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一、体育课程概念解析关于体育课程概念大家并不陌生,但什么是体育课程很多人虽然认识但不十分清楚。教学论的观点认为,"课程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学和学生各种学习的总体规划及其过程"。课程论的观点认为,"课程的本质是由一定的育人目标、基本文化成果及学习活动方式或组成的用于学校育人的  相似文献   

2.
20世纪70年代,人本主义经验课程论兴起,合成课程备受关注。“合成课程”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创设更多的自我学习的机会,应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选择学习内容,强调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承担责任,强调思维、情感与行动的整合,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张中原与徐林祥在《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以语文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及意义为对象,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目标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具有实践性特征的学科课程。可见,语文教学是人的生命活动的过程,这与现今全面育人的教育观念相一致。本文旨在运用“合成课程”的观点来分析语文教学,以达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人文精神:现代课程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文精神:现代课程的价值取向刘旭东薛荣一课程,就其内涵而言,存在着多重涵义。有人认为,它“是课堂学习、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学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过程。”①也有人认为:“课程是由一定育人目标、基本文化成果及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4.
试论体育与教育吴翼鉴《学校体育》杂志社曾对“学校体育应以育人为本”开展过讨论。有人认为;“教育的育人标准也是体育的育人标准”、“教育的目标就是体育的目标”。认为“假如体育只讲增强体质,就是表明只是育体,而不是育人。”①也有人不同意这种观点。对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培养目标表述上的变化。造成高职教育课程目的定位不够明晰从现代课程论的观点出发,一般认为课程是指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安排的总称,亦即学习者在学校和学习机构指导下所获得的全部经验。它是一切教育活动的核心。在我国,“课程”一词早在唐代就已出现,并具有教学科目及其讲授顺序和时间的含义;  相似文献   

6.
“三全育人”是构建新时代一体化育人体系的重要举措,明确了新时代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与方向。“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建设是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与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融合推进路径,有利于构建“教、学、练、赛”全覆盖、课内外一体化、“明德”与“精技”互融、“育德”与“育体”兼顾的新时代体育育人格局,可以实现体育教学质量和育人质量的双提升。提出了全方位革新育人理念、全过程体现育人目标、全领域统筹育人资源的高校体育俱乐部课程思政建设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7.
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日前大致有“大整合论”和“小整合论”。“大整合论”认为,整合是将信息技术融人到课程的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通过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研制,创立信息化课程文化。“大整合论”观点有助于从课程整体的角度去思考信息技术的地位和作用。“小整合论”则将课程等同于教学,这种观点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这种“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主要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如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之中,用技术去支持和改进学科教学。  相似文献   

8.
课程思政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理念,对确保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果树栽培学总论”是园艺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园艺专业思政育人目标落实的重要承接课程,在高素质园艺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介绍新疆农业大学园艺专业“果树栽培学总论”课程思政教学开展的相关背景、教学模式的探索以及主要教学案例,旨在为植物生产类相关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门学科,体育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一样,也有其固定的教学内容和一定的教学方法。但体育教学又不同于其他课程教学,它具有更广泛的活动空间和独特的教学方式。经过多年实践,笔者认为,把“教”与“玩”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快乐体育”教学方法,是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门学科,体育教学与其它课程教学一样,也有其固定的教学内容和一定的教学方法。但体育教学又不同于其它课程教学,它具有更广泛的活动空间和独特的教学方式。经过多年实践.笔者认为.把“教”与“玩”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靳玉乐、艾米等同志认为:在课程改革中,必须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新课程改革要借鉴国外教育成果,但借鉴不是“移植”。我们要批判地借鉴国外的课程理论和经验,梳理我们传统的课程思想,吸收国外一些先进的课程理念,在自身传统的基础上,以本土化的方式澄清各种概念、观点,形成自己独特的课程论体系。  相似文献   

