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云南省大学生课余时间参加体育活动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影响云南省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有:运动场所不足、运动器材短缺和运动兴趣不足。同时提出云南省高校应加强对课余体育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加大对体育场所及器材的投入,为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金睿 《精武》2013,(23):122-123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目前天津市瞢通高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具有积极的态度,有较强的参与欲望;从整体上看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频度和时间太低;以兴趣爱好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目的和动机的学生,参加频度极高;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自主性差,且体育场馆、设施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参与意识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积极投入的意愿。学生有了参与意识才会有强烈的投入欲望,才会有积极的参与行为。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必须了解学生的体育兴趣,只有学生对体育感兴趣,其自身的参与意识也就增强。本文以秦皇岛市第七中学全体女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的意愿与态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研究方法,从性别、婚姻状况、年龄结构、经济收入、文化程度、职业身份等6个人口学变量考察了湖北省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的意愿与态度。结果表明:湖北省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的主体意识日益增强;农民对发展新农村体育的意愿主要受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婚姻状况3个因素的影响,其中文化程度对其影响最大;从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的意愿与态度来看,男性较女性强,未婚者强于已婚者,离婚或丧偶者最弱,在年龄结构上彰显出“中间小、两头大”的特征,文化程度和家庭年收入状况与之正相关,职业身份则与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提出了加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宣传力度、注重培养“消极群体”的积极的体育活动意愿与态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法、访谈等方法。对民工子弟学校初中生参与课外体育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校内课间活动有97.78%参与、班级组织体育活动有81.98%参与;有68.3%的民工子弟初中生参加校外体育活动;民工子弟学生参与课外活动主要是学校组织和班级组织;参与活动项目以趣味游戏、表演和运动队训练为主;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明确、积极性较高;男生参与课外锻炼的频率大于女生。  相似文献   

6.
董超 《体育世界》2008,(7):10-11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访谈、数理统计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河南省六所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都呈现“多因素服特性”;男生倾向于对抗性较强、运动强度废较大的运动项目,而女生喜欢运动节奏缓和、运动强度小、对抗性小的运动项目;制约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是:场地因素、器材因素和教师指导因素;大学生参与余暇体育活动的量、强度不合理,建议讲授参与体育运动的科学方法,提高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合理性和健身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一、对学校体育的现状与学生意愿的分析 1.体育课模块教学项目众多,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学内容,进度安排困难较大;体育课堂安全问题与技能深化教学之间的矛盾等问题导致课堂教学效果水分较大,体育活动潜在的意外伤害事故解决起来很难处理,影响了体育教师工作的正常开展,在体育课、运动会和课外体育活动中,难免出现些意外事故,轻者皮外伤,重者死亡,对于这些意外事故的处理,一般情况处理下来老师和学校都要牵连一些,基本上是出钱买“教训”。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许多教师乃至学校不敢开展正常的体育活动,特别是一些有一定难度的,对抗性强的,对增强学生素质、培养学生意志品质有很大作用的体育活动更不敢开展,体育课只要不出安全事故就完事大吉。  相似文献   

8.
研究以校园体育活动的参与情况为观察对象,考察它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减缓的效应。在调查中,来自浙江高校的837名在校大学生完成了一个改编的心理危机自评问卷,根据这些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情况,分为体育活动参与不足、非常规体育活动参与和常规体育活动参与3种类别,采用方差分析对各类别的被试进行心理危机状态的强度差异比较,并进一步运用归回分析考察体育活动参与的时间和频率对心理危机减缓的预测效应。结果发现,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学生的心理危机水平要低于非常规体育活动参与和体育活动参与不足的学生。研究进一步表明,体育活动参与的时间对人际关系危机、情绪控制危机和环境适应危机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体育活动参与频率可以共同预测心理危机减缓的效应。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数理统计、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河北省农民工的基本情况及其参与休闲体育的参与、需求等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表明:河北省农民工自身文化水平、健康状况、年经济收入、周围人群参与体育活动的程度等因素,对河北省农民工参与闲暇体育活动以及对体育活动的需求有显著正相关;而自身健康关注程度因素对河北省农民工参与体育活动及对体育的需要有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林琦 《体育科学研究》2010,14(4):107-111
为了更好地鼓励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采用问卷调查、单因素方差分析等研究方法,对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潜在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学科类别、体育运动兴趣和体育运动计划性对学生体育运动强度有显著的影响;年级、经济条件、参与体育活动年限、体育设施满意度、体育工作重视度、平时体育活动人数对学生体育运动强度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坚定意志,团结合作,顽强拼搏,勇于奉献,这是中学生足球训练的理念。在当今实施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中,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增强学生的体质为目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健康成长的规律,认真研究体育学科教材的人文性因素,切实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的同时,积极构思足球教学方案,思考中学足球运动训练与足球教学的实施策略。该文分析中学阶段足球教学现状和加强中学体育社团建设,展现足球运动生机的问题,以及中学阶段足球运动训练策略。  相似文献   

