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村庄在上     
正木匠听说,我爷爷是个木匠。在乡村的各种匠人行当中,木匠是最受人尊敬的匠工。自然,在木匠本行当中,又因各自技能的高下而分别成不同的层次。那些能做日常用的桌椅板凳、箱子柜子、升斗粮仓、床架圈栏的木匠,是木匠行当中的初级师傅,在乡村里,人们需要他们也最多。更高一层的木匠师傅做房屋装修,包括装修房屋的门面、木隔墙,装楼梯楼板等等。装修师傅在木匠行当中虽属于中层,而当中亦有其自我的至臻境界,尤其是木工中的雕镂工艺。那些做得极精细的木雕,已然超出了生活  相似文献   

2.
正解葱"葱"字,甲骨文写作"■",象葱形。《说文·部》写为""(音同葱),是葱的先字。造""字是有因由的:此字上部的"",义为百卉,以二屮象其丛生,也表示""是植物,即一种蔬菜;中部的"囱",《说文·囱部》释为:"在墙曰牖,在屋为囱。"这是说,在墙上开设的称为"牖",  相似文献   

3.
昆吾作陶     
吴正格 《寻根》2013,(2):55-57
陶,《说文》里写为"■",左边的"■"(阝),同阜,表示山丘;右边的"■"(■),是瓦,指屋。按《古史考》记"夏后氏时,昆吾作瓦,以代茅茨之始";"■"可理解为山丘旁的居所。所以,《说文》释"陶"字为:"再生丘也,在济阴……陶丘有陶城,尧尝所居,故尧号陶唐氏。"这是说,陶是两重的山丘,为古丘名,在济水  相似文献   

4.
仁里邑是喜洲北边的大村子.南诏时喜洲称"大利",唐樊绰<蛮书>说"大利流波涤彩",是说那时喜洲栽桑养蚕,丝绸纺织业很发达,整个喜洲沉浸在涤彩流波中.而仁里邑本主庙<三堂庙碑>开头第一句就是"三堂庙,三利森木之祠也.……  相似文献   

5.
喜歌三题     
周玉波 《寻根》2010,(4):59-63
喜歌指国人遇婚嫁、生子、建房、开业等喜庆事项时,即兴表演(唱、念均有,或创作或据流传作品)的具祝颂、祈福(包括去煞)性质的仪式歌谣,又称喜词、喜话、四言八句、大四句等。近代较早使用“喜歌”一词者为《歌谣周刊》编辑徐芳等人。往前溯,清·郭小亭《济公全传》与姜振名、郭广瑞《永庆升平前传》中均有“喜歌”一词出现。所有类别喜歌中,以婚嫁类喜歌数量最多,内容最为丰富,亦最具研究价值。本文所说喜歌,即指婚嫁喜歌。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云南的奇山秀水多聚于大理,在静谧的山水间,一块砖,一片瓦都会让你流连忘返。白族建房多与自然山水相契合,大理的兰林阁也正是如此,雕雕砌砌,犹如水墨画中及其绚烂的一笔。  相似文献   

7.
雕刻时光     
正自古以来,剑川木匠以精湛的技艺,雕刻了不可胜数的木雕作品,使剑川木雕成为世人认识剑川的一张名片。而在剑川的木匠队伍中,今年64岁的施鸿训就是一位名气不小的剑川木雕艺人。难忘木器厂岁月剑川是电影《五朵金花》中大理白族青年"阿鹏"的故乡,是名闻中外的"木雕之乡"。剑川县木器厂是许多剑川木匠的"摇篮",只要说起剑川木  相似文献   

8.
锔瓷技艺     
《寻根》2017,(3)
<正>锔瓷,民间又称为"锔活儿",通俗讲就是瓷器修补技术。针对破碎的瓷器,锔瓷匠人先将坚硬的金刚钻固定在用竹竿和细线制成的锔弓上,反复拉动锔弓在瓷器碎裂处的两边钻孔,再用"锔钉"——一种铜、铁等金属制成的  相似文献   

9.
蔡一鹏 《寻根》2010,(3):57-60
<正>闽南漳、泉一带,民间流行着一种占卜活动,本地人称之为"听香",其活动内容是听人说话,以卜休咎。陈桂炳先生《泉州民间风俗》一书中说:  相似文献   

10.
正萂村,宁静的"天子"故里走进萂村,便置身于一种古朴祥和的氛围中了。萂村,藏在宾川县西面与大理市海东、挖色毗邻的一个山间小坝中。"萂",在一般的字典里查不到,据说只有在康熙字典中才能见到它神奇的身影。它在网络上的解释一律都非常简洁:读音hé,古书上说的一种草。而在方言里,"萂"字读作"wō"。在白族话中,"萂(wō)村"音为"wō hěn",意为"山窝里"。在萂村,果然生长着萂草。萂草成熟时的草秆,是做唢呐  相似文献   

11.
张振强  曾干普 《寻根》2000,(2):69-69,68
三月一日,应邀访华的泰国政府副总理披猜.拉达军、泰国曼谷市市长披集.拉达军父子到祖居地澄海市访问、寻根祭祖一大早东里镇东陇村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冒着飘飘洒洒的春雨!聚集在村口大路旁,热切地等待着亲人的到来十时三十分许,车队徐徐地驶进东陵村走下车的被猜先生笑容满面,频频择手向乡亲们致意!用不太纯正的潮汕话连声对大家说:乡亲们好!披猜在陈家祖居屋,东瞧瞧,西看看!他同兄弟叔侄、姐妹姻姆教家常,谈世道,按照潮汕亲人团聚习俗,父子俩与家乡亲人共尝甜圆他们慢慢地品尝!品尝喜庆团圆的感觉,品尝家乡人民的盛情………  相似文献   

