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最大限度开发虚拟教学团队成员潜力,发挥成员工作能力,提高团队整体绩效,虚拟教学团队必须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结合现代人力资本理论,通过分析虚拟教学团队采取人力资本激励的意义,给出虚拟教学团队对成员激励的过程和难点,从发挥团队文化激励、强化荣誉和声望激励、采取赏识激励和使用成果分享激励等方面设计了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虚拟教学团队成员的激励制度安排。研究结论表明:只有保证和提高人力资本的使用效率,充分利用和挖掘人力资本的价值,才能实现虚拟教学团队最优的激励效果,从而提高其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虚拟团队成员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跨越时间、空间和组织边界通过技术进行互动。所有面对面团队中出现的问题在虚拟团队中都会出现,甚至更快、更糟,尤其是沟通和激励的问题。本文旨在从虚拟团队成员的个体角度探讨对虚拟型团队的薪酬激励,包括绩效评估、薪酬制度模式,从而得出对虚拟型团队的薪酬激励模式。  相似文献   

3.
蔡翔  丰利民 《科技广场》2012,(4):201-203
近年来,心理契约的研究成为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焦点,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本文先对心理契约的概念、维度进行介绍,然后探讨科研团队中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并阐述了科研团队中不同类型的心理契约对创新行为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4.
科技创新团队心理契约的违背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学红  胡艳  黄健柏  杨涛 《预测》2007,26(6):14-21
科技创新团队不同于企业和一般的团队,是非传统的雇佣方式,由于其成员的特质和团队组建目标、方式、运作的差异,非常容易导致心理契约的违背,影响团队的效率和稳定性。本文以科技创新团队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科技创新团队成员的特质及其心理契约的差异性,分析科技创新团队心理契约违背的原因和做出的反应,提出重建心理契约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边界管理者作为连接多团队系统(MTS)和多团队系统中各子团队的关键接口,其在MTS的有效运转和任务实现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心理契约理论和多团队系统理论的指导下,以MTS中具有双重身份的边界管理者为切入点,从理论上识别其双重身份下所缔结的心理契约类型,并分别考察边界管理者双重心理契约对MTS绩效的独立作用机制,构建边界管理者双重心理契约影响MTS绩效的理论模型,为MTS中边界管理者心理契约的合理设计和均衡管理提供更充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心理契约的创新团队隐性激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心理契约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是现在的研究热点之一.在综合分析心理契约以及创新团队特征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创新团队的心理契约的内容及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结合问卷分析等实证结果,认为隐性激励因素中的职业生涯发展计划在高素质人力资源的激励中尤其有效,并且结合创新团队心理契约的特征对其职业生涯发展计划进行了新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团队创业是新创企业主力,但创业合伙却并非易事,团队成员的中途退出往往会严重影响新创企业发展,因此,创业团队的契约治理能否减少团队成员退出成为新创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本研究从人力资本激励视角出发,探索了团队成员人际互动结果的分配公平感在创业团队契约治理与团队成员退出意愿之间的中介机制。实证结果显示,分配公平感在创业团队契约治理与团队成员退出意愿之间起中介作用,创业阶段在创业团队契约治理与团队成员退出意愿关系中发挥有中介的调节作用,这一调节作用通过分配公平感的中介部分实现。研究结论对于把握创业团队研究、促进在实践中对创业的深入理解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中,中层管理者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所在,企业的战略实施、员工激励、团队建设等管理问题无不与之密切相关。但是,对中层管理者的激励却成为企业持续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难题,集中表现在中层管理者离职率上升、工作积极性下降等现象上。从契约理论的角度审视此问题,心理契约破裂是问题产生的关键,以此为基础建立柔性化的人力资源激励体系是解决问题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329名大学科研团队成员的问卷调查分析,探究心理契约破裂对创造力的影响机制,补充了心理因素对创造力影响的研究。研究发现,心理契约各维度的破裂对创造力的不同维度均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并且创造性思维在心理契约破裂与创造性实践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在管理实践中组织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针对创造力展示的不同阶段对不同类型心理契约的履行决策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利用员工间的心理契约,从建立横向和纵向监督激励模型出发,通过模型分析了企业创造构建员工间心理契约关系的环境和氛围,发挥员工间横向监督激励作用.通过横向和纵向监督激励模型分析得出:企业一旦创造出良好的成员间心理契约关系环境和氛围,虽然企业的最优激励强度不变但是员工的努力水平却提高了,也就是说施加到偷懒员工的同事压力使得企业在不增加激励成本的情况下获得来自员工较高的努力投入,从而营造员工团结合作,相互激励这种高努力的工作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