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图书馆的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思想是儒家文明的精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文明的重要价值目标。文章通过构建图书馆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长期思想上、经济上的一元化倾向束缚中国科技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不仅仅是传统思想中根深蒂固的实用理性和官本位价值观,还有社会意识形态和经济上的"一元化"倾向。社会意识形态方面,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以来,直至"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中国两千多年的学术史上,儒家学说成了一统天下的唯一官方意识形态。训诂和解读儒家经典的"经学",成为汉代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17,(22)
中国传统经典文化哺育了中国共产党建党学说。因此,吸收与弘扬中国儒家经典及其他传统文化是学习建党学说和思想的重要途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中庸思想"、"大同思想"和群体意识等思想分别对我们的建党学说产生重大影响。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和建党学说之间的关系,结合高职院校课程知识,对于新时期党建理论的创新和党员培养工作实践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是整个人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形成于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传统文化思想就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儒家传统文化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创建的以树仁、立德、礼义、教化人为核心的思想体系,简而言之,即为"仁、义、礼、智、信"。儒家传统文化的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把个人成长、做人与家庭治理、国家和社会的兴旺发达不可分割地联成一体。体现了个人成长与国家兴旺、社会发展进步的统一。正是这伟大的胸怀使儒家文化滋生出了无穷无尽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基督教的自由思想促进了西方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也影响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儒家的和谐思想对中国社会与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超越基督教的自由思想与儒家的和谐思想,坚持自由与和谐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流派,自汉以来在绝大多数的历史时期作为中国的官方思想,至今也是部分华人的主流思想基础。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其中对中国的影响涉及各个方面。儒家民族观是其一,儒家民族观就是以华夷之辩为出发点,以文化程度作为区分华夷的根本标志,以"以夏变夷"的手段实现华夏一统为最终归宿。对中华民族的融合和交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王玉欣 《知识窗》2014,(20):31-31
本文通过简单剖析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的构成,论述儒家、道家、佛家文化思想的精髓,阐述了其“和谐”理念的内涵,探讨了如何进一步挖掘及升华其思想,做到古为今用,以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必要之支持。  相似文献   

8.
"中"是事物的核心,又是事物矛盾双方处于相对平衡与和谐的表现,"中和"是儒家哲学的核心范畴,是儒家把"中"道用到处理各种实际事物中以求得和谐的理想境界。目前,处于战略发展机遇期的中国,追求和传承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以和为贵,守中致和,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围城》的介绍,分析了儒家“和谐”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以及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性,讲述了“仁”作为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其实质和基本内容就是“爱”,它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以及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等有着深刻的影响。透过小说《围城》所反映的当时社会现象和人物活动,阐述了中国文化特点,从反面映射出在民族文化遭受破坏,缺少规范思想和行为的伦理道德社会中,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和实现个人理想将变得虚无缥缈。指出了“文化”在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中国文化培养与发展的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10.
虽不否认西方文化的影响作用,但张灏认为在近代中国,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有其"自变"的充足活力和丰富内涵,并以此构成《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的行文主调。该书揭示了1890—1907年的梁启超在受容中西文化的过程中,对儒家核心观念"仁"所走过的"知受—避谈—疏远—弃换"的心路历程,实现了在秩序追求上由"三纲"到"平等"、在人格理想上由"圣人"到"新民"、在政治理想上由"仁政"到"现代政治参与"、在社会理想上由"天下大同"到"国家主义"等思想层面的过渡和转换。这种转变使梁启超思想的精华既成为20世纪中国价值体系的一个重要和持久的组成部分,亦可为当下中国文化建设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1.
魏莹 《科教文汇》2009,(2):231-231
和谐文化是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以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营造和谐氛围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为我们今天探讨和研究和谐文化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天人合一""仁爱万物""和谐共荣"等生态思想,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通过思政课堂及实践教学等途径,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相似文献   

13.
杨瑾 《大众科技》2005,(9):149-150
以"和"为核心的和谐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文章通过"和"文化的内涵分析了"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中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不仅揭示了中华民族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以及不同民族和国家和谐统一的价值目标,而且蕴涵着以仁守中、以义时中、以礼制中、以智致中的"致中和"智慧。深刻理解和恰当转化传统"中和"思想中"仁义礼智"的伦理价值,对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巩固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全面贯彻落实现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和谐社会是人类永恒的生命主题和价值追求,是一种信仰,是一种理论,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实践。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也一直有着相关的理论研究,孟子就是儒家一个代表人物。孟子在价值观上尊从孔子的"和为贵"的理念,从人性善,修身养性,仁义论等方面来阐述其"仁"的理念。为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6.
"中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不仅揭示了中华民族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以及不同民族和国家和谐统一的价值目标,而且蕴涵着以仁守中、以义时中、以礼制中、以智致中的"致中和"智慧.深刻理解和恰当转化传统"中和"思想中"仁义礼智"的伦理价值,对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巩固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和谐企业文化是构成社会经济组织的基础,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前提,是企业竞争取胜的法宝,是企业健康发展的保证,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儒家强调万事万物协调发展、"天下为公"、尽孝报恩的文化特征,构成了和谐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我们必须以儒家文化为底蕴,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创新发展传统的儒学、儒商精神,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全力培育企业优秀品质,弘扬社会文明,构建健康和谐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8.
易永平 《今日科苑》2007,(8):108-109
春秋战国时代开始,先秦儒家把“和”作为一个教育的范畴加以研究,揭示了和谐教育的深刻意蕴和民族特征。在先秦儒家和谐教育思想的熏导下,教育是立国、  相似文献   

19.
儒家德育思想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和结晶,对当今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充分挖掘儒家在德育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等方面的利用价值,并结合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期望更好地发挥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德育作用。  相似文献   

20.
苏瑞 《科教文汇》2014,(2):81-83
儒家“和”文化的精髓,即具有和为贵的价值倾向、和而不同本质特征、中庸之道的处世哲学以及和谐的多元化、包容性。通过研究儒家“和”文化的发展,在批判中继承“和”文化的精髓.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现代和谐文化的综合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