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依据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现状及职专生教育特点,结合当前新课程改革中对体育教学新理念的认识,阐述武术对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独特的价值与作用,为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及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汪丽 《湖北体育科技》2013,(11):1012-1013,1017
职业学院的"运动员大学生"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其在校期间存在诸多学习和管理上的问题,由此教师的工作具有了某些特殊性,这对教师在职业道德修养上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它包括消除教师职业的倦怠、扩展教师的包容心、强化教师的职业韧性。通过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的不断锤炼,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3.
高校学生形体训练的重要性及锻炼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教学实践中对大学生进行形体美的训练,并培养良好的举止、仪表、修养,加强人的素养和美的教育是体育教学中一项不可忽视的任务。本就形体美的重要性及锻炼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时艳 《精武》2012,(28):35-36
体育观赏已成为大学生们的重要生活内容和体育素质的表现。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观赏意识与能力、激发其参与体育的兴趣,必然成为体育学科的一个任务。本文在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及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阐述了体育观赏的内涵及意义,分析了体育观赏的主要功能,并提出在教学中通过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修养、审美修养、道德修养等建议,教会学生做个合格的体育观赏者。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中国大陆31个省市的1082名职业体育工作者的道德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行为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职业体育工作者道德价值判断积极,但道德现实评价消极,道德价值判断和道德现实评价严重错位;不同学历的职业体育工作者在道德价值判断和道德现实判断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总体来看,职业体育工作者的职业责任感较强、工作主动性较高,但不同学历间的职业体育工作者的职业责任感和工作主动性有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加强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教育、矫正体育职业道德行为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刘建国 《体育世界》2013,(6):123-124
当前高职院校培养的大学生与企业所需人才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脱节,究其原因,其中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欠缺是主要原因,加强高职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迫在眉睫。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对职业素养培养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建议高职体育教育应注重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改革高职体育教育模式与方法,发挥职业素养培养优势。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高校体育教学中课内外一体化模式的有效构建。主要结论:通过构建高校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模式,可以引导大学生科学利用业余时间,结合个人体质、体育学业考核与体育兴趣发展等实际,开展灵活、科学与兴趣的体育项目学习和训练活动,在强健大学生体质的基础上还能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与发展体育特长,同时也能为大学生未来健康生活、职业发展奠定扎实的身体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形体、礼仪和修养●郑辉体育教学的任务不仅是增强学生体质,传授一定的体育知识技能,培养学生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行为和习惯,而且还应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及课外体育锻炼进一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形体、文明的礼仪和高尚的道德修养,从而达到全面...  相似文献   

9.
高校体育要针对大学生就业的现实情况,在重视体育教学的同时,要善于利用体育的多种功能性,帮助大学生不断完善自我,注重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以适应将来的职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是大学人文体育教育的重要目标。本文根据我国人文体育教学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大学体育教育的具体含义,并且对如何转变大学体育指导思想,加强体育课程与相关设施进行了讨论,希望通过人性化的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状态,并且提高学生综合能力。通过大学校园的特点,提高教师文化修养,培养学生的审美与修养,希望为大学人文体育教学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教师职业道德不仅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而且对完善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升运动技能,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论文采用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的方法,对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二十个指标进行分别评价,从而归纳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形象差距,进而分析职业道德形象差距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改善体育教师职业道德形象的对策,为全面提升体育教师综合素质提供理论与实践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市场伦理是职业体育市场体系的重要构件。运用逻辑分析等方法,在对职业体育市场伦理解读的基础上,提出以人为本、利人利己、公平竞争和诚实守信的职业体育市场伦理核心理念。结合我国职业体育市场伦理诉求,提出建构策略:合力架构(法规与德育协同);中西同构(扬弃与拆解并举);过程同进(建设与监管并行)。  相似文献   

