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对金砖五国与欧美等发达八国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和南非能源消费强度收敛的原因展开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能源价格、固定资产投资和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强度的下降产生积极影响,而能源结构不利于其进一步的降低。在能源消费强度收敛原因分析中,价格竞争机制和技术进步差异对中国和南非能源消费强度收敛均有显著影响;而产业结构和固定资产投资差异仅对中国能源消费强度收敛影响显著,能源结构差异仅对南非能源消费强度收敛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
能源安全与中国节能的现实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问题事关经济与国家安全.中国经济规模的迅猛扩张拉动能源消费强劲增长,经济增长的成本因能源价格因素大幅提高.本文使用完全分解技术分析了影响能源消费总量变化的四大因素:经济结构、能源结构、能源强度和经济规模.探究了实现中国节能安全的现实路径:经济结构调整和适度工业化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优化能源生产结构,降低火电比例,提高能源转换效率是我国节能的重要举措;推动技术水平提高,降低能源强度是能源安全的核心保障.总之,加大节能技术及新能源开发的投入力度,调整国民经济产业结构,采取适度工业化政策,逐渐引导经济向第三产业纵深、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拓展,是实现国家经济与能源安全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随着“双碳”目标的不断临近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碳达峰、碳中和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拉闸限电现象也逐渐成为中国能源供给模式思考的焦点。文章对拉闸限电的4个影响因素,建立系统的影响评价模型,对目标因素产生的影响进行合理评价,从而对拉闸限电背后的原因给出合理化的解释。结果表明煤炭价格与原油价格存在线性关系。由此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中国应加紧构建包括氢能源、核电、太阳能等新型能源供给体系,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国内能源价格与国际能源价格存在较强相关性,国家要加强国际协作,稳定能源价格;国家要加紧构建近零排放新型能源体系。  相似文献   

4.
能源消费对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重要,目前国内对能源消费研究采取的方法大多是时间序列或截面数据分析,很少用空间计量方法,空间面板数据分析更是缺乏。本文使用2002-2006年各省域地区的面板数据,引进空间因素,采取空间面板数据分析方法,结果发现经济增长是影响区域能源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能源利用效率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然而能源价格因素显著为正,并未对能源消费起到应有的调节作用,说明中国政府对能源市场干预比较频繁,不能准确反映市场信息。因此,本文认为,政府在制定能源消费政策时有必要考虑空间作用对区域能源消费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能源紧缺的现状,指出当前结构调整是缓解我国能源瓶颈的前提。在分析产业结构调整、能源需求结构调整的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分析并测算我国能源短期回弹效应与长期回弹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能源无法直接与国际市场接轨,在较低的能源价格与能源生产效率的情况下,采取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以达到减少我国能源消耗量的目的,在政策上是可行的,但该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落入“囚徒困境”,从而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同时却难以降低社会能源消耗量.就宏观而言,降低能源回弹效应,减少我国能源消耗的根本途径是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而直接的节能措施、政府对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进行技术补贴也可以缓解囚徒困境,降低地区能源消费量.  相似文献   

7.
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能源进口国和消费国,因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与日俱增,对国际能源的依赖也日益增强。当前中美两国在能源问题上竞争日益激烈。为了避免能源因素成为影响双边关系正常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中美两国应积极创建合作机制和平台,为双边关系的正常稳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成为能源净进口国,能源在经济发展中的瓶颈作用开始凸显。降低能耗、提高能效,进而降低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对国内经济的冲击,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增长模式转变过程中的重要问题。深入研究能源价格上涨对我国企业、居民和政府主体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探索应对能源价格上涨、保证经济平稳运行的政策措施,意义重大。能源价格上涨,首先会影响企业主体的生产投资决策,造成设备开工不足,产能闲置,引致投资需求和劳动力需求下降;其次会影响居民主体的劳动供给与消费决策,造成过剩劳动供给,非自愿性失业增加,延迟了大宗商品的购买时机;最后会对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目标产生非均衡影响,导致就业形势趋紧,减缓经济增长。但是,能源价格波动对我国物价水平和国际收支的影响并不明显,主要是由于我国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尚未完全市场化,尤其是目前的油价"倒挂"机制,政策性地屏蔽了国际能源市场原油价格波动对国内物价、乃至整个经济体可能造成的冲击。因此,应当加快建立与完善能源产品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加快生活用能源产品间替代性技术研究与应用,普及节能知识,切实做到全民节能;加快制定实施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多渠道保障能源供应,保持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9.
湖州市节能减排工作中主要还存在着融资困难、能源结构及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应采取建立节能减排基金、创新融资模式、提高能源价格、开征环境税、实行排污权交易及实行合同能源管理等多种经济和金融管理手段,才能使湖州市的节能减排工作真正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0.
梁超  蒋炳宪 《林区教学》2014,(12):104-106
人们身体素质的发展水平是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和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或地方的经济发展和人文素质状况的重要体现因素。随着衡阳市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需求日益强烈,健身活动也日渐繁荣。基于此,运用问卷法、访问法、文献法、统计分析法,对衡阳市湘江风光带居民健身情况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分析认为:影响衡阳市风光带居民健身的因素有环境因素、人的年龄因素、人的思想因素等。进而进一步提出:促进衡阳市风光带居民健身发展要有组织、有准备、有次序地进行,坚持以人为本,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居民健身活动。  相似文献   

