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愈在《师说》中论述教师的标准和从师的原则时,曾这样写道: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责无贼,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段文字,最令人费解的是“吾师道也”的“师”字。四川师范学院中文系选注的《中国历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O年九月第一版)上说,师道,就是以道为师。何乐士等同志  相似文献   

2.
耳熟能详的《师说》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他又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他还说:"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便是古圣人韩愈对教师涵义的诠释。在那时,教师的职责便是传道,授业,解惑。  相似文献   

3.
古之球迷必有空。球迷者,所以爱队迷球忘我者。人皆生而球迷者,孰能无爱?爱而不迷球,其为废也,终不得矣。生乎吾前,其幸也固多乎吾,吾喜之贺之;生乎吾其幸也固厚乎吾,吾恭之羡之。我恭喜者,夫知其年之先后生于  相似文献   

4.
先学者为师     
马永萍 《宁夏教育》2011,(12):69-69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概括教师的职责时,也说过"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故强调"是故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样说来,教师并非生采就是教师,教师应该是在与学生一同学习、成长中逐渐成为"师"的。  相似文献   

5.
柳宗元(773—819年)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也是杰出的教育家。他在许多书、序、箴、铭和其他著作中,阐明了他的师道观点。 谁能为师?这是古今贤哲对教育提出来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孔子提出“三行人,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这里说明孔子主张学无常师,择其善者能者为师。韩愈提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韩愈也认为人人  相似文献   

6.
中等专业学校各类专业通用语文教材(1994年版)第一册认为《师说》的中心论点是“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我觉得这个观点值得商榷。“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讲的是择师的标准,但从作者写作《师说》的背景、目的和全文内容看,作者主要论述的是“为学必须从师”的观点,提倡的是“尊师重道”的风尚。首先从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和目的来看,这是一篇抨击时弊的文章。当时一些仕禄之家的子弟,可以世袭为官,他们自己不从师学习,还反对别人  相似文献   

7.
史飞翔 《教师》2014,(5):1-1
正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段话可谓是对师道的最好阐述。中国历史上不乏恪守师道之人,比如刘师培、黄侃。古文经学大师刘师培,被章太炎誉为"国学界的凤凰"。刘师培一家五世治《春秋》,但对《春秋长律》中的历法问题一直没有搞清楚,故迟迟未能定稿。1910年,刘师培向同为端方幕僚的武人徐绍  相似文献   

8.
羊祜诫子书     
吾少受先君之教,能言之年,便召以典文,年9岁,便诲以《诗》、《书》,然尚犹无乡人之称,无清异之名。今文职位,谬恩之加耳,非吾力所能致也。吾不如先君远矣,汝等多不如吾。咨度弘伟,恐汝兄弟未文能也;奇异独达,察汝等将无分也。恭为德首,慎为行基。愿汝等言则忠信,行则笃敬,无口许人以财,无传不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闻人之过,耳可得受,口不得宣,思而后动。若言行无信,身受大谤,自入刑论,  相似文献   

9.
一、吃鸡的猫[原文]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吾之何而去夫猫也。”——刘基《郁离子》  相似文献   

10.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兽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予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夫猫也?  相似文献   

11.
捕鼠之猫     
赵人患鼠,乞猫於山中,中山人予之。猫善扑鼠及鸡。月馀,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 “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於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郁离子》译文:  相似文献   

12.
赵人养猫     
[原]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日:“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夫猫也?”  相似文献   

13.
教师与学问     
余全立 《师道》2002,(9):47-48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这是千百年来学生对教师尊敬和仰慕的生动写照。社会对于教育的期望首先是对教师的期望。“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对“师道”的论述,是相当民主也相当严格的。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但他是有所选择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古人的观点十分鲜明,为师者就是要德才兼备。在今天看来,要培养适应二十  相似文献   

14.
敬爱的老师:昨夜雨疾风骤,风云异色,天气突变。因吾尚在梦中,猝不及防,不幸受凉!鸡鸣之时,吾方发现。不想为时已晚矣!病毒入肌体,吾痛苦万分!亦悔昨夜临睡之际,不听室友之劝,多加棉被一条,以至此晨之窘境。吾痛!吾悔!无他,惟恸哭尔!室友无不为之动容!本想学业之成为吾一生之追求!又怎可因逃避病痛而荒辍学业乎!遂释然而往校。不想行至半途,冷风迎面吹,痛楚复袭。吾泪涕俱下,已至生不如死之境。哪得力气再往之?不得已,借友人之臂,返之!由此上述,为吾未至校之缘由。吾师应懂,吾未至校,乃吾迫不得已。非不为也,而不能也。吾亦懂,吾未至校吾师失…  相似文献   

