于运动中突然变速、转向以及外来暴力等,前交叉韧带损伤对个人的日常生活和运动能力有非常大的影响。目前,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用于韧带轻微损伤的情况,若前交叉韧带完全或大部分断裂,则首选手术治疗。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作为前交叉韧带断裂治疗的金标准,其术后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功能障碍,如疼痛、运动功能障碍、本体感觉功能障碍等。该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发现康复干预时机十分重要,有效的术前康复干预可以及时避免膝关节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训练方法主要包括被动康复训练和主动康复训练,其中被动康复训练手段包括支具或辅助器具保护、神经肌肉电刺激、推拿手法结合关节松动术、持续性关节被动活动训练,主动康复训练手段包括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练习、开链运动(OKC)和闭链运动(CKC)、本体感觉训练以及重返运动,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会表现出各种情绪障碍,如焦虑、恐惧、担忧等,但康复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短时期内很难看到明显的效果。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贯穿心理康复干预,对患者进行疏导,以缓解或消除患...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备战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国家赛艇队12名公开级女子双桨组运动员6周功能性力量训练前后功能动作筛查测试(FMS)成绩进行动作质量的比较,探讨功能性力量训练对运动员身体功能动作质量的影响,以便为今后备战比赛过程中制定提高运动员动作质量和运动技巧的功能性力量训练计划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2名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在云南会泽高原训练基地训练期间进行6周功能性力量训练干预,并在实验前后对运动员FMS 测试的7个评价身体功能动作的得分进行比较;结果:6周功能性力量训练后,运动员各指标得分平均提高为深蹲0.7分、跨栏架步1.3分、直线弓箭步0.9分和躯干稳定性俯卧撑1.1分,4个动作得分较实验前都显著提高(P<0.05),而肩关节灵活性、主动直膝抬腿、旋转稳定性3个动作的得分较实验前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6周的功能性力量训练有效地改善了运动员做深蹲、跨栏架步、直线弓箭步和躯干稳定性俯卧撑功能动作等的动作模式,表明采用的功能性力量训练计划科学合理,可为今后备战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功能性力量训练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冰球运动是世界上对抗最激烈的运动之一.良好的体能水平是冰球运动员合理发挥技术,巧妙运用战术,取得比赛胜利的关键,良好的体能训练方法对训练效果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归纳总结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通过对冰球运动员体能要求进行分析,提出冰球运动体能训练采用功能性训练这一新型体能训练方法.阐述了冰球运动员功能性体能训练的内容和具体训练方法.在当前的冰球运动员体能训练过程中,功能性训练是一种新型的体能训练方法,希望能尽快应用于冰球运动体能训练之中.为我国冰球运动的体能训练提供建设性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1.
袁鹏 《体育科研》2011,32(5):20-24
康复性体能训练通过改善生物力学结构的失衡状态,能够预防运动损伤和提高伤后功能的恢复,已在临床骨科疾病康复和运动员伤后恢复方面发展迅速.本文以马拉松运动员的康复体能训练为例,介绍常见运动生物力学方法如何介入康复体能训练的各个过程,怎样保障康复性体能训练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矫玮  高颀  钱菁华  苗欣 《体育科研》2011,32(5):17-19
康复训练的核心是功能恢复。渐进性功能训练不仅应用于体能训练,在伤后运动康复实践中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康复手段,能够循序渐进地帮助运动员或受伤者逐渐恢复体能及重塑肌肉功能,并在较低一级基础动作正确完成的前提下,推动其向更高水平的功能目标迈进,从而改善运动功能,为受伤运动员安全地重返赛场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手段。离心力量训练能够有效预防损伤、提高快速力量,是功能康复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运动员功能康复的效率和质量起到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伤病是运动员的第一号敌人,伤病不仅给运动员身体上带来疼痛,不能参加比赛,而且给他们心理上带来极大的压力,如果处理不好还会留下后遗症,病痛将伴随他的一生.所以,制定合适的康复运动处方对伤病运动员的伤病进行合理康复训练,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就相关内容展开研究,以便为伤病运动员、教练员提供康复训练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运动体能康复训练是结合康复医学与体能训练的理念和方法,针对有运动损伤的运动员和运动爱好者,在伤病恢复期(康复期)通过康复医疗与体能训练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其受伤部位恢复正常运动功能,并在此基础上维持、恢复运动员的竞技体能,使其能顺利返回训练场和赛场进行正常的训练和比赛。  相似文献   

