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校语文组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张扬学生个性为目的,进行为期一年多的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实践,深深感到:必须注意与地方资源相结合,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与课本教学相结合,与其他学科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生活经验被人们视作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而得以重视。在当前流行的语文教材生活化、语文情境生活化、语文教学手段生活化、语文评价生活化等口号中,蕴含的正是人们对学生生活经验参与语文课堂的强烈诉求。然而,  相似文献   

3.
李瑞 《小学生》2010,(9):12-12
学生的发展同其所在的家庭环境密切相关。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无处不在。因此,我们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学会充分开发和利用学校课程资源,还要学会开发和利用农村家庭课程资源,从而弥补学校课程教学资源的不足,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怎样合理利用家庭课程资源,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呢?  相似文献   

4.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语文课程都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的学生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课程,是一门非学科领域的、基于生活实际而开设的课程,是一门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不属于某门课程范畴,与语文、数学等课程并列,又有一些联系。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并列,在课程结构上。旨在体现课堂教学、语文课外活动、综合性学习的结合。  相似文献   

5.
于丽 《现代语文》2006,(8):20-21
《全同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新课程重视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倡导语文课程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呢?  相似文献   

6.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更深地体会了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品味文字,语文教学的灵魂是情感。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也可以说它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我们语文教师就是综合性学习课程资源的引导者,要有“大语文”教育观,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与生活为伴,亲近自然,与自然为友,走进社会,与社会对话,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当前语文教育尤其要关注学生生活,茸励学生走向生活,课程面向生活,将生活引入课堂,让语文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8.
基于课程整合的行动理论和科学教育相似论.我们尝试着把综合性学习和作文合为一种课型,在同构共生、水乳交融、交相辉映中创获最佳的课程效益。我们引领学生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资源获取资料,  相似文献   

9.
中学阶段,语文是基础性课程。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是将来赖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保证。但一直以来,中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不高,且年级越高的学生越不喜欢学习语文,致使中学语文教学效率一直偏低。  相似文献   

10.
课程回归生活,生活丰富课程,这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对于学生而言,生活是他们最熟悉的,因此他们常常会对身边的一切显得熟视无睹,大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味道。但是生活就像蕴藏着无穷无尽的财富的宝库,它是语文的源泉,如果把它挖掘开来,能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所用,那我们的教学就会变得鲜活、丰富,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人们对课程资源问题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深刻地认识到,任何课程都是以一定的课程资源为基础和条件的,没有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就难以形成行之有效的课程方案,而最终的教育目标也难以实现。所以,作为本次改革的总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课程资源开发问题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提出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而2001年7月颁布实施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主动开发合理利用一切与语文教育教学活动有关的课程资源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前,手机短信以其便捷、自由、经济的优势成为现代人生活的新宠,并正在引领以手代口、以无声胜有声的时尚。而在短信的众多消费者中,中学生占了相当的比例。尽管我们并不赞成学生带手机上学,  相似文献   

12.
禹旭红 《教育艺术》2005,(11):56-58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决不是随意的,需要进一步研究语文课程综合性的原则,真正使学生提高学用语文的兴趣和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这就需要课程理论研究者和语文教师不但要明确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而且还要具有洞察社会生活的能力,选准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的突破口,帮助学生沟通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扩大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的,最有情趣的学科,语文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以人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升师生生命质量”的理念,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的教学设计应紧贴学生的生活与需求,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学习语文,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和展示个性及自身发展的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的教学策略,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语文的外延是生活,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特点,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决定了开设语文延伸型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开好语文延伸型课程教师要进一步转变观念、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教研组、备课组要增强整合力,同时拓展延伸要立足课本、把握学情、适度、把握拓展形式。  相似文献   

15.
《漫游语文世界》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也是进入课程改革后的第二次综合性学习课。从教材的编写意图看.是要让学生通过这次学习活动,认识语文和生活的关系,明确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本节课拟通过学生从探究自己名字的来历、寓意等入手。延伸至探究名人的名字的寓意。让学生清楚地明确语文知识渗透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感受人名的艺术魅力,受到一次人名美学的熏陶。  相似文献   

16.
生活处处是语文,生活时时是语文,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新课程提出:"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生成和发展的基础"。缺少生活经验的课程,将是不完整的课程;缺少对学生生活经验的关注,将是不完整的学生关注。那么,作为最重要的文化载体的语文教学,如何走进生活回归生活呢?  相似文献   

17.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一个资源库,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8.
学生生活‘语文化',就是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关注生活,扩大信息接受量,让源头活水滋润学生的心田,正如新的《课程标准》所强调的那样“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把握应用语文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军荣 《广西教育》2004,(7A):26-26
随着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广大教师已逐渐接受了一些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诸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面向社会生活学习语文,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等等。如何将这些基本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呢?  相似文献   

20.
按新课程标准的界说,语文教育的特点,一是人文性,二是实践性。三是民族性。语文的实践性特点,决定这门课程应该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实践的基本方式是听、说、读、写,要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语文实践又不能仅仅理解为书面语言训练,而应该让学生接触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重视生活中各种语文学习实践的机会。以下这则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案例,或许会对同仁们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