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日本学力观的变迁,经历了战后的新教育学力观、系统主义学力观、人本主义学力观、生存主义学力观。当前的新学力观是日本教育走向成熟的标志,它是承继既往几者的核心理念并交相融合,所形成一种多元概念和内涵丰富的学力观。配合新学力观的教育评价主要采用目标评价为主的学力类别评价,而学力类别的评价通过评价标准的制定与基准的设定予以具体化和明确化。  相似文献   

2.
生态学力论     
20世纪的学力研究教训表明,21世纪的学力研究视点需要三个转移,一是从以"教"为中心转移到以"学"为中心,二是从静态的抽象分析转移到动态的生态考察,三是从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的研究转移到学习者的终身学习上来。文章从"学"的角度来重新讨论"学力"问题,以生态学、终身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系统论为指导,论述了学力构成的五大要素及其发展形态,提出了生态学力观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3.
探讨作为国民核心素养的"学力"的基本构成及其时代脉络,是教育研究中的根本性课题。通过日本"学力"概念与"学力论争"的考察表明,日本的"学力"概念随着时代的进展而不断演进:从战前倾向于"学科学力观",到战后初期一时占据上风的"实践学力观",再到90年代以来的"回归",勾画了一条明显的概念演进的轨迹。但这种"回归"并不是单纯地在传统的二元对立的两极之间的游荡,而是求得两种学力观之间的均衡。  相似文献   

4.
二战后,日本的教育学者围绕青少年学生的学力培养展开了论争,形成了不同流派的学力观。学力观也在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并影响日本的教育改革,这在不同时期日本的教育政策、报告及指导性文件中都有所体现。日本幼儿教育的目标从知识技能的习得转向人格基础的养成,再到生存能力基础的培养;教育实践也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集体性教学转向幼儿自主游戏中心,再转向知识技能与游戏相结合。日本幼儿教育的改革历程中亦可见学力观的影响,探究日本学力观对幼儿教育改革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把握日本幼儿教育的发展历程及方向。  相似文献   

5.
学力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对学生而言,学力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建构、自我超越、自我发展而形成的认知、能力、态度、情感等的实际水平和行为表现。它包括基础性学力和发展性学力、创造性学力三个方面,初中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发展性课堂培养学生的学力,这种课堂表现以“自主自为、合作生成、开放包容、高效和谐”为价值取向,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基础上融入“定向和设问”、“探究与反馈”、“点拨与整合”等三个环节。学力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表现性评价”三部分组成,其评价工具、评价主体要多元化,并且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学力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对学生而言,学力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建构、自我超越、自我发展而形成的认知、能力、态度、情感等的实际水平和行为表现。它包括基础性学力和发展性学力、创造性学力三个方面,初中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发展性课堂培养学生的学力,这种课堂表现以"自主自为、合作生成、开放包容、高效和谐"为价值取向,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基础上融入"定向和设问"、"探究与反馈"、"点拨与整合"等三个环节。学力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表现性评价"三部分组成,其评价工具、评价主体要多元化,并且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前高校教育改革中,人们往往用素质教育代替或冲消学力教育,甚至放弃对学生学力水平评价,这是不妥当的,从高校教育规律考查,科学合理的学力观,不仅是评价办学效率,教育质量,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是评价学生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同时,对学力教育还必须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8.
自“日本学生学习能力降低了”这一问题提出以来,日本社会各界对实施学力调查的目的、方法等提出了质疑。基于真实性评价的观点,实施学力调查需要慎重考虑诸如学力模式、学力结构以及学力调查的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通过比较分析可以看到,尽管“TIMSS2003”、“PISA2003”和“国研调查2003”三次学力调查所设计的学力模式有所不同,但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真实性评价目标进行的创新性尝试。究竟何种学力调查能更好地体现真实性评价,还需要在教育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个忧患意识特强的民族,日本非常重视国民的学力问题,尤其是基础学力。经过五十年来多次激烈的学力争论和深入研究,学力论已成为日本教育理论的重要部分,是推动日本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动力。日本的学力论对其教学目的、师生关系、课程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此进行系统探讨,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和借鉴,以促进我国教学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课改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理念和能力,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最终形成一定的学力."教"是为"学"服务的,课堂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学力的一个极为有效的平台,只有我们课堂中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学力本位"的教学观,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师生交往、凸显情感态度、运用评价机制,才能使学生的学力得到发展,进而达到师生"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王惠岩教授,我国著名的政治学家、法学家,长期从事政治学和法学研究,对当代中国政治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享有很高的声望。王惠岩教授现为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政治学评审组成员、中国政治学会顾问、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常务理事、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等职务。2001年10月5日,吉林大学为这位德高望重的学者举行了执教五十周年庆典。庆典上的一幅祝贺条幅——“辛勤耕耘五十载,桃李芬芳誉神州”,准确地概括了王惠岩教授在教书育人方面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当前,学术失范、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等学术不良行为有愈演愈烈之势,其社会因素既包括学者个人的道德沦丧、社会评价体系有缺陷、社会监管力度不足等,也和期刊出版部门这个中间环节有重要关联。而责任编辑作为学术期刊的把关人员,对此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学术期刊编辑素养包括编辑业务知识素养、专业知识素养和职业道德修养等,只有提升编辑综合素养,恪尽“守门员”的职责,才能把各种学术不良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13.
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成就动机对学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形成学力是学习和学业的目的所在,在学力形成过程中多种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力。其中,成就动机就是重要因素之一。成就动机的价值取向如何以及激发的程度怎样都会对学力的获得与形成产生不同的影响。所以,应采取相应的策略引导学生,使其成就动机有利于促进合理的学力结构的形成,并提高学生学力,从而更顺利有效地学习。  相似文献   

14.
学术素养能启迪和指引农村教师不断强化日常教学的反思、批判和质疑,促进其学术创新和教学发展。现实中农村中小学教师还存在学术背景及相关学术知识缺乏,学术发展意识淡薄,培训学习保障不力,重教轻研、科研能力低等问题。应通过建立导师培训制度、加强城乡教师双向流转、强化教学反思机制、开展行动研究等措施,有效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学术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与文科大学生相比,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相对比较欠缺,表现为人文知识欠缺、知行差异较大等症候。文章尝试从传统教育模式、多元文化背景等多维角度作分析,认为高校需要从校园文化、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以及社会实践等方面引导理工科大学生提升人文修养。  相似文献   

16.
论优秀教师人文素养的养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科学与人文日益融合的今天,人们对优秀教师的评价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秀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精湛的教学技能和艺术以及骄人的业绩,还要具备丰厚的以人文知识的内化为基础,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人文素养.本文就优秀教师内在的人文素养的意义、特征及其养成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创新人才培养是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最高目标。信息素养是创新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培养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敏锐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信息素养教育是其最好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TIMSS中的科学素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TIMSS TIMSS是“第三次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的英文缩写。它是国际教育成就协会(IEA)发起的、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国际数学与科学教育比较研究。整个研究历时近十年,涉及45个国家和地区,先后有50万学生  相似文献   

19.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学科,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数学教学应该从本学科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