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西域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研究目的出发,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的方法,对西域多元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特征进行分析,得出西域少数民族产生于一定的历史时期,受当时的自然地理环境、政治经济、教育、宗教、风俗等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独特的文化个性特征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我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的开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少数民族运动会具有传承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重要意义,学校体育应成为传承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重要方式.建议设置竞赛组和表演组来推动少数民族运动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从宏观的角度看可分为“器物实践化”与“精神抽象化”两套传承系统。由于各民族体育文化具备的内涵和发展模式千差万别,因此就从根本上规定了这两套系统在不同民族体育文化发展中具有的不同传承角色。充分认识这种不同并正确把握这两套系统在不同民族体育文化中的传承比重成为深入研究民族体育文化,尤其是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4.
广西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本质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广西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及其文化背景资料进行研究和考证 ,发现广西少数民族体育的形成与生产方式、军事、民俗、文化崇拜及文化生活密切相关 ;广西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既具有本民族独立的个性特点 ,又具有几个相似民族的交叉特点以及多个民族间的普遍特点 ,作为一种文化形态 ,广西少数民族体育还具有自成体系、历史积淀深厚、保持原始传承性、与节日民俗相亲和以及同时向文化核心聚合和向世界体育拓展的双向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5.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校本化"发展的价值及其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变迁对文化的发展具有正负两种效应,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校本化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的变迁现象。校本化发展具有保护、弘扬和传播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现代化以及开发民族体育资源,补充校本教材的正向功能和价值;同时,校本化发展也存在文化悖论、传播悖论和传承悖论。这些悖论来自于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内在结构上的自我相关性,源于民族体育文化价值、功能上的二重性和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田野调查等方法,以"一带一路"为研究背景,结合文化生态学相关理论,对新疆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机制进行研究。新疆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保护与传承意识不够、参与度不高、传承人老龄化、传习人群流失、代际传承萎缩、传承路径过窄、传承目录缺失、传承环境恶化等现实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疆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机制的构建原则、实现路径。其实现路径主要是:构建以政府联动机构为主的保护与传承组织机构,采用共建文化生态保护区和数据库建设为主的保护手段,开展以民间文化活动和学校教育传承为主的传承方式,实施以整体保护性利用和适度开发资源为主的规划布局。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实地访谈等研究方法,梳理了云南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现状,概括并阐析了云南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剖析了现阶段云南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进一步开发云南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策略选择,以期为实现云南体育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阐述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基础上,尝试提出数字化保护理念的发展理路,试图从立档保护的操作路径与活态传承的文化思路2个维度,对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进行学理层面分析与发展路径解读。在少数民族体育的"祛魅"与"返魅"过程中,对数字化保护进行深层次探讨,以期为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理论借鉴与支撑。  相似文献   

9.
论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对大学生体育观念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地域辽阔,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生动有趣。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氛围浓郁,具有民族性和传承性、稳定性和封闭性、独特性和地域性的特征。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对大学生体育观念和体育意识有着潜在的影响。建议大力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促进民族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特征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特征进行整理.指出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的文化形式.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文化性特征表现为鲜明的地域性、浓厚的民族性、独特的传承性、宗教信仰性、融合与多样性和多元与规约性;其体育特征表现为健身娱乐性、竞技与对抗性、极强的观赏性和广泛的参与性.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教育策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教育是实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从学校体育教育系统和民间体育教育系统两个方面来讨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教育策略,以求实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价值.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特有的体育项目,目前经济的发展、外来文化的撞击,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遇到障碍。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带给人们娱乐健身的同时,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本文通过桥头堡建设这把“双刃剑”,探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避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面临的风险,对福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以及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明确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定位、政府部门加强协作、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引进学校教育、积极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赛活动、加强闽台少数民族体育交流、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宣传工作等几条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逻辑分析法,从满族传统体育传承的重要地域依托——满族农村的视角出发,认为在满族农村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依附于满族农村文化土壤之中的满族传统体育的传承面临着外部环境及忽视自身调适的困境。为了能够使满族传统体育能够适应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战略,进而实现满族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城镇化进程中满族传统体育传承的路径:满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改造,融合在农民的健身活动之中;挖掘满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走进城镇化的满族农村学校体育课堂;开发满族传统体育旅游产品,积极推进与民俗旅游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魏丽  张杰 《体育科技》2014,(3):25-26
黔东南苗侗族传统体育活动有的有几百年的历史,经久不衰,比如芦笙舞、斗牛,龙舟、侗族摔跤,经2009年和2010年两次全州广泛普查,苗乡侗寨有各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80多项(种)其中在民族节庆活动中一直延续的达50余项(种)。节日和传统体育活动似乎有着某种联系,黔东南苗侗族节日传承性如何,节日对苗侗族传统体育有何作用,带着这些疑问,探讨黔东南苗侗族节日和传统体育的关系,以期能够为黔东南苗侗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文化人类学视角分析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价值和生存困境,并利用文化变迁理论重点研究了黔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变迁方式。从中得知,在本民族文化不断被汉族和西方文化所"涵化"的背景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要通过"二次创新"和"传播"机制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承。同时,那些不适应当今社会的传统体育也不可避免地要遭遇"文化遗失",逐渐消亡。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提出今后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发展的主要途径:加强民族地区普通高校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利用,并充分引入高校体育课堂;加强民族地区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师资力量的培养,为民族地区普通高校的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提供保障;加强对民族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理论的研究,有效地促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加强民族地区民族传统体育的产业化发展,实现民族传统体育价值的社会化、国际化。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羌族传统体育文化提出了一个崭新的传承理念,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通过非物质文化保护把羌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纳入政府部门管理发展,指导羌族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在新的历史时期对羌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所蕴含的广博深远内涵的提炼有着重要的作用。分析了羌族传统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及逻辑归纳法,对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地区体育资源开发的特征及其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体育资源开发不均衡化、体育资源旅游薄弱化、体育资源传承消减化等问题是影响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地区体育资源开发的主要因素。针对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地域文化和开发现状,提出以下建议:加强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体育资源开发的重视,注入体育资源旅游的新活力,重视开展各民族节日庆典活动,加快各民族学校体育的普及之路等。  相似文献   

20.
彭伟 《安徽体育科技》2013,34(4):67-68,72
高校体育文化是一种具有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的社会文化现象,它反映着一所学校的体育精神风貌。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各少数民族文化在长期发展与传承过程中,形成了多元民族文化繁荣共存的社会环境。新疆高校应在多元民族文化环境优势下,不断加强高校体育精神文化、体育物质文化、体育行为文化、体育制度文化建设,推进新疆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构建独具特色的和谐校园体育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