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陈军  孔庆锵 《科教文汇》2021,(10):152-154
醒狮技艺起源于广东佛山,是一项集武术、舞蹈、编织、刺绣、绘画和音乐等多种艺术于一身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及独特的健身、教育、表演、竞赛等社会功能。该文通过探讨佛山醒狮技艺的内涵特征和育人价值,结合醒狮技艺在学校的传承与发展现状,以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民乐小学为例,探析佛山醒狮技艺在学校发展的意义及其实施路径,为醒狮运动在学校的开展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李绩 《科教文汇》2014,(1):178-178
从阐述传统核雕的历史,以及核雕技艺与我国传统文化的交融出发,希望通过发扬这项技艺,为祖国的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3.
徽文化作为独特的地域性文化,其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链在现代化进程中日益受到冲击.以徽州三雕为代表的传统手工技艺如何实现其现代化实践,这是社会各界都亟待破解的难题.文章依据对徽州三雕的田野与市场调查,采用回归与因子分析法归纳出四个关键因子,并利用文化生态学相关理论,试图对关乎手工技艺生存与发展的文化生态要素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重构与修复文化生态链中业已断裂的要素,为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寻找一条较为现实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20,(18)
随着国内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需求,人民对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渴求越来越重视。许多非物资文化遗产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并延伸出新的文化经济前景。而长期以来,桂北地区的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作为广西第一批国家级的非物资文化,却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极其的缺乏传承和推广。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探讨和实践的方式来研究在小学的研学课堂中融入非遗文化-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总结出有效的适合小学生层次的方法技巧,使学生能够方便的掌握制作技巧,了解传承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主要方式是通过对广西桂北侗族地区的木构建筑结构进行实地调研学习,结合对小学生研学的方式方法,最后总结出一套适合非遗文化在小学中推广的非遗文化传承模式,为学习和传承民族技艺提供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20,(16)
中国传统民间技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儿女世世代代心血的积累与沉淀。技艺的传承需要匠心艺人的代代坚守,现代互联网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市场经济大工业化的冲击却使大量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传统民间技艺因逐渐失去生活载体和传承人而不断消失。新时代科技文化不断追求突破创新,人们生活方式和认识水平的提高也让传统民间技艺的重要价值意义愈发瞩目。但是,传统民间技艺却依然缺乏一种系统全面的保护和推广体系。要克服其固有的反进步因素进而实现现代化,和互联网结合是必然趋势。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并结合互联网时代的新特性进行综合分析,本文旨在探讨出一种和现代科技、市场经济相结合,更适合传统民间技艺发展推广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黎锦具有3000多年的发展历史,本身具有丰富的文化传承性,对研究传统工艺或者传统技艺具有极大价值,对研究根据传统工艺或者传统技艺所延伸出的其他部分,如古代植物种类、植物变迁、气候变化、人类迁移活动、符号学等也具有极大价值. 除学术价值外,作为最早一批形成的编织技术,黎锦被誉为中国纺织历史的活化石,也是中国本土文化的体现,经过元代黄道婆的发展传播更是促进了中华民族整体的纺织技术发展,具有浓厚的历史价值. 在现代社会中,黎锦在许多偏远山区得以传承,黎锦成为当地少有的脱贫技术,对于脱贫、发展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娟  张晶镜  蔡欣琳 《科技风》2023,(26):20-22
在推进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过程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强化文化育人工作,积极探索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融通之路已逐渐成为各高职院校的发展重点。针对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中教师队伍整体技艺技能水平不均匀,教学改革创新的意识和企业实践能力不强等具体问题,本文以南通职业大学实践经验为例,探索了如何以非遗技能大师为引领,构建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和创新型教师团队,打造高水平结构化双师型教师队伍,促进学生的专业技能、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助推区域非遗手工技艺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8.
王剑 《科教文汇》2014,(1):179-179
阐述蛋雕技艺的起源以及在我国的发展与传承,并以此向世界展现我中华民族之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9.
本文浅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传统方式,希望以联合院校办学的方式,使木雕这一传统手工技艺得以更广泛更长远地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0.
编织艺术是我国一种优美的民间艺术,有悠久的历史,一根红绳,就这么三缠两绕,一种祝福,就这样编结而成;一张纸条,就这么来回穿插,一种装饰,就这样编织而成;一条竹条,就这么交叉叠撞,一种实用品,就这样编制而成。把编织艺术融入幼儿活动中,既传承了历史文化,又为幼儿开辟了发展的另一条道路,使幼儿审美力、鉴赏力和创造力各方面得到了提高。在活动过程中,编织材料,又是编织的关键,有效地提供和有序的投放,往往会使编织活动在幼儿习得过程中学得轻松而有趣。  相似文献   

