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我国文艺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是继毛泽东同志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之后又一个划时代的重要文献.本文从美学角度理解习近平同志讲话的精神内涵,认为讲话中提出的“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是具有创新价值的重要美学命题.本文提出,讲话中包含了这样几个美学观念:人民是文艺审美的创造主体;人民是文艺审美的鉴赏主体;人民是文艺审美的评判主体这三个美学观念.本文还对人民与文艺审美关系作了美学理论的阐释.  相似文献   

2.
在“五讲”、“四美”活动中,湖南人民出版社创办了一种新颖的丛刊——《美育》。这个刊物旨在普及美学和进行审美教育,帮助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一代新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美育》以青少年、中小学教师、青年职工、文艺及美学工作者、  相似文献   

3.
一报纸文艺副刊同专业化文艺刊物既同步发展,但又有区别。以我的理解是:起码有三个因素在制约它。其一是新闻性的制约,它以快速、迅捷地贴近和反映现实,关注读者的审美心理、情趣、思考热点及文艺建设事业的热点,与专业化的文艺刊物相区别;其二是文艺规律的制约,即副刊的言论、作品、信息除了新闻性外,又必须是以艺术为内容的,手段是艺术化的,并且有艺术审美效用的;其三是接受读者群的制约,这种制约的美学要求或者正如通常所说的“雅俗共赏”。这三维因素,将文艺副刊的质量基本作了界定,  相似文献   

4.
当前文艺电视既为我们呈现了新面貌,也提出了新问题。它所包含的理论内涵已经越出了传统美学所设定的理论框架,这种后审美活动,后审美态度,后审美关系,后审美效果就构建了当前电视文艺的独特结构——后审美结构。  相似文献   

5.
张晶教授最新力作《偶然与永恒: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对文艺美学的建构意义》(以下简称《偶然与永恒》)的出版标志着“中国当代文艺美学学科建构”走向历史的深化。“偶然”与“永恒”这组用来指称时间性的视角是审视并阐释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对文艺美学建构意义久违且内在的深层需要,不仅是因为这一视角有助于回溯到文艺审美“当时的”体验性现场,复活审美感知的在场状态,更因为审美主体“内时间”意识的超越性,使得中华民族的美学精神得以在“现时的”价值观照下穿越时光,活在当下,通往未来。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美学风格,幽默在新时期传播领域以其独特的运行规律跃迁文艺风格学的前沿,本文试图从风格学的角度,遵循"审美—历史"的批评方法,解读其在新时期各个文艺传播思潮中的美学形态、成因、演变及相互的关系、影响,力图勾勒出幽默美学在新时期传播领域中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7.
《美育》是湖南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一个美学教育刊物。它的目的在于帮助人们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美,对人们进行美学知识的普及和审美教育。它的对象是广大青少年、中小学教师、文艺工作者、美学爱好者。审美教育本来是世界各国普通教育的基础之一。新中国建立后會经对青少年进行过德、智·体、美和综合技术的教育,但是后来被忽视了,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把“美育”列为禁区,甚至作为批判的对象。今天拨乱反正了,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黄怀璞 《新闻界》2006,(2):81-82
上世纪80年代后,我国新闻理论界开始关注新闻美学问题,进入90年代,这种研究渐趋深入。另一方面,随着电视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日益突显,美学理论研究也就自然眷顾到电视新闻的审美属性、审美功能、审美价值等相关美学问题。但如何进一步深入研究新闻美学及新闻类别美学,仍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本文期望通过对“审美的新闻”这一命题的简要阐释,粗略探讨电视新闻美学问题。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美学     
美学这个字眼,对于一些青年来说,似乎并不生疏。假使同一些关心文艺的青年聊天,使会经常听到他们说:“近来迷上了美学”,“我正在研究美学”等等。说者侃侃而谈,饶有兴味,听者也会因其“钻研”而肃然起敬。但是,也有许多青年对于“美学”二字感到陌生,不知它到底是咋回事。比如,某单位招考时,就曾出过一道“什么是美学”  相似文献   

