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备战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国家赛艇队12名公开级女子双桨组运动员6周功能性力量训练前后功能动作筛查测试(FMS)成绩进行动作质量的比较,探讨功能性力量训练对运动员身体功能动作质量的影响,以便为今后备战比赛过程中制定提高运动员动作质量和运动技巧的功能性力量训练计划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2名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在云南会泽高原训练基地训练期间进行6周功能性力量训练干预,并在实验前后对运动员FMS 测试的7个评价身体功能动作的得分进行比较;结果:6周功能性力量训练后,运动员各指标得分平均提高为深蹲0.7分、跨栏架步1.3分、直线弓箭步0.9分和躯干稳定性俯卧撑1.1分,4个动作得分较实验前都显著提高(P<0.05),而肩关节灵活性、主动直膝抬腿、旋转稳定性3个动作的得分较实验前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6周的功能性力量训练有效地改善了运动员做深蹲、跨栏架步、直线弓箭步和躯干稳定性俯卧撑功能动作等的动作模式,表明采用的功能性力量训练计划科学合理,可为今后备战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功能性力量训练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探究功能性力量与血流限制整合训练对足球运动员膝关节等速肌力、相关生理指标及体能素质的影响。方法:14名男子足球运动员分为整合组(n=7)和对照组(n=7),整合组进行功能性力量组合血流限制训练,对照组进行功能性力量训练。实验干预开始前进行前测,8周后进行后测。比较实验前、后等速肌力、速度、爆发力、灵敏素质以及最大无氧功率和下肢围度等生理指标变化。结果:1)8周训练干预后,整合组和对照组膝关节60°/s角速度等速峰力矩显著增强(P<0.05),增幅优于对照组。2)整合组最大无氧功率、平均无氧功率、下肢围度等生理指标显著增加(P<0.05)。3)整合组在爆发力、速度素质测试均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提升幅度优于对照组;但T灵敏测试,整合组和对照组均未产生明显变化(P>0.05)。结论:功能性力量与血流限制整合训练可以提高足球运动员无氧能力、等速肌力、速度、爆发力等素质,并有效促进肌肉肥大,训练效果优于功能性力量训练,但灵敏素质未见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等,探究核心力量训练对高中生功能性运动能力的影响。通过对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实验,实验组通过核心力量训练的介入,7个测试动作中,跨栏架步、直线弓箭步、稳定俯卧撑和旋转稳定性等动作模式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其他提升不显著,就整体而言,实验组学生的功能性运动能力得到提高;对照组学生的7个测试动作虽有提升,但提升不明显,就整体而言,对照组学生的功能性运动能力提高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对40名自愿参与的男性大学生施加8周的功能性力量和传统力量训练,以期通过基于下肢运动生物力学、FMS和运动能力测试,探究功能性力量与传统力量的训练效果,进而为大学生进行功能性和传统力量训练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建议。研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了8周的功能性力量训练,对照组进行了8周的传统抗阻力量训练,并在训练前后分别进行了下肢内外翻力矩、FMS和运动能力测试。研究结论:(1)持续8周的功能性力量训练可以显著提高大学生的功能动作质量(FMS),但与传统力量训练相比,并没有对功能动作质量的提高带来更显著的效果;然而对下肢运动生物力学的影响要显著优于传统力量训练。(2)持续8周的功能性力量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相比,更能提高大学生的速度能力、协调能力以及灵敏素质,然而其对下肢的弹跳能力的影响却远不如传统力量训练,弹跳能力仍需要进行大的抗阻力量训练才能得到显著提高。(3)功能性力量训练不能替代传统力量训练对于肌肉的力量、爆发力以及平衡能力的影响,因此,在力量训练时,应当考虑传统抗阻力量训练和功能性力量训练对运动能力的不同影响,有选择地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5.
