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力量分类的细化是当代力量训练的显著特点,它促使力量训练在任务、方法、要求和检测等方面的日趋细化。几乎所有的周期耐力性项目的教练员均加强了对力量训练的重视程度,力量己被视为增加有氧训练比例兼顾能量供应和神经——肌肉系统衔接有氧与无氧能力的中介。专项力量的训练是当代力量训练的核心,发展专项力量不仅应采用负重的专项技术练习,而且更重要的是改进杠铃训练使其在练习形式、负荷和力度上尽可能接近专项。  相似文献   

2.
力量训练的发展动向与趋势   总被引:47,自引:3,他引:44  
陈小平 《体育科学》2004,24(9):36-40
专项力量的训练是当代力量训练的核心 ,发展专项力量不仅应采用负重的专项技术练习 ,而且更重要的是改进“力量房”的训练 ,使其在练习形式、负荷和力度上尽可能接近专项。力量分类的细化是当代力量训练的又一特点 ,它促使力量训练在任务、方法、要求和检测等方面的日趋细化。几乎所有的周期耐力性项目的教练员均加强了对力量训练的重视程度 ,力量己被视为增加有氧训练比例 ,兼顾能量供应和神经—肌肉系统 ,衔接有氧与无氧能力的“媒介”  相似文献   

3.
阐述游泳项目专项力量训练的新理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专项力量的训练是当代游泳力量训练的核心,发展专项力量不仅应采用负重的专项技术练习,而且更重要的是改进力量房的训练,使其在练习形式、负荷和力度上尽可能接近游泳专项。耐力性游泳项目的教练员均加强了对力量训练的重视程度,力量己被视为增加有氧训练比例,兼顾能量供应和神经———肌肉系统,衔接有氧与无氧能力的媒介。  相似文献   

4.
关于专项力量训练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法就专项力量训练进行分析,阐述力量训练的形式与专项活动形式差别越大,获得的效果对专项成绩提高的作用就越小;对已拥有良好肌肉力量的高水平选手来说,过多的非专项性的力量训练不利于专项成绩的提高;采用爆发式的弹性力量训练有利于提高速度能力;从事有氧耐力项目的选手进行力量训练时应采用低负荷高重复的练习形式.  相似文献   

5.
力量素质训练的专项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运动员力量素质的训练,必须遵循针对专项的力量素质特征。力量训练任务、手段和要求也日趋细化、结构化。能量代谢、动作力学、神经——肌肉系统专项化构成了力量训练专项化的内在结构与基本特征,力量训练专项化是练习设计、次数、组数、强度、速度、频率应与专项的能量、动作、神经——肌肉系统的需要保持一致,力量训练手段、负荷、要求只有在满足这些基本特征条件下才能有效保证专项化训练水平。强有力的核心肌群对运动中的身体姿势、运动技能和专项技术动作起着稳定和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6.
力量训练对专项成绩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文献资料法,就力量训练对专项成绩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认为,力量训练的形式与专项活动形式差别越大,其获得的效果对专项成绩提高的作用就越小;专项力量训练的形式是特定的,其获得的效果是专一的,且有利于专项成绩的提高;对已经拥有良好肌肉力量的高水平运动员来说,过多的非专项性的力量训练不但不利于专项成绩的提高,甚至可能有负面作用;采用爆发式的弹性力量训练有利于速度能力的提高;从事有氧耐力项目的运动员进行力量训练时,应采用低负荷、高重复的练习形式,这样不会导致肌肉体积的增大;在发展肌肉力量的同时,专项技术应当以相同的速度发展,才能更好地发挥力量训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基于加拿大冰壶国家队体能训练计划,对冰壶运动的制胜因素、关键体能因素、训练计划实施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运动员身体重心姿态的稳定性和抗疲劳的能力是影响投石准确性的决定因素。加拿大奥林匹克冰壶队体能训练包括短时多样常态的平衡训练;小负荷多次数的一般力量循环练习;贴近冰上动作结构的专项力量耐力训练以及有氧持续训练与有氧间歇训练相结合提高恢复能力。体能训练贯穿全年训练计划始终,平衡训练与核心训练频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30名低体重女大学生采用有氧练习与力量训练组合的训练方案锻炼12周,结果显示有氧练习与力量训练组合的锻炼方式对改善低体重女大学身体形态是有一定效果的。  相似文献   

9.
体操是一项强度大、变化多样的体育项目。它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的体操项目表现为各种不同运动能力的结合。其中包括速度、耐力、技巧、灵敏、柔韧和力量(肌肉力量)。这些运动能力的结合是很复杂的,首先要有一个能够达到这些要求的训练计划。单一的训练计划,只能提高某一种运动能力,而不能使各种运动能力都提高。本文的重点是探讨运动员的耐力训练和有氧生理机能状况。有氧训练可以发展耐力,无氧训练可以发展速度,负荷训练可以发展力量,一些特定的练习和专项训练则可发展灵敏和柔韧。  相似文献   