12.
正一、古代的劳动者之歌1962年余在商县师院史国瑞老师处读到《庄子·天道》"轮扁论技"寓言,心灵大为震动。在齐桓公面前,车木匠轮扁竟敢冒杀头大罪说:"君之所读书,古人之糟粕已夫!"那么精华又何在呢?他以自己亲身经历论述了造车工艺中,榫卯结构的松紧分寸与手法的精准把握,十分困难;只有在长期实践中得于心而应于手,才能济事,这才是精华所在;这一切连我都无法告诉子孙,所以年已七十还在造车。书本又怎能担负这种  相似文献   

13.
《寻根》2016,(3)
正金兰谱,又称"金兰簿""金兰小谱",简称"兰谱",是传统社会民间结拜活动的见证文书。"义结金兰"民间俗称为"结拜""换帖""拜把子",结拜时通常要书写和交换金兰谱。从汉代晚期开始一直到民国时期,结义一直都是社会上下阶层的重要行为,甚至影响到社会的发展与历史的进程。金兰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  相似文献   

14.
康科德 1935年2月1日我的一位贤师埃德蒙·博克说过:"聪明人讲真理时懂得节制,便可常讲真理。"我的莉迪亚女王,由于你在我心中唤起的这种新的情感,我视为永恒之保证的沉默可能会吓退别人,可正合我的心意。在星期五,我因使自己专注于家事并不断加深对家庭生活的理解而欣喜。然而我来去匆匆,竟没有一句热烈的话--也没有一点多情的表示。但  相似文献   

15.
远安花鼓戏     
谭岩 《寻根》2021,(2):141-142
鄂西有一个独特的戏剧种类:远安花鼓戏。清朝余治编纂的《得一录》记载,道光时期,花鼓戏在南方农村广为流行,但称呼各一,"吴俗名滩簧,楚中名对戏,宁波名串客班,江西名三脚班"。意思是说在楚地湖北,流行的小型"对对戏"也属于花鼓戏。所说的"对对戏",相当于东北的"二人转",是一种载歌载舞的艺术表演形式,一般是男女(小生、小旦或小丑)一对或数对,一手扬帕,一手玩扇,画地为台,边歌边舞,相对而唱。  相似文献   

16.
细节 晚饭刚吃完,有人“咚咚咚”捶门。我起身去开门。打开门一看,是我早年在工厂当工人时的师傅胡云。我忙迎他进屋,我说,两年不见师傅了,难得大驾光临。  相似文献   

17.
恰值中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期间,镇江也拉开“镇江展演”序幕,江苏省昆剧院以素有“百戏之祖”称誉的精华版《牡丹亭》唱响其序幕的同时,《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展》也在镇江博物馆举办,展出的近200幅摄影精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江苏省“非遗”神韵及其保护成果。该活动恰逢中国端午节,主办方因此举办”流淌的记忆·发现镇江,感受生活,第一楼街民间艺术嘉年华”,组织包粽子、织鸭蛋网比赛和剪纸、泥塑、编织及田歌、评话、扬剧、马灯阵舞等民间技艺大比拼活动。  相似文献   

18.
左了 《大理文化》2010,(7):96-103
采访时间:2010年4月30日下午5:00采访地点:大理古城武庙会《"非藏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展示》活动现场。采访话题:大理民间文艺的发展及出路问题。主持人:左家琦(《大理文化》编辑)谈话人:杨刘忠:大理州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大理州群众艺术馆党支部书记兼副馆长。郜金福:大理州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省级传承人,瓦猫制作工艺大师。杨万涛:大理州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剑川县文化馆副馆长兼阿鹏艺术团团长。  相似文献   

19.
耍蛇是坦桑尼亚人民善闻乐见的一种民间技艺。在坦桑尼亚的苏库马族中,有很多以耍蛇为业的民间艺人。当地称他们为“巴耶耶”。他们在节奏铿锵和谐动听的鼓乐伴奏下,挥舞毒蛇,动作惊险,姿态优美。只见碗口粗细的大蟒和细如嫩竹的小蛇在耍蛇艺人的指点下,和着鼓乐,点头弯腰,左盘右旋。翩翩起舞,十分有趣。这种耍蛇舞就叫作“伍耶耶”。耍蛇艺人都经过专门训练,通常需一至两年。师傅在家里传授蛇艺,内容有识别蛇类、捕蛇经验、拔除蛇牙、饲养方法以及配制蛇药等。徒弟功成艺就时,师傅便选一吉日良辰举行出师典礼:用  相似文献   

20.
观音信仰源于印度大乘佛教,于东汉末年传入中国.两晋南北朝以来,随着观音信仰经典的大量翻译以及相关"疑伪经"和各种"观音灵验记"的出现,加之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苦难大众把观音菩萨奉为"救世主",致使观音信仰在中国民间广为盛行.唐宋至明清,"变文"、"宝卷"讲唱观音故事以及民间传说等广泛流布,观音道场、观音庙、观音山、观音洞等纷纷营建,形成了中国化的观音,使其信仰愈演愈烈,至今仍在民俗文化中具有很大影响.四川省遂宁市利用当地的观音民俗文化资源,打造"西部观音道场",以此突出地方文化旅游特色,即将成为西部文化旅游的一个新的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