10.
王甜 《大观周刊》2011,(29):34-34
1、理论综述 《译学辞典》对翻译美学的概念是这样界定的:“揭示译学的美学渊源,探讨美学对译学的特殊意义。用美学的观点来认识翻译的科学性和岂术性。并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提出翻译不同文体的审美标准,分析、阐析和解决语际转换中的美学问题;在充分认识翻译审美客体(原文)和翻译审美主体(译者)基本属性的基础上,剖析客体的审美构成和主体的翻译能动作用,明确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关系。提供翻译中审美再现的类型和手段.以指导翻译实践”。因此,翻译美学对文学翻译实践和理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这部由季羡林做顾问,许明主编的《华夏审美风尚史》的立意,具有学术研究应有的原创意识与原创精神。《华夏审美风尚史》界说了美学研究的新的对象,提出了美学研究的新的范畴,扩展了美学研究的领域,我觉得这是本书最为值得肯定的地方。《华夏审美风尚史》探讨了华夏民族的审美风尚这个新命题、新课题。所谓“审美风尚”,即一个民族的共同的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共同性特征的审美趣味、艺术情趣、时尚习俗与生活风俗的审美观照的总和。按照主编的说法,它研究的范围,包括了行为文化的习俗、风俗、礼俗以及相关的民间艺术,通俗文化…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审美观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晶 《现代传播》2002,(2):21-26
“审美观照”是一个颇具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的审美范畴 ,在学术界被广泛运用 ,但却并未得到学理上的建构与阐析。“观照”这个概念来源于中国传统美学。审美观照是在艺术创作中摄取、形成审美意象的重要途径。审美观照不是一般的观看、观察 ,而是审美主体在进入特定的审美情境之后 ,以充满独特情韵的眼光来看对象物的观赏与晤对。中国古典美学中审美观照的主要方式 ,是“仰观俯察”、“远观近察”的“流观”。中国的审美观照方式与传统哲学中的道家、佛学与理学都有某些内在的联系。中国文学艺术的独特韵味与意境 ,是与其独特的审美观照方式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3.
编辑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编辑审美过程。编辑学与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所谓编辑美学则是把编辑学与美学结合起来,专门研究编辑过程的美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学问。编辑审美是编辑美学的重要内容,本文仅就编辑审美的有关问题作初步探索。一、编辑审美力的形成编辑审美力是编辑过程美的发现,鉴赏和创造的主体条件。编辑鉴赏同一作品所以会出现不同的美学价值,这是由于编辑的个体差异和一切历史的、社会的原因所形成的。编辑审美价值不仅与具体的编辑对象有关,而且也依赖于个人编辑素质及修养等。  相似文献   

14.
沙勤 《新闻三昧》2000,(11):28-29
编辑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编辑审美过程。编辑学与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所谓编辑美学则是把编辑学与美学结合起采,专门研究编辑过程的美的形成和发辰规律的学问。编辑审美是编辑美学的重要内容,本文仅就编辑审美的有关问题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王继森  王莹 《新闻传播》2005,(12):57-57
研究音响在广播报道中的美学价值,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新闻的固有价值,减少听众的接受耗损。本文试从“音响与真实性”、“音响与感染性”、“音响与选择性”、“音响与审美性”四个方面探讨音响在新闻报道中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艺术美学与构建和谐社会断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艺术美学、艺术教育能够扮演怎样的角色?艺术美学、艺术教育如何深刻地影响文化建构,进而深刻地影响人类社会的人文生态环境?艺术与科学如何才能比翼双飞,塑造出完整、理想的人与社会?具体的艺术生产、创作、鉴赏、批评活动又如何反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进而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审美支撑?围绕这些重要的命题,著名文艺评论家、影视艺术理论家仲呈祥先生为本刊撰写专稿,从先进文化建设、人文生态环境的净化等宏阔的视角,结合古今中外一些重要的经典理论观点,以及当代丰富多样的艺术现象,围绕艺术审美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高屋建瓴地提出了自己富于思辨与才情的精辟论断。特此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历史视角,考察20世纪80年代外国文学经典作品在中国的影视译介与传播过程,并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美学热”的社会文化语境,对这一过程的特征、规律和效应做出阐释。研究认为,经典文学作品借助影视传播渠道,可以有效促进中西方跨文化交流与理解;在特定历史条件的作用下,其成功的传播实践为跨文化交流赋予了“审美”与“启蒙”的象征价值,也为90年代以后中国文化进一步融入世界文化潮流奠定了观念的基础。本文进而探索性地提出在当下“讲好中国故事”的“美学路径”。  相似文献   

18.
对编辑美学原则及其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左军 《编辑学报》1995,7(4):224-226
“美学是哲学性质的科学,它对各门艺术理论的研究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对于编辑艺术来说,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作理论指导,可以减少盲目性,使编辑审美追求由不自觉走向自觉,从而提高出版物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9.
应重视学术刊物的“补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艺刊物一般都颇注意版面的“补白”其内容亦不拘一格,诸如小诗、作家语录、文坛掌故、作家行踪、文艺作品出版信息等等。它们与其他文艺作品相配合,可产生文艺刊物生动活泼、丰富多采的整体审美效应。还有些作者特别擅长撰写“补白”短文,并赢得广大读者的好评,如有“补白大  相似文献   

20.
广播节目以接收方便独秀于媒体之林,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地融合于听众的审美活动之中。如何发挥其通感与联想的优势、提高主体的审美趣味,是我们应该很好研究和探讨的美学课题。审美主体──听众的审美趣味,是对广播节目质量层次、高标准的美学要求。法国哲学家和美学家鲍姆加登说过:“美学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是美的艺术的理论。‘美学’对于各种艺术有如北斗星。”黑格尔又说:美学是“美的艺术的哲学。”广播节目从采访、写稿、编辑到录音、播音、合成、制作,最后通过技术发射,传播出去,是一门严密性极强的综合艺术,只有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