15.
编者按:昔宗涤楼有诗:“居永十三年,溪山如我乡”,每与人书,必自署曰“十三年潇湘上寓客”。予僻居湘南青山绿水间,转瞬十二年矣,于元次山、柳河东、汪浮溪皆过之,惟于躬耻为不足一岁。永州高贤,予首推前辈王田葵先生,偶抒心语,略见拙文《王阳之先生墨迹书后》矣。而予又因阳之先生得识前辈吴同和先生。吴先生之尊人荫寿公,字榕甫,江苏兴化人,早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吴先生固出书香世家,寿与阳之先生相若,而道德儒雅、音容温婉、奖拔晚辈亦皆相齐,故予敬仰如父行。犹忆去年五月初,予与诸生外出拓碑,过吴先生家,承先生精制淮扬名菜红烧狮子头飨客,醍醐餍饫,如读《史》《汉》然,故予在湘十二年,不啻以此数日最感惬怀。今者端阳将至,吴先生忽作“印象”一文,且云:“您是我最敬佩的朋友。论年辈,可叫你‘京华’;但在学业上,您是我的老师,王先生也以您为师!”予趁夜静伏读一过,惶惧不敢当。然吴先生又云:“小文以‘儒者’开笔,用‘儒者’收篇,全文没离开‘儒’。因为在我的心目中,您是大儒。”复引韩文公《师说》云:“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夫天道至大,虽下至稊稗瓦甓,天下有一物可以不载道而行者乎?苟如是,予与吴先生、阳之先生忘年之交,勉为道友可矣。夫士生于世,而可不以儒者相期共勉乎?先生肇赐“儒”之嘉名,不敬承之为不祥,予今当之矣。  相似文献   

16.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训练题.齐之国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贫,自宋之齐请其术.国氏告之曰:“吾善为盗.始吾为盗也,一年而给,二年而足,三年大穰,自此以往,施及州闾.”向氏大喜,喻其为盗之言而不喻其为盗之道.遂逾垣凿室,手目所及,亡不探也.未及时,以赃获罪,没其先居之财.向氏以国氏之谬己也,往而怨之.国氏曰:“若为盗若何?”向氏言其状.国氏曰:“嘻!若失为盗之道至此乎!今将报君矣.吾闻天有时,地有利,吾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山泽之产育,以生吾禾,殖吾稼,筑吾垣,建吾舍;陆盗禽兽,水盗龟鳖,亡非盗也.夫禾嫁、土地、禽兽、鱼鳖,皆天之所生,岂吾之所有?然尝盗之而无殃;夫金玉、珍宝、谷帛、财货,人之所聚,岂天之所与?若盗之而获罪,孰怨哉!”《列子·天瑞》1.下列两句中的加点字意思及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①一年而给 ②遂逾垣凿室A.①丰足 j(?) ②墙 yu(?)nB.①丰足 g(?)i ②官署的代称hu(?)n  相似文献   

17.
由于教师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择师不可不慎也”①;历代人们对为师者提出的标准和要求都很高。人们历来将师与道并重,《学记》有“师严道尊”,《中庸》有“修道之谓教”,王通《文中子》有“道之所存,惟师所存”,韩愈《师说》有“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相似文献   

18.
环境与眼界     
南岐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之累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相似文献   

19.
做人的滋味     
吾乃一猫,天性通灵,故不愿终身为一猫也。一日,吾遇一仙人,其指点迷津,教吾成人之法也,吾心甚喜。次日,吾试其法,果成人也,遂欲悟做人之滋味也。吾挺胸行于街上,因吾以吾为人而傲矣。忽闻有人喊道:“有强盗!”定睛视之,原是几贼夺一妇人之包而逃矣,贼后一妇人追之。虽妇人大喊,但群人如视而未见也。吾欲助妇人擒之,但惜吾势单力薄,也只能献一份同情也。经此事,吾甚恶当今社会之风气。但吾却无能为力,吾甚忧矣,却也感一丝惭愧。世态炎凉,虽难而无人助。此乃做人之滋味乎?吾深思矣。  相似文献   

20.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①。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②?”其父曰:“是非③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穿吾垣墉④,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⑤!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⑥而去夫猫也?”[注释]①中山: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之一。②盍去诸:盍,何不;诸,“之乎”合音;去,使之离开。③是非:这不是。④垣墉:泛指墙。⑤病于无鸡:比没有鸡为患尤烈。⑥若之何:如何,为什么。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①赵人患·鼠()②·乞猫于中山()③是非若·所知也()④吾之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