11.
王佳翠  范玉 《大众科技》2014,(7):238-240
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使红色文化传承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也为其创造了新的机遇。文章从新媒体角度探析了遵义红色文化传承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2.
古井贡酒制作技艺在传承的历程中经历了几个技术阶段:原始的发酵酒"九酝春酒"制作技艺;明代"老五甑"蒸馏酒制作技艺,现代微生物技术应用产生的白酒勾兑技艺。每次技术革新都有一定的社会原因,决定古井贡酒制作技艺革新的社会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要求、文化因素和科学技术系统的成熟度。  相似文献   

13.
岳晓英 《学会》2016,(1):11-17
我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指的是以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保护、推广作为主要业务范围的基金会,其项目主要是运作型,项目内容以传统文化艺术资源的保护、传统文化艺术人才的培养、传统文化艺术的推广为主。在今后的发展中,我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急需解决对各少数民族老艺人所掌握的传统技艺进行整理保存、筹建少数民族艺术数字博物馆、艺术数据库、艺术网络,加强本地化与国际化、具备项目的产业化运作思维等问题,使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价值真正回归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14.
长时间以来,戏曲文化和群众文化密切的联系在一起,戏曲理念在广大群众的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但现阶段,传统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但发展的速度明显降低,甚至出现无人问津的地步。因此,必须加强戏曲文化与群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使二者可以更好融合。  相似文献   

15.
武术太极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载体之一,高校推广武术太极不仅是对传统健身技艺的传承,更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对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与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驻保定市普通高校武术太极开展情况进行调研。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旨在探索做好工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文化科技融合创新有坚实的理论支撑和现实基础,科技型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文化驱动和传承是微观上的表现形式。在科技型小微企业技术创新中,文化驱动作用主要在于影响创新动机、创新人才、管理理念和营销理念,文化传承的路径在于文化元素、文化品质、文化精神的传承。同时,文化驱动和传承的实现必须依靠建设创新性企业文化、完善现代化管理、培养各类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7.
沈勇 《大众科技》2013,(11):184-187
在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播传承和发展中,有所创新和突破,又不损伤其“根性”,是传播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艺术的深层次重大问题。《印象·刘三姐》旅游观光式传播模式、实景原生性传播模式、活态生活化传播模式和诗意化传播模式创新了传播生态,带来了民族文化艺术传播传承和发展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8.
黄宇 《知识窗》2014,(11):14-15
以“三雕一彩一绣”,即玉雕、木雕、牙雕、广绣和广彩为代表的广州传统手工技艺,是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这些传统手工技艺具有文化、社会、教育、经济方面的价值,对社会具有积极影响和重大意义。我们不仅要了解这些传统手工技艺的现实状况和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还要做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通过纳入遗产名录体系、保护传承人、提高民众意识和发挥政府主导来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9.
博物馆,尤其是博物馆群体,对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挥着其他机构无可替代的作用,拥有一定规模博物馆的城市必须注重博物馆群体的建设,使博物馆做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并形成合力,为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安阳地区的博物馆群体必须加强分工与合作,才能真正为安阳的历史文化传承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黄宇 《知识窗》2014,(22):14-15
以“三雕一彩一绣”,即玉雕、木雕、牙雕、广绣和广彩为代表的广州传统手工技艺,是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这些传统手工技艺具有文化、社会、教育、经济方面的价值,对社会具有积极影响和重大意义。我们不仅要了解这些传统手工技艺的现实状况和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还要做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通过纳入遗产名录体系、保护传承人、提高民众意识和发挥政府主导来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