11.
能源消费分解是探讨能源消费变动影响因素的一种常用方法.文章介绍了目前研究中较为合理的一种分解方法---对数平均D氏指数法,借助这一方法对红河州能源消费情况进行分解分析,探讨产业结构变动和产业内效率提高对能源消费和总体单位能耗的影响.根据测算结果,笔者认为产业内能源效率的提高是我国能源节约的主要因素;进一步建议政府构建"能源分解指数体系"作为制定能源政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产业结构变动是影响能源消费的重要因素。结果表明,能源消费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密切,第二产业对能源消费的影响最大,第一和第三产业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并不明显。能源消费强度对第一和第二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弹性系数均为正值,对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弹性系数为负值。建设中原经济区必须下大力气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扩大能源供给,...  相似文献   

13.
基于灰色GM(1,1)模型的河南省能源需求量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源需求预测是制定能源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能源需求系统复杂性和非线性的特征,本文结合河南省能源需求的历史数据,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定性地分析了能源需求量和经济的关系,然后用模型预测河南省2008-2015年能源需求量并提出河南省能源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活能源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社会变迁的主旋律,也是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随着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方式都将发生较大转变,这必然对能源消费提出更高的要求。研究清楚城镇化率的快速增长对中国生活能源需求产生怎样的影响,以及在城镇化进程中生活能源消费如何增长,对于帮助把握未来生活能源需求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实证分析表明,能源使用成本和人均生活能源消费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居民消费水平和人均生活能源消费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时,研究还发现城镇化率对生活能源消费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滞后期为4年左右。考虑城镇化影响的滞后效应及中国城镇化进程,预计中国生活能源消费需求的增长将在2024年左右出现拐点,进入平稳增长期。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9-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充分考虑变量间的空间相关关系,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对我国能源消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省域能源消费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关系,经济增长、第二产业占比、城镇化对能源消费具有正向驱动作用,而技术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能源消费,能源价格因素的市场不确定性使得其对能源消费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运用SBM-DEA模型,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情况下测算了2003-2016年黄河流域62个地级市的能源生态效率,探讨黄河流域不同区域能源生态效率间的空间差异,并利用能源生态效率的动态变动分析内部因素的影响,利用空间计量检验外部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流域范围内城市能源生态效率普遍偏低,且中游区域的能源生态效率低于上游和下游区域;能源生态效率的提高依赖于效率改进而非技术进步;提高能源生态效率应调整产业结构,发挥交通基础设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05-2010年能源消费数据及相关经济数据,分析了河北省能源消耗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运用Laspeyres指数及其分解模型将河北省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因素分解为结构因素和效率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河北省能源消耗强度稳步下降,但空间差异较大;研究期能源消耗强度降低主要贡献因素是第二产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相对于效率份额,结构份额对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很小,研究期内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耗强度降低的总体影响是负面的。  相似文献   

18.
能源和水资源匮乏是全球性的问题,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的大幅度增加,资源环境的压力加大,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能源和水资源的过度开发,不合理消费,利用率低以及浪费现象又十分严  相似文献   

19.
中国能源危机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的消耗量急剧增加。通过计量分析得出:能源消费随着国内生产总值增加而增加,能源加工转换方面还有较大潜力,能源价格调整对能源消耗作用不大。应提高能源利用率,通过开源与节流来解决能源危机问题。  相似文献   

20.
基于全要素生产率框架和规模报酬不变(CRS)假设,采用非参数的DEA方法测算海西20个设区市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计量模型考察海西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区位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空间计量模型对城市能源效率分布特征解释力更强,海西各市能源效率不仅取决于自身的区位条件,还与周边城市的能源效率水平正相关;空间相关条件下,对外开放度和产业结构对海西能源效率有显著地负作用,生产率增长是海西能源效率提高的主要推动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