12.
《教育情报参考》2007,(4):45-47
“有效教学”的几个理论问题(孔企平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教学的成效有三种理解,即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师生共同发展。从学习效果角度来考察,结合澳大利亚学Biggs的理论,“效”的核心观点是指“育人”,指向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教学是师生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教学”与有效学习密不可分。因此,我们认为“有效教学”的目标应包含三点:第一,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学生情感态度和创新思维的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本土课程与教学论是指本土原生的适应本土的具有本土特色的课程与教学论,特指我国传统课程与教学论。我国本土(传统)课程与教学论的体系是以儒家课程与教学论思想为主线,包括“以学论教”的教学本质论、“君子成人”的课程教学目的论、“教学相长”的教学主体论、“仁礼文行”结合的课程论、“启发诱导”的教学模式论、“知行结合”的教学过程论、系统完善的教学原则论、发达实用的学习方法论、知能结合的教学评价论以及系统成熟的教师论所组成,具有独特的话语表达方式和概念范畴。我国本土课程与教学论是围绕“教学”而非“课程”、围绕“学”而非“教”、围绕“实证”而非“思辨”、围绕“经验”而非“理论”建立起来的,这就与西方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发展路径明显不同,使它在概念范畴、理论体系、建构方法等方面有着不同于西方课程与教学理论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协同教学组织形式在综合课程中的实施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有关综合课程的研究日益丰富,涉及到从基本理论、课程研发到实践范例等领域,但却缺少这样一种声音,即如何组织更为有效的教学形式去将教师感知到的课程执行转化为学生的经验课程,笔者认为,协同教学是个有效的尝试。“协同”思想是现代系统论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是“新三论”(即协同论、耗散结构论、突变论)的观点之一。协同教学以协同论为其理论基础,它从改革教师的结构和课程的内容等方面人手,有利于教师的优化组合和课程内容的有效传达。在现时期,协同教学更体现了丰富的人本主义关怀,在综合课程、研究性学习等方面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课程思政是对思政课程的丰富,是贯彻“全课程、全员育人”理念,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举措。文章以工科专业基础课程材料科学基础为例,对如何明确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如何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程中进行了探索,并阐述了“大思政”育人新格局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听、看、查、论、评”五个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6.
现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的特点以及国际课程发展的趋势,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我认为,我们体育教师在实施这五个学习领域目标时,要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首位。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阶段,要着重让学生体验到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要使学生体验到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其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要对体育活动有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参与他所感兴趣的体育活动,在活动中亲身体验,亲身感受自己进步和成功的快乐,从而获得乐趣。  相似文献   

17.
体操课作为体育类重要课程单元,既要注重技术技能知识和技能教育目标的培养,更要实现大学生责任感、使命感、集体主义精神的育人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体操教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具有组织教学、创编动作和探究学习等,从事学校体操教学和指导社会体育活动实践能力的同时,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落地,总结提炼体操课课程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8.
一、休闲体育课程内涵 1.休闲体育的起源及课程概念 休闲体育是与休闲的兴起和发展紧密相连的。人类对于休闲的认识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他认为休闲是“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他的这一思想后来成为西方休闲文化的传统。《国际休闲宪章》认为休闲就是人们在完成工作和其他任务之后、在自由支配的时间内所进行的活动,是以补偿性活动为基础的活动。经过近百年的探索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休闲学科体系。休闲学产生于美国,其标志是1899年凡勃伦发表的“休闲阶级论”,他主要是从经济学角度研究休闲的,认为休闲己成为一种社会活动,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9.
《西宁教研》2002,(1):1-1
课程是什么,课程论的不同流派有着不同的理解,他们给课程这个概念所下的定义各不相同。强调以学术为中心的学科结构课程理论把课程定义为“学科”,强调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社会改造课程理论把课程定义为“社会改造”,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儿童中心课程理论新定课程是“学习经验”或“活动”,  相似文献   

20.
课程涵义与课程思维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课程”尽管很时髦,但在教学论话语系统中理解课程内涵的现象还很普遍。澄清其内涵是必要的,但这一现象真正具有实质性的后果是用教学思维来探讨课程问题,而引入课程概念的重要标志是必须确立课程思维。课程思维是一种溯源性思维、宏观思维和管理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