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面试在我国虽然历史悠久,但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考试中的辅助地位,面试的理论与实践还不成熟,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很多,尤其是结构化面试测评要素模型的研究,因是决定面试质量的关键因素而成为当前考试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通过对现任公务员和专家的广泛调查,以及对调查结果的定量分析和定性评价获取实证依据,进而构建出省级行政执行类国家公务员结构化面试测评要素的模型,成为公务员考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国家为了提升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近几年逐渐增强了对于其选拔考试的重视,并且利用多种优化方式试验开展了考试的面试环节,为我国选拔公务员提供了极大的助益.而其中应用于面试的结构化考试方法是尤为有效的一种,它目前已经是一种使用广泛较为成熟的公考面试方式,2013年的国家公务员面试选拔考核中,加强对于此种方法的研究,以积极地应对国家2013年的面试应用需求,是参加国考已取得面试资格考生必须重视的一项任务.本文便是对此种结构化的面试方法进行了研究,从其理论含义、特点以及2013年优化应用的策略,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3.
公务员结构化面试坚持公开、公正、保密的原则,面试考官小组组成的合理性原则,面试应试者机会均等原则,回避原则,监督原则。合理分工,设置岗位,明确职责,从考前、考中、考后三个环节着重研究公务员结构化面试的操作程序,进一步探讨操作程序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充分体现公务员结构化面试的阳光操作。  相似文献   

4.
结构化面试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构化面试是在面试内容、程序、评价3个环节呈现出标准化的面试形式,是当前干部选拔任用、公务员录用考试经常采用的测评模式。其命题围绕岗位能力设定测评要素,考生按统一的命题回答问题。结构化面试信度、效度较高,但也存在命题缺乏针对性、面试结构过于固定、评价者主观因素过强等不足,需要从科学设计面试试题、建立考官资格制度、拓宽结构化面试口径等多方面加以优化。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凡进必考已经是大势所趋.结构化面试弥补了传统面试的种种不足,并吸收了标准化测验的优点,成为机关、事业单位选拔公务员、工作人员考试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参加企事业单位应聘,公务员考试亦或考研,面试都是必须要经的一道门槛,而结构化面试是诸种面试形式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结构化面试的“结构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面试程序的结构化,在面试的起始阶段、核心阶段、收尾阶段,面试官要注意什么,做些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事先都会有相应的策划;其次是面试试题的结构化,在面试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分课堂"在公务员结构化面试平台实验课中的应用,改善了原软件不能活学活用的缺陷,并大胆创新,让每位学生通过扮演面试考生和面试考官,从真正意义上获得说话的机会,最终通过模拟面试结束后的讨论,使学生们提高今后求职和就业中的竞争力,更为高校培养新世纪创新型、综合型人才助力。  相似文献   

8.
我国《公务员法》颁布以后,国家考委公共管理类专业委员会即开始组织专家对《行政管理》专业(独立本科段)的必考课程《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大纲、教材进行修订。目前,大纲、教材的修订初稿已基本完成,但《公务员法》的实施细则尚未颁布,因此,《国家公务员制度》课程的大纲和教材的修订稿就不能正式定稿和如期出版。  相似文献   

9.
《当代学生》2012,(Z4):8-11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去年10月16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青海监管局公开招录6名公务员。经过4个多月的努力,考生黄红通过了国家公务员考试、专业考试、面试和体检,面试成绩和总成绩排在该局"专业监管岗位"第一名。  相似文献   

10.
王毅 《考试周刊》2011,(57):12-13
结构化面试在各级公务员及企事业单位招考中普遍采用,对于选拔合格人才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从实践的角度探索了结构化面试应该把握的基本要领,并提出了具体的注意事项为广大应试者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I"and"We"     
[活动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 2.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点特长,增强班级体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2.
1从"碳化"与"炭化"的混沌说起高中化学历来有蔗糖与浓H2SO4反应的教学演示试验。教学中很难讲清楚两个问题:①反应是生成黑色的炭,还是生成黑色的碳?②反应过程是称"炭化",还是"碳化"?读者不要以为这是一个不值一议的钻牛角尖的问题。事实上这是广大化学教师彼此都心照不宣而  相似文献   

