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实验探究问题 实验室制乙烯常采用乙醇和浓硫酸于170℃时的脱水反应。该实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炭化比较严重,给实验造成一些不利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由于大量乙醇被炭化使乙烯的产气量减少;②伴随乙醇炭化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硫不仅污染教学环境,对乙烯的性质实验也有明显干扰;③伴随乙醇炭化还能发生一些更复杂的副反应,有资料称该实验还可能生成H2,CH4,  相似文献   

2.
Zn跟稀CuSO_4溶液反应生成的黑色物质是什么重庆师范学院龚秋纹重庆巴蜀中学(630013)刘怀乐Zn跟稀CuSO4溶液反应要生成一种黑色粉末状物质,这应当说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化学现象和事实,但这种黑色粉末的化学成分是什么,至今还没有统一一致的共识。...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的过程该怎样演绎更有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总在研究:是"先学后教"好,还是"先教后学"好,抑或是"边学边教"好,还是"边教边学"好?还有,是"先讲后练"好,还是"先练后讲"好,还是"边讲边练"好?与之相应,是"生成教学"好,还是"预设教学"好,还是"预设"与"生成"结合好?这些问题中,都存在着"学""教""练"三因素的组合程序,试着梳理一下,应该有三个序列.  相似文献   

4.
生成课堂致力于"生成",那么这"生成"之物,自然就体现着教学的效益。而"生成"之物,体现在"教学目标、教学问题、教学资源"的精彩纷"成",还体现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增值。而这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最终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一、"生成"之物任何种类的课堂都会追求教学效益,生成课堂同样如此。既然生成课堂致力于"生成",那么这"生成"之物,自然就体现着教学的效益。  相似文献   

5.
乙烯制取实验中的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室制取乙烯,在加热的过程中会出现严重的炭化现象,产生的气体通入滇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这些溶液的颜色就褪去.如何减轻炭化现象,如何认识这些溶液褪色的真相,笔者以中学化学教材上介绍的方法谈几点肤浅的认识:一.制取乙烯时不宜用碎瓷片实验室制取乙烯,要在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中放入碎瓷片.这虽可避免溶液的剧烈跳动,却由于瓷片上仍是过热的,使乙醇炭化.炭化不但消耗了乙醇、硫酸,还生成水,导致反应物浓度变小,反应温度提高,炭化更加严重,使主反应受到抑制;为了减弱炭化,抑制副反应,笔者认为可用颗粒状活性…  相似文献   

6.
实验室中验证乙烯性质时,一般用浓硫酸作脱水剂,采用乙醇分子内脱水的办法制取乙烯,验证其与溴、高锰酸钾的反应及其可燃性。但在实验过程中,常出现以下现象:炭化严重;溴水、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慢;高锰酸钾褪色后有棕黑色沉淀;乙烯燃烧时,火焰颜色接近H2,CO等气体燃烧时特有的蓝色。这些现象的产生影响了学生对乙烯性质的认识。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致使乙醇发生严重的炭化反应,同时实验装置和试液选择的不合理也严重影响了对乙烯性质的认识,因此在制取和性质实验中必须注意以下问题。1制取时应注意的问题乙醇炭化产…  相似文献   

7.
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教学正发生着实质性的变化。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教学过程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实施"的过程。如何在课前精心预设,课堂上有效引导动态生成,将教学演绎得异彩纷呈,灵性四射?笔者认为取决于以下两点:①课前准备是不是充分,有没有为学生的"学"竭尽全力;②对生成性问题的处理方式,是利用还是回避,是有效利用还是流于形式。下面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试以浅谈。  相似文献   

8.
通常,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一定生成硫酸铜和水。但是你如果取过量的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在反应后剩余的黑色的氧化铜中可以观察到红色的粒子,这红色粒子不是氧化亚铜,因为它不溶解在热的稀酸中。在试管里放入足够量的这样的红色粒子,注入适量的浓硫酸,给试管加热,则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和硫酸铜,这说明红色粒子是铜。  相似文献   

9.
有关铜与浓硫酸反应机理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铜与浓硫酸共热时,我们会观察到在铜的表面上有些黑色物质。这究竟是什么物质?在一些资料中有不同的提法。现行的中学化学教科书中指出它是氧化铜(CuO),另一种看法认为是硫化铜(CuS)。本文拟对铜与不同浓度的硫酸作用后,生成的黑色物质进行x-射线相分析,从而确认黑色物质为何物?并对该反应的机理略加讨论;顺带确定硫酸浓度与反应中SO_2产量的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对"教学过程控制"的持续反思,开发和处理课堂生成性资源已成为课堂教学中的深刻话题。但无论是生成性资源的生成还是处理,都离不开教学设计,处理生成性资源的本质仍然是教学设计活动。从教学设计实践的视角审视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处理,其至少包含"微观的教学再设计""宏观的教学设计"与"教学系统设计"三种语境。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15.
16.
"错"与"读"     
有些汉字意味极长:"错"与"读"即是. 先说"错",错明明是一种糟糕,但"错"字里头却偏偏带个了"金"字! 邪了!难道"错"真的有金子般的价格? 细细地想想,还真的是这么回事.  相似文献   

17.
依愚见,没有丰厚的学养而花大力气研究“教法”,好比习武之人内功不行便练花拳绣腿。古代青楼女子愈是搔首弄姿、忸怩作态愈显浅薄恶心;而才女既出,娴淑端庄,气质逼人,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庄子.天地第十二》批评奇技淫巧:“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沉迷于“教法”者,当作何感想?  相似文献   

18.
19.
张国清 《初中生》2003,(21):56-57
  相似文献   

20.
稍微和略微     
程度副词“稍微”和“略微”的意义基本相同,《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都用二者互释.《现代汉语虚词例释》里也解释说二者的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实际上,二者在语义上和动词的选择上都存在差别.通过对这两个词作深度的比较对照,从三个平面的角度来探讨这两个词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