15.
对2007-2012年间广东省集体小球类项目(手球、曲棍球、垒球)运动损伤后等速肌力康复效果进行归纳总结。应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为广东集体小球项目运动员提供了419人次5 872关节次等速康复训练,康复前后进行角速度为60°/s的膝、肩关节等速肌力测试,以及角速度为30°/s的踝关节等速肌力测试,结果发现:(1)膝关节损伤发生率最高,达到60.88%,踝、肩也是损伤多发部位,整体看来,下肢损伤发生率高于上肢。(2)各项目运动员经过一段时间的等速康复训练后,关节等速肌力得到显著提高。结论:(1)在集体小球项目中,运动损伤发生部位与运动专项特点密切相关,损伤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膝、踝、肩、腰背、髋。(2)等速肌力康复作为一种康复手段,在集体小球项目运动员运动损伤过程中效果明显,提供了客观可靠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6.
体能康复训练的价值和功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方灿 《体育科研》2011,32(4):27-29
体能康复训练是以体能训练方法为手段去解决和康复运动功能障碍的一门综合学科。体能康复的价值及功能在于如何让"问题"运动员从一般体能训练街接专项运动训练,如何在教练员和医生之间工作上的一个空白区上发挥作用,这往往是我们运动员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和衔接的地方。体能康复训练是结合体能训练和康复训练二者的一门新兴的应用性学科,它的特点是以体能训练方法为介入手段,结合康复医学的基础知识为支撑点,再根据运动专项的需要而帮助运动员恢复身体的运动机能水平,协调发展运动素质。体能康复训练的关键是必须介入运动训练的过程,同时,亦参与运动员的恢复治疗中,从中了解运动员伤病对训练的反映,及时调整训练计划。  相似文献   

17.
飞轮等惯性训练(以下简称"飞轮训练")因其特殊的离心运动和抗阻运动性能而受到教练员和科研人员的重视。通过飞轮训练对运动员和大众人群的损伤和康复等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理清了飞轮训练的起源与发展,分析影响其背后的生理机制,进一步探究改善肌肉萎缩、预防损伤和神经康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研究发现,飞轮训练最早用于预防航天员太空失重环境下的肌肉萎缩问题,后来被逐渐运用到竞技体育和康复领域。影响飞轮训练的生理机制包括肌肉过度牵拉产生的牵张反射、神经系统动员的效果和肌腱复合体的效果。飞轮训练在改善肌肉萎缩和老年人生活表现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并且在预防运动损伤、提高损伤后的康复和中枢神经系统的适应性方面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吴贻刚 《体育科研》2005,26(4):84-86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普通高等学校和原国家体育总局直属体育学院、省属体育学院在“体教结合”中的定位与作用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目前,主要有3种依托高校培养优秀运动员的模式;高校培养优秀运动员,至少在3个基本方面创造必要的条件;高等体育院校拥有门类比较齐全的体育学科和大量从事科学选材、竞技能力状态诊断、心理训练与咨询、运动营养和恢复等方面训练保障工作的科技人员与基础设施条件。要发挥普通高等学校和体育院校各自优势,合理布局体育学院开展的运动项目,并在“体教结合”基础上开展“教教结合”,发挥体育院校的体育科技和后勤保障优势。  相似文献   

19.
文章旨在针对散打后鞭腿训练中出现的队员腰方肌损伤,探讨有效的康复对策。研究方法:采用中频调制电流配合护具等措施,对受伤队员进行2周的康复治疗。研究结果:受伤队员的局部痛感基本消失,恢复了正常的训练。研究结论:对于散打后鞭腿训练中出现的腰方肌损伤,中频调制电流配合护具是有效的康复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