13.
稍微和略微     
程度副词“稍微”和“略微”的意义基本相同,《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都用二者互释.《现代汉语虚词例释》里也解释说二者的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实际上,二者在语义上和动词的选择上都存在差别.通过对这两个词作深度的比较对照,从三个平面的角度来探讨这两个词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策学"与科举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策学"之名最早出现于隋代,是一个比"科举学"出现得更早的古老的词语.经过唐宋元明清的发展,"策学"与中国科举史相始终,曾经盛行过一千三百年.古代的"策学"就是准备应对经学、史学和百科知识考试的一门专学,是指备考科举中的策问而出现的专门之学.清代"策学"进入一个全盛时期,不仅"策学"文献种类繁多、发行量大,而且推陈出新,到晚清时期,还出现许多以西学或自然科学为内容的"策学"著作."策学"文献对研究当时的科举制度尤其是其考试内容有直接的价值,从策问题目和对策内容往往可以看出当时社会关注的重点、政治方向和文风的变迁,并为研究当时学术和文化提供一种特别的史料."策学"研究成果日益丰硕,将从一个方面促使科举学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英语语法中,语法学家从逻辑意义的角度将“分句”分为“限定分句”和“非限定分句”,这样“分句”的下住概念“非限定分句”的所指外延包括传统语法的“词和词组”等结构;从句法功能上讲。“短语”可由一个“词素”或几个单词构成的“词组”或“分句”来充当。因此,“短语”的所指外廷涵盖了从句法角度定义的“分句”的外延,“短语”是小于“句子”但大于或等于“分句”的语法单位,即“句子”〉“短语”≥“分句”。  相似文献   

16.
对于“以人为本”的含义 ,在历史上有人文主义、人本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不同理解。马克思主义所说的“以人为本” ,是既相对于“神”又相对于“物”而言的。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是社会历史的根本、社会价值的根本和衡量一切问题的根本。对于“以民为本”的含义 ,在历史上有中国古代思想家和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不同理解。中国共产党人所说的“以民为本” ,指的是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人主张“以民为本” ,是既把人民群众视为手段 ,更把人民群众视为目的 ,一切依靠群众 ,一切为了群众。  相似文献   

17.
"不会不"和"一定"的情态义与主语人称密切相关。主语是第一人称时,"不会不"和"一定"一般表示道义情态[保证],但"不会不"也可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主语是第二、三人称时,"一定"一般表示认识情态[必然],"不会不"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但主语是第三人称时,"一定"有时也可表示道义情态[要求]。句法方面,"一定"能跟述补短语搭配,而"不会不"不能,原因在于"不会不"的双重否定结构特点。句子类型方面,"不会不"出现在假设句中,经常表示委婉的请求或者问询,在疑问句中,"不会不"表示委婉的揣度或问询,而"一定"则没有这些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18.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推进,数学核心素养进一步体现.高考中主要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我们的课堂的是否有效及高效问题.全国各地涌现出各种各样的教学改革模式,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学生通过的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经过老师的引领及共同探究进而解决问题,再加上对知识的进一步训练检测达到巩固,最后经过学生的总结和教师的拓展达到升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锒铛”、“独鹿”的本义及其语义发展。“锒铛”本为拟声,由拟声而达意,从而引申出许多新的意义;“独鹿”为“朱愚”一词的声转,本义为驽钝。二词的来源不一,本义不同,但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二者词义演变,部分语义交叉融合。本文还在前人的基础上对“锒铛”、“独鹿”的同源词作了进一步探讨,同时也对前人的一些观点提出质疑并补正。  相似文献   

20.
对于徐讠于的成名作《鬼恋》,历来研究者都对女主人公的"革命者"身份深信不疑,并以之为出发点将小说解读为一个世俗男子和一个女性"革命幻灭者"的爱情悲剧。本文通过细读,却发现了包裹在文本表层"革命"外衣之下的虚妄,其背后隐藏着作者真正要说的主题:"都市漫游者"的心灵危机。这种对"都市"现代性的悖谬姿态恰恰是徐訏在很多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内在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