12.
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对我国高校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高校多数同学热爱参加体育比赛、亲临赛场观看过学校的比赛,但是又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现象比较常见。大学生参与体育社团的人数只占总人数的24.34%,多数学生对参加的体育社团感到满意,认同体育社团增长了自己的知识、使自己更加热爱体育。  相似文献   

13.
运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潞城一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整体上态度较积极;学生每周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和时间偏少;学生在体育项目选择方面,以球类、跑步和健美操居多,且在性别上表现出显著差异;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主要是增强体质、兴趣爱好、消遣娱乐等;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场地器材,学业紧张,缺少运动伙伴等。  相似文献   

14.
黄东  卜凯  刘婷 《体育科技》2014,(5):120-122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广西师范大学篮球专项本科生的技术水平、训练情况、教案设计、组织教学实施、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学评价能力以及科研能力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师范大学篮球专项本科生专业技术水平教学能力能够满足实习学校学生的需求,大部分本科生课余积极参与训练,教学组织能力、教学效果评价能力较强,积极参与体育科研,但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不够新颖。  相似文献   

15.
对云南省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由于在中小学期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教学未能全面落实,造成了学生入学后体质偏弱,运动技能和体育意识缺乏。为了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以适应快速发展社会的要求,应充分发挥在校期间学校体育的功能,以人为本全面改革体育教学。  相似文献   

16.
为了使学生能够较好的适应当今多样化的社会需求,以及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使学校体育教育与社会体育、终身体育、全民健身运动较好的结合,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为此作者在查阅文献资料、调查走访专家学者及学生的基础上,设计了多层合作教学模式,并通过教学实验对该模式进行的试验。经过实验后得出了以下几个结论:多层次合作教学模式所构建的多层次、差异化教学可以较好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满足的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教学效率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同时也为高校体育选项课程教学改革和模式选择上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等方法针对现在学生的身体特点对岳阳市4所中学初二学生特编制了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并实施。结果表明: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能更好的对中学生身心健康提供帮助;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能更好的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能更好的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建议: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及时了解学生健康情况;挖掘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资源,加强对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的宣传和了解;组织有权威性、有社会影响力的校内比赛甚至校际比赛,用这种荣誉感去促进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向全国中小学"阳光大课间操"进行推广,同时需要各学校的管理部门能加以重视,积极的投入与配合实施。  相似文献   

18.
杨凯  曾小玲  王岐富 《体育科技》2014,35(4):105-108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湖南省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现状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8%的初中生养成了体育锻炼的习惯;23.9%的初中生认为体育锻炼的作用是保持健康、不生病;65.9%的初中生赞成自己现应具备一定的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41.5%的初中生认为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是增进健康、提高免疫力;31.3%人已达到体育人口锻炼标准;初中生一般是在下午5到7点间在学校体育场馆与同学、朋友一起进行体育锻炼.研究发现体育场地设施的缺乏、学习任务重与家庭是否支持、锻炼环境等是影响初中生参加体育锻炼行为的主要因素,对此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在综合罗杰斯教育理论前期研究基础上,结合中国当前学校体育发展现状,提出了罗杰斯教育理论对中国学校体育改革的启示:1)真正理解与落实学校体育"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2)培养学生体育学习自主能力的作用与局限;3)形成积极互动的师生关系;4)培养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的责任感和自律意识。  相似文献   

20.
初中低年级体育教学活动开展中,为了提升学生体育教学质量,需要迎合新时期学生教学工作实施中的要求,对学生教学理念分析。快乐体育理念是一种建立在轻松学习,愉快玩耍基础之上的学习方式,能够在教学理念实施中,帮助学生梳理学习难点,提升了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鉴于此,本文就初中低年级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理念的导入分析进行了探索,主要阐述了快乐体育理念、对初中低年级现有体育教学实施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对快乐体育理念融入的方法和取得的效果进行探索,以期更好地为初中低年级体育教学活动实施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