功能性训练的本质在于提高运动员身体的功能,即完成技术动作的能力,将运动员通过训练获得的身体素质在完成动作中表现出来。功能性训练体系中,“Olympiclifting”提高运动员功率输出能力,“Plymetrictraining”提高动作之间的衔接能力,核心区力量练习、稳定性训练保证训练高效。在运用时,功能性训练要以身体素质训练为基础;要遵循“力量分期训练”理论,避免运动损伤的产生;要注意动作模式难度和功能性进阶,选择好适合运动员实际水平的动作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体育院校女大学生进行核心力量训练干预后的追踪测试与效果评价的实验研究,了解其核心力量变化的特点、规律,探寻稳定与非稳定对核心力量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成都体育学院2011级平均年龄为20岁,参与体育锻炼年限为5±1年的女大学生45名,随机分为A、B、C三组,除均参加正常术科课锻炼外,A、B两组还要分别参加为期8周,每周3次,每次1h的非稳定与稳定核心力量训练的干预,C组为对照组不进行核心力量训练干预。8周训练干预结束后,三组均继续参加正常术科课的锻炼。本实验采用"智能核心肌力诊疗系统"等多种仪器,进行5次追踪测试受试者不同阶段核心肌力、人体平衡能力等方面的多项指标。用SPSS16.0软件对测试数据进行处理,并分别进行三组不同阶段数据对比;不同阶段数据变化量组间对比。结果:(1)采用核心力量训练干预的受试者比未干预核心力量训练的对照组在核心区等长肌力有显著性差异;(2)在停止训练后,采用非稳定核心力量训练干预组核心等长肌力的下降趋势相比采用稳定核心力量组及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结论与建议:(1)稳定核心力量训练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提升核心区等长肌力;(2)非稳定核心力量训练对延缓核心区等长肌力下降有一定帮助;(3)非稳定核心力量训练难度较大,短时间内不能达到提高肌力的效果。建议在体育院校女大学生体能训练中适当增加核心力量训练,尤其是非稳定形式的核心力量训练,以帮助增强核心区力量素质,为今后顺利完成专选课学习奠定良好的身体素质,避免不必要的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7.
该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功能性训练,研究适合高校篮球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的方法。结果表明,篮球运动员力量素质的提升可以采用功能性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方法,但是功能性训练提升的效果更为明显。具体来说,功能性训练对于上肢和核心肌肉力量的提升效果最为明显,远远超过了传统力量训练的效果(P<0.01),下肢肌肉力量的提升效果虽不及上肢肌肉力量与核心肌肉力量,但同样相对于传统力量训练有显著性的效果(P<0.05)。此外,功能性训练还能增强运动员的专项力量,提高技术动作的表现,加强核心力量与稳定性,降低训练或比赛中的受伤风险。因此,建议将功能性训练纳入日常训练中,针对运动员躯干稳定性和肩关节灵活性不足的问题进行强化纠正,最终提升运动员的身体功能,增强运动表现。  相似文献   

8.
张鹏  李春雷  刘杰 《体育科研》2018,(4):94-101
目的:对国家艺术体操队22名运动员进行功能动作筛查并分析,了解该项目运动员的功能动作特征,并针对存在问题的功能动作提出纠正性训练方法,以期达到改善功能动作质量、减少损伤发生、提高专项训练水平的目的。方法: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结果:(1)队员的FMS得分为13.0±2.5分,存在较大的损伤风险;(2)主动直膝抬腿、肩部灵活性、躯干稳定俯卧撑得分与其他动作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3)共有23人次在测试中存在疼痛,7人次存在不对称现象。结论:国家艺术体操运动员:(1)髋、肩关节灵活性较好而踝关节则较差,部分运动员腰椎灵活性过度而胸椎灵活性受限;(2)髋关节、肩胛区及核心区稳定性较差;(3)小腿三头肌柔韧性差,踝关节和髋关节外展、内收肌力失衡,部分运动员下肢不对称。纠正性训练应首先根据排序原则进行排序,其次从灵活性、稳定性、功能性力量、动作模式重建这4个方面开展针对性的训练。最后,8周的纠正性训练显著地提高了FMS得分,功能动作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FMS评估游泳运动员的身体功能,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功能性身体纠正训练计划,以研究身体纠正训练对于提升游泳运动员身体功能及水中专项素质的有效性。方法:随机选择42名辽宁省游泳队队员进行为期8周(每周3次、每次60min)的身体矫正训练干预,并在干预前后对运动员进行身体功能动作筛查评分和水上专项素质的测试。结果:8周干预后,游泳运动员FMS评分由13.33±1.47分提升到16.47±0.86分(P<0.05);水中专项素质各指标均有显著性提升(P<0.05)。结论:FMS可以检测游泳运动员的身体功能,通过功能性身体纠正训练可以有效强化游泳运动员的身体功能,尤其是增强游泳运动员左右两侧的不对称性,提升游泳运动员的水上专项素质,同时降低运动员的损伤风险与损伤几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该文采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对高校网球运动员进行训练,了解PBL教学法对高校网球运动员运动表现的影响。方法:使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测试法,对30名网球运动员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进行8周的教学训练。结果:实验后实验组身体素质(50m跑与立定跳远)具有显著性的提升(P<0.05);网球技能方面两组实验前后均有显著性提升(P<0.05),将两组之间的网球技术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实验组的运动员进步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BL教学法对于提升网球专项运动员身体素质与专项技能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尤其对50m跑与立定跳远2个项目的提升效果更为显著。建议:今后在网球教学中,高校网球教练员可以采用PBL教学法提升运动员的运动兴趣,培养训练积极性,但需要教练员充分掌握PBL教学法并熟练运用,也需要拥有更多的网球专业知识储备,为提高网球专项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王玲  刘晓娇 《湖北体育科技》2016,(11):1008-1011