13.
张宇  张春龙 《当代体育科技》2020,(11):136-136,138
随着当代教育的不断发展与所面临的挑战多样化,其特殊性决定了教师需要始终不间断的加强自我的人格修养及培养优秀的职业道德品质。在教学中,老师转变角色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其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也成为了教学质量最关键的影响因素。在新课改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职业道德修养的高低也更为重要地影响着教师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近几年中国运动员屡屡被查出的年龄造假事件为例,剖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加强和完善我国体育伦理建设的对策:一是加强社会各领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体育行为主体的职业道德教育;二是尊重个体利益,建立具有人文关怀的合乎市场经济规则的伦理道德制度;三是加大体育法制的惩治力度,加强体育伦理和法制的结合度;四是加快政府职能转换,创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五是加强对体育主体的评估监督及对权力的舆论监督力度,完善体育伦理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15.
走上市场经济的中国职业体育联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比赛中也出现了"赌球"、"黑哨"等违背体育精神的现象。通过对赛事参与者中的,管理者、运动员、裁判员、观众、大众传播媒介的伦理道德问题做出分析,并就构建途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对中国职业联赛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责任伦理,是一种以“尽己之责”作为基本道德准则的伦理,是我们一切言行的出发点,也是我们一切言行的归宿。我国职业赛事拥有广泛的消费群体与媒体受众,裁判员公众性日益凸现,使他们的责任伦理行为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新时代职业赛事裁判员责任伦理的实现是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重要保障。尝试运用布迪厄“场域-惯习”理论作为分析框架,将职业赛事裁判责任伦理置于更广阔的社会实践情境之中进行审读,提出“场域-惯习”视角下裁判员责任伦理内涵,理清“场域-惯习”视角下裁判员责任伦理的时代特征,找出“场域-惯习”视角下裁判员责任伦理实现困境,获取“场域-惯习”视角下裁判责任伦理实现路径,为职业赛事裁判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推动职业赛事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7.
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鄂西北地区7所少儿舞蹈培训机构,发现少儿体育舞蹈培训在本地区发展势头迅猛,但存在以下问题:从业者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教师或教练在教学中不遵循少儿舞蹈教学规律,急功近利,忽视基础训练,过早成人化、专业化;教学知识和技能缺乏,教学方法与手段陈旧;职业操守和人文素质也不尽人意.改变这种现状,需要有关部门提高培训机构的入行门槛和教师的从业资质;要不断增强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克服功利意识,树立质量观、育人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我国体育解说的萌芽、中期、发展3个不同历史阶段背景梳理,就上述阶段我国代表性体育解说员的专业能力与贡献做出评价。主要采用历史研究、文献研究、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检视不同阶段伦理素养对体育解说员的作用影响。研究认为,萌芽阶段的操守规制伦理契合、中期阶段的专业素养伦理杂糅、发展阶段的个人修为伦理反思,是我国体育解说历史进程中的典型伦理特征呈现与概况反映。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我国体育解说的萌芽、中期、发展3个不同历史阶段背景梳理,就上述阶段我国代表性体育解说员的专业能力与贡献做出评价。主要采用历史研究、文献研究、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检视不同阶段伦理素养对体育解说员的作用影响。研究认为,萌芽阶段的操守规制伦理契合、中期阶段的专业素养伦理杂糅、发展阶段的个人修为伦理反思,是我国体育解说历史进程中的典型伦理特征呈现与概况反映。  相似文献   

20.
The Code of professional ethics for sports scientists represents a code of behaviour that is based on a philosophical-ethical discussion with a long tradition in the Western hemisphere, even though this has not been expressed explicitly. The intention of this paper is to outline the philosophical background of the Code. This analysis will be done first from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t comprises (1) the Age of Enlightenment with Kant’s notion of truth as a central point, the subsequent differentiation into (2) inherent responsibil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3) Weber’s ethics of responsibility as well as (4) the current supplementation of an institutional besides the individual responsibility. In a second step of analysis the Code will be discussed from a systematic perspective of ethical issues. The main aspects in this context are the bearer, the object and the legitimation of responsibility.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Code of professional ethics for sports scientists has a broad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