10.
本文观察了16名女子赛艇运动员30周训练期间有氧和无氧代谢运动能力的变化。前13周以力量训练为主,后17周以专项训练为主。观察发现过多力量训练无助于有氧能力发展,在专项训练期,应保持足够强度才能在发展有氧能力的同时提高最大乳酸值。  相似文献   

11.
沈克俭 《体育科研》2010,31(1):83-84
现代五项运动中跑步项目对选手的体能要求高,并且在比赛中对总分贡献大。本文重点介绍现代五项运动员从基础训练阶段的有氧耐力巩固和力量素质训练到专项训练阶段进行针对性的跑步体能结合专项力量训练的思路,寻求合适的训练方法,使现代五项训练进程得到循序渐进的发展同时针对现代五项新规则跑射联项的训练特点,提出相应改变的训练思路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优秀赛艇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再认识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6 min左右的赛艇运动需要运动员的速度耐力素质,需要强大而完整的有氧能力基础。无论从理论和实践领域,国内外在不同层面从来没有停止对赛艇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再认识与实践。从国家赛艇队多年科学化训练的实践出发,调查、分析和总结有关优秀赛艇运动员有氧能力的理论结构、专项意义、评价和发展方法,以及与力量训练的关系,分析和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认识的进展,以及实践中较为成熟的训练操作方法,系统讨论了相关问题,并对如何处理好力量素质与有氧耐力这一难点,提出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以中国皮划艇激流回旋队9名国际健将级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其最大摄氧量、心率、乳酸、卧推与卧拉的最大力量(1RM)及力量耐力(40% 1RM,120 s)、静水300 m直线速度、静水8 km长划等指标进行测试,采用SPSS25.0对测试结果进行描述统计,并与世界优秀选手相关体能指标进行比较,诊断我国优秀激流回旋运动员体能问题,并提出相应训练对策。结果表明,我国优秀激流回旋运动员有氧能力、专项力量、基础速度与专项速度不同程度落后于国际优秀选手。为提升我国优秀激流回旋运动员体能水平,建议采用水上与陆上相结合的有氧训练方法发展运动员有氧能力,提高全年有氧训练比例,科学安排有氧训练的负荷量与强度;采用陆上基础力量训练发展运动员上肢爆发力、力量耐力与躯干稳定性力量,采用水上专项力量训练发展运动员划桨的峰值桨力与功率;既要重视运动员静水划船的基础速度,也要强化其高强度、高速度的激流专项竞速能力。  相似文献   

14.
董德龙 《体育科学》2012,32(4):84-97
运用专家咨询、调研、测试及元分析等方法,完成了对新一轮备战的中国国家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的测试和数据收集,重点从身体机能训练(有氧与无氧训练)和力量训练两个方面论证了体能训练中应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研究认为,1)就身体机能训练而言,实行"两极化"模式可能更优于"乳酸阈"模式,主要体现在有氧与无氧训练的强度和比例2个方面。2)运动员的有氧能力与功率下降率有着更为显著的相关性(r=-0.626,P=0.000),即有氧能力越强,功率下降率越低,通过元分析也进一步证实了有氧能力与功率保持能力的显著相关关系(总效应落在有效区内);3)力量训练方面应突出全面性(r最大力量=0.614,r力量耐力=0.532和r快速力量=0.511),但应在最大力量基础上发展快速力量。同时,也证实,最大力量和快速力量对运动水平存在显著的交互性作用(F=3.241,P=0.006,Et2α=0.176),进一步显示出单纯发展快速力量意义不大。4)我国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在体能训练方法上应体现两点,一是需增加快速力量的训练手段,如增强式(plyometric)训练内容;二是注重不同部位的力量训练,如上肢体现出最大力量的特点,下肢体现出快速力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男子赛艇运动员与训练有关的有氧无氧能力和激素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了15名男子赛艇运动员为期30周训练中最大做功能力、最大乳酸值、最大摄氧量及心脏形态和功能的变化及相应时期的血清睾酮、游离睾酮、皮质醇的急慢性效应。在以力量训练为主的准备期,变化较小,以专项训练为主的准备期,心功能和有氧能力明显改善。最大负荷后及高强度训练12周后,血清睾酮降低。提示在不同训练周期中力量—耐力训练应合理安排,有利于发挥机体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竞技健美操专项力量概念的认识,阐述发展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下肢专项力量的重要性,并根据项目特点以及跳跃类难度动作的技术要求,提出运动员下肢专项力量的训练方法;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研究结果:专项力量素质是发展健美操难度动作的基础,也是高水平健美操运动员的核心素质.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