对12名听障高中女生进行6周的功能性课外体育锻炼实验,运用"POMS量表"评价和分析功能性锻炼干预的心理效果。结果表明;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听障高中女生在抑郁和精力2项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紧张、愤怒和TMD总分3项指标的组间差异达到非常显著水平(P<0.01);但实验后实验组各的项指标与情绪常模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说明功能性锻炼对改善听障高中女生的情绪状态具有一定的积极效应。可见:重视并系统地研究有利于改善听障生情绪状态的体育锻炼手段,有利于听障生养成健身锻炼习惯,有助于其身心健康良性发展,从而为听障生日后积极地融入社会做出一定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1995~2005山西省中小学生体质状况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对1995年、2000年和2005年山西省中小学生体质调研结果进行了动态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1995~2005年10年间,山西省中小学生的身体形态指标,除了女生胸围外,其他各项指标均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而机能指标和素质指标均呈下降趋势,经显著性检验,除了中学组男生的立定跳远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他各项指标均具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P(0.01)。据此,提出增强中小学生体质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将60名存在不同程度学习倦怠的中学生分成A、B两组,每组各30人,A组按照试验要求有规律的进行太极拳锻炼,B组维持原本的生活学习状态,不做任何干预。将实验前后的学习倦怠程度检测得分进行统计分析,组间差异性采用t检验。结果显示:经过太极拳锻炼的中学生学习倦怠水平明显降低,且学习成绩均有提高。而对照组中学生学习倦怠水平略有提高,其学习成绩也略有下降。太极拳锻炼能有效治疗和预防中学生学习倦怠,并对中学生的学习成绩起到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重肥胖初中生形态、生理特点与运动能力间的关系,了解超重肥胖初中生的运动能力特征,为青少年超重肥胖的运动干预方案设计提供指导。方法:对某中学初中生进行测试,筛选出超重肥胖学生,从中选取40名,在正常学生中选取40名作为对照组进行身体形态及运动能力测试,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超重肥胖初中生血压偏高;肺活量偏高,但肺活量指数远低于正常初中生;初中生运动能力降低,50m跑,长跑、立定跳等成绩低于正常初中生,而投掷、握力与正常组无差异;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BMI和%BF同50m、长跑、立定跳等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15.
定向运动健身方案对中学生体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针对目前学生体质存在的心肺功能和耐力素质下降等问题,探寻一种适合在学校开展、符合学生兴趣特点,发展有氧耐力效果良好的运动健身方案,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最终目标。方法选取西安市第六中学初二年级125名学生,按自然班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其中实验班63名学生进行为期10周定向运动健身指导,并对所有学生进行实验前后体质指标测试。结果定向运动健身方案实施后学生心肺功能(台阶指数和肺活量)、有氧耐力(1 000 m/800 m)和身体素质(立定跳远、左右横跨和闭眼单脚站立)指标均有明显提高,与实验前相比呈显著性差异。结论定向运动健身方案对发展学生心肺功能和有氧耐力具有良好的效果,其他内蒙古素质也有不同程度地改善,达到了提高学生体质的目的 ,为定向运动以健身方案的形式引入中学校园,科学合理地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提供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中学生身体自我概念与运动参与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中学生身体自我概念与运动参与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别从锻炼项目、锻炼频率、锻炼时间和锻炼强度等因子以及性别的差异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中学生身体自我概念的各个维度与体育锻炼活动参与的各个因子间存在着显著相关关系,但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本研究旨在为中学教师指导学生锻炼提供解决方案,从而达到增进中学生身体素质和全面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拟在高校大学生篮球集训中加入FMS评估测试,综合大学生篮球项目的特点并结合国外的一些训练案例将康复体能训练进行提炼改进,以期制定适合大学生高水平篮球队员基本功能性动作评估与康复体能相结合的方法,为高校球队运动员运动损伤防治提供参考。研究结论:(1)功能性动作筛查(FMS)复合得分14分分级的标准可作为大学生篮球运动员在参与赛前集训时急性损伤风险参考指标。(2)康复体能训练干预提高了FMS得分且降低了损伤高风险组急性损伤率。  相似文献   

18.
宋向阳 《体育科研》2011,32(6):76-79
针对上海市中学生力量性素质下降趋势,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方法,从社会与文化、学习与生活、终身体育与课余锻炼、课程设置与课堂教学、体质健康评价与导向等5个层面来归纳研究上海市中学生力量性素质下降的各类原因并探寻其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连续多年实施的青少年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基础上,以XX中学为例发现中学阶段的学生之间的体质差异很大。为了整体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让体育教师安排上课内容及运动量方面很好地关注到全体同学,本研究提出为期16周的课堂分组教学,以试验的形式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体育成绩在实验前后都有显著性差异,从进步的幅度可以看出实验组的体育成绩较对照组进步更显著(p=0.000),这说明实验组采用的分组训练干预措施是非常有效、值得肯定的新颖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