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高校国防教育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实现"三全育人",转变思路在宏观上进行大思政教育,开启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的要求。基于此,高校要打造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教育共同体,聚焦课程思政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多元融合育人理念、全面构建高校国防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新体系。  相似文献   

2.
高校应充分重视大学语文课程的"隐性育人功能",在课程思政理念指导下将高校思政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结合起来。通过深挖课程内容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模式、拓展第二课堂、提高授课教师团队思政素养等途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大学语文课堂思政教学。  相似文献   

3.
为响应和落实党中央提出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新要求,加强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汽车文化课程在思政育人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教师可以精心设计融入思政教育元素的教学内容,进行多元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更好地将大学生思政教育自然融入课堂;进行教学评价方式改革,增加对学生品质、道德、素质等方面的考核。通过多方面的课程思政改革,使学生在课堂上不知不觉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进而实践文化育人、专业育人的大思政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4.
赖丰  梁骏 《林区教学》2022,(2):17-21
推进书法专业思政建设有利于充分发挥高校书法课程独具特色且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从审美教育资源、人文教育资源、价值观教育资源三个方面挖掘高校书法课程蕴藏着的丰富育人资源;在课程思政理念指导下,全新厘定高校书法课程教学理念涵盖的功能定位以及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高校书法课程要从优化教学目标、完善教学大纲两个方面着手,做好课程思政理念下的总体设计。通过对课程思政理念下的高校书法课程研究,实现专业课教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引领课程思政建设的逻辑理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代深入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程的引领作用,这是高校形成主次分明、协同育人整体格局的关键所在.高校思政课程引领课程思政建设,具有巩固高校马克思主义鲜亮底色,推进高校教育理念革新,明确高校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战略目标的价值逻辑;具有形成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引领下的"育人共同体",共享发展理念引领下的"...  相似文献   

6.
高校"课程思政"工程的实施,迫切需要创新高校专业课教学模式,将"隐性思政"融入到专业课教学的各方面,实现从高校"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顺利转化,最终达到"全课程、全员育人理念"。本文以机械专业制造类课程为例,分析机械专业制造类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并从多个角度讨论机械专业制造类课程实践"课程思政"的新路径,探索机械专业课程在新时代实践"课程思政"的大思政育人新格局。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念新模式,课程思政是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的大背景下,整合各类课程资源,挖掘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各学科专业教学中,让学科教学最终回归到育人的本真目的。生理学是医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文章结合生理学课程特点,从修订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评价机制、用好第二课堂等方面融入思政教育,旨在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协调统一,构建生理学教书育人新体系。  相似文献   

8.
为了充分发挥专业核心课程水轮机原理的育人功能,将高校思政教育理念、能源工程师职业素养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通过深度挖掘课程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提高专业教师的思政素养、创新教学模式、理论结合实践、注重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等途径,将育人机制融入水轮机原理课程教学全过程,实现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9.
立德树人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均推动了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而目前专业课程教学中仍存在思政教育融入度不够等问题。梳理了目前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总结精准课程思政的实施办法。高校专业课程中的课程思政,需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教学理念和课程建设理念,从根本上重视专业教学的育人功能。专业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需要建立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思政教育的合作机制,完善课程思政的常态化交流机制,保障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10.
坚持“以人为本”,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课堂,是当前高校育人的重要途径。在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中,教师应以课程内容和教育对象为基础,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和模式,将课程思政内容融入教学体系;学校应加强课程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提高教师队伍的育人能力,基于不同专业、不同教育背景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立合理的课程思政评价机制,通过学生评价、同行专家评议和自我评价等方式促进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1.
《围城》通过方鸿渐的漂泊,借助看似"开放"实则"封闭"的空间转移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及中国知识分子作了入木三分的描绘,多侧面地对所谓文明社会的各种弊端作了无情揭露和嘲讽,使方鸿渐们在不同的世情背景下,呈现出既复杂又真实的人性、人情和人生。  相似文献   

12.
苏华 《承德师专学报》2005,25(4):56-56,68
自由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以及对必然性的利用,是主客观统一的过程;而实践也是同样包含着主客观统一的主客体的统一,即人们利用、改造客观必然性的活动:主体性也是在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克服、改造中得以确立起来.自由、实践、主体性三者为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形态,各有侧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是从自由和实践引发开来的,作为自由和实践的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作用和改造中达到的与客体世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虽然有效教学反思已倡导多时,但并不能无条件地接受它,要在对它本身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指导自己的教学。因此,对其概念的梳理和思考是必需的。本文认为有效教学反思是有着多方面涵义的实实在在的概念,其"有效"所言传的是一种"发展"和"进步"的意义,体现了对一种理想状态的追求。具体来说,有效教学反思体现为一种教学反思形态、思维形式、理想和境界以及多指向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4.
“时代”、“地区”和“民族”性类目常常并列列出,归类时可以从有关相近相邻类目的内容划分中找出划分标准;分析主表中注释隐含的划分标准;分析类目包含的主要内容成分判断或参考一些相关类目规定的划分标准,来寻找到合理的归类方法。  相似文献   

15.
《颜氏家训·音辞》中"败"、"好"、"恶"三个字的语音在汉语史中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其词性、语义也有着相应的变化。经过考察,可以发现"败"、"好"、"恶"语音声、韵、调的发展和更替具有规律性;词性、词义的演变和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上古到中古和从中古到现代,语音演变趋势呈现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千谒文是我国古代一种应用文体,从应用文的实用效果来看,这种文体的真正成熟应在宋代。本文通过三苏的干谒文,兼与唐代干谒文的比较,从三个方面探讨了三苏干谒文的成功之处,即构思纡徐婉曲,曲折往复;自我展示,恰如其分;言辞得体、不卑不亢。  相似文献   

17.
论“硬新闻”的“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硬新闻”写“软”,成为白热化的新闻竞争中非常重要的新闻业务问题。软化硬新闻,要把理论认识和新闻实践统一到党性与群众性相一致上来,找准党的要求与群众需求的结合点,关键在于确立一个新而巧的新闻主题。硬新闻软化到位的标志,是广大读受看报道。  相似文献   

18.
原始的雅、俗都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否遵循礼的规范,是区分雅俗的重要标准。礼最初是俗的一种体现.经过贵族加工和发展后.礼更加规范。约束力更强。雅依从于这种规范后的礼.最早在音乐领域诞生,借以和未经规范的、不能体现礼的精神的“俗乐”相区分。雅的观念产生以后。雅俗之间才开始有了区分。  相似文献   

19.
由沃尔夫冈·彼得森执导的电影《特洛伊》取材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它以直观的音像形式重现了古希腊的一场战争,同时也融入了现代的商业因素.影片在故事的基本情节、人物的塑造及文化的内涵上,对原作既遵从、又疏离,使得作品从一部反映部落英雄战争的史诗,转向更为深邃的人性拷问,更契合现代人的审美趋向;但如果仅凭影片去理解史诗,则会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20.
钟嵘《诗品》中的"滋味"说体现了其诗歌审美理论,在古代诗论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滋味"说吸收了前人"味"论的文艺思想成果,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五言为体、抒情写景的详切充分、追求"自然英旨"、"风力"与"丹采"的具备等方面,它对后世诗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古